第四章 图形的性质 第17节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分类
由 三条线段 相连接所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1)按角的关系分类 :
(2)按边的关系分类:
■知识点二: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知识点三:角的关系
(1)内角和定理: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180°;
②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2)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②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知识点四: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四线性质
角平分线:(1)角平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相交于一点叫 , 到 相等.
中线:(1) 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叫其 :每条中线平分三角形的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高:(1)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叫其为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2·1·c·n·j·y
中位线: 三角形 的连线段.平行于 ,且等于
三角形中内、外角与角平分线的规律总结
如图①,AD平分∠BAC,AE⊥BC,则∠α=∠BAC-∠CAE=(180°-∠B-∠C)-(90°-∠C)=(∠C-∠B);2-1-c-n-j-y
如图②,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则有∠O=∠A+90°;
如图③,BO、CO分别为∠ABC、∠ACD、∠OCD的平分线,则∠O=∠A,∠O’=∠O;
如图④,BO、CO分别为∠CBD、∠BCE的平分线,则∠O=90°-∠A.
■考点1.三边关系
◇典例
(2015青海)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5 B.6 C.12 D.16
【分析】已知两边时,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两边的差,小于两边的和.这样就可以确定x的范围,也就可以求出x的可能取得的值.【来源:21cnj*y.co*m】
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10﹣4<x<10+4,即6<x<14.
故选C.
【点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变式训练
(2017?白银)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 )
A.2a+2b-2c B.2a+2b C.2c D.0
■考点2.角的关系
◇典例:
(2017?郴州)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
∠A=45°,∠D=30°,则∠α+∠β等于( )
A.180° B.210° C.360° D.270°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分别表示出∠α和∠β,计算即可.
解:∠α=∠1+∠D,∠β=∠4+∠F,∴∠α+∠β=∠1+∠D+∠4+∠F=∠2+∠D+∠3+∠F=∠2+∠3+30°+90°=210°,故选: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6?临沂)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
个外角等于( )
A.108° B.90° C.72° D.60°
【分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即可求得n=5,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
解: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
根据题意得:180(n﹣2)=540,
解得:n=5,
故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 =72°.
故选C.
◆变式训练
(2016?凉山州)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
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
A.7 B.7或8 C.8或9 D.7或8或9
(2016?十堰)如图所示,小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左转24,
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24°,…,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 )
A.140米 B.150米 C.160米 D.240米
(2017?株洲)如图,在△ABC中,∠BAC=x,∠B=2x,∠C=3x,则∠BAD=( )
A.145° B.150° C.155° D.160°
■考点3.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四线性质
◇典例:
1.(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一中)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www-2-1-cnjy-com
(A)1.5 (B)2 (C)5 (D)2.5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斜边的长度,根据斜边中线长为斜边长的一半即可解题
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3、4,则斜边长为=5,故斜边的中线长为?×5=2.5.故选D
2.(2015云南)如图,在△ABC中,BC=1,点P1,M1,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点P2,M2分别是AP1,AM1的中点,点P3,M3,分别是AP2,AM2的中点,按这样的规律下去,PnMn的长为___(n为正整数).
解题点拨:此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根据中位线得出规律进行解答.
◆变式训练
(2015?长沙)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
的是( )
A. B. C. D.
(2017?泸州)在△ABC中,已知BD和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且BD⊥CE,垂足
为O.若OD=2cm,OE=4cm,则线段AO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1.(2017?扬州)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
能是( )
A.6 B.7 C.11 D.12
2.(2017?泰州)三角形的重心是( )
A.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 B.三角形三条边上高线的交点
C.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3.(2017?吉林)如图,在△ABC中,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画弧交边BC于点D,
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度数是( )
A.70° B.44° C.34° D.24°
4.(2016?宜昌)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则a
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b=a+180°
5.(2017?黔东南州)如图,∠ACD=120°,∠B=20°,则∠A的度数是( )
A.120° B.90° C.100° D.30°
6.(2017?巴中)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满足 +(b-2)2=0,
第三边c为奇数,则c= ___________
7.(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如图,在Rt△ABC中,∠ACB=90°,,CM是斜边
AB的中线,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A=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8.(2017?泰州)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则图中∠α的度数为 ________
9.(2017年浙江宁波市 模拟试卷(二))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C=8,则DE= .21·cn·jy·com
10.(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八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如图,在△ABC中,AD为
∠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面积是45cm2,AB=16cm,AC=14cm,则
DE= .
11.(2015聊城)如图,在△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若AB
=6,求点D到AB的距离.
1.(2016?温州)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
A.540° B.720° C.900° D.1080°
2.(2017?湖州)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C=BC,AB=6,点P是Rt△ABC
的重心,则点P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 )
A.1 B. C. D.2
3.(2016届浙江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 一模)已知△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且AB=2,BC=6,则△ABC的周长可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2 B.14 C.16 D.17
4.(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 )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2,3,4 B.5,7,7 C.5,6,12 D.6,8,10
5.(2017?嘉兴)长度分别为2,7,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 )
A.4 B.5 C.6 D.9
6.(2017年浙江台州市 )如图,已知△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7.(2017年浙江台州市)如图,点P使∠AOB平分线上一点,PD⊥OB,垂足为D,若PD=2,则点P到边OA 的距离是(??? )21·世纪*教育网
A.1 B.2 C. D.4
8. (2017·嘉兴)一张矩形纸片 ,已知 , ,小明按所给图步骤折叠纸片,则线段 长为(?? )
A、 B、 C、 D、
9.(2015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 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如图,在△ABC中,中线AD、BE交于O,若S△BOD=5,则S△BOA= .21*cnjy*com
10.(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如图,△ABC中,∠ACB=90°,D在BC上,E为AB之中点,AD、CE相交于F,且AD=DB.若∠B=20°,则∠DFE等于 °.【出处:21教育名师】
11.(2015年浙江台州市 试题)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C=3,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七校联考 一模)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CD与BE相交于点F,已知△BDF的面积为6,△BCF的面积为9,△CEF的面积为6,则四边形ADFE的面积为 .21*cnjy*com
13.(2016年浙江宁波市 )如图,点A为函数y=(x>0)图象上一点,连结OA,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点C是x轴上一点,且AO=AC,则△ABC的面积为 .
14.(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由6根钢管首尾顺次铰接而成六边形钢架ABCDEF,相邻两钢管可以转动.已知各钢管的长度为AB=DE=1米,BC=CD=EF=FA=2米.(铰接点长度忽略不计)
(1)转动钢管得到三角形钢架,如图1,则点A,E之间的距离是 米.
(2)转动钢管得到如图2所示的六边形钢架,有∠A=∠B=∠C=∠D=120°,现用三根钢条连接顶点使该钢架不能活动,则所用三根钢条总长度的最小值是 米.
15.(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21cnjy.com
(1)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cm,BC=5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版权所有:21教育】
(2)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cm,量得木条CD=5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
第四章 图形的性质 第17节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分类
由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条线段 首尾顺次 相连接所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1)按角的关系分类 :
(2)按边的关系分类:
■知识点二: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知识点三:角的关系
(1)内角和定理: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180°;
②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2)外角的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②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知识点四: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四线性质
角平分线:(1)角平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相交于一点叫内心,内心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中线:(1) 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叫其 重心 :每条中线平分三角形的 面积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高:(1)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叫其为 垂心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外部【版权所有:21教育】
中位线: 三角形 两边中点 的连线段.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内、外角与角平分线的规律总结
如图①,AD平分∠BAC,AE⊥BC,则∠α=∠BAC-∠CAE=(180°-∠B-∠C)-(90°-∠C)=(∠C-∠B);
如图②,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则有∠O=∠A+90°;
如图③,BO、CO分别为∠ABC、∠ACD、∠OCD的平分线,则∠O=∠A,∠O’=∠O;
如图④,BO、CO分别为∠CBD、∠BCE的平分线,则∠O=90°-∠A.
■考点1.三边关系
◇典例
(2015青海)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5 B.6 C.12 D.16
【分析】已知两边时,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两边的差,小于两边的和.这样就可以确定x的范围,也就可以求出x的可能取得的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10﹣4<x<10+4,即6<x<14.
故选C.
【点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变式训练
(2017?白银)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 )
A.2a+2b-2c B.2a+2b C.2c D.0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出a-b-c与c-b+a的符号,再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解:∵a、b、c为△ABC的三条边长,∴a+b-c>0,c-a-b<0,∴原式=a+b-c+(c-a-b)=a+b-c+c-a-b=0.故选D.
■考点2.角的关系
◇典例:
(2017?郴州)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
∠A=45°,∠D=30°,则∠α+∠β等于( )
A.180° B.210° C.360° D.270°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分别表示出∠α和∠β,计算即可.
解:∠α=∠1+∠D,∠β=∠4+∠F,∴∠α+∠β=∠1+∠D+∠4+∠F=∠2+∠D+∠3+∠F=∠2+∠3+30°+90°=210°,故选:B.
(2016?临沂)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
个外角等于( )
A.108° B.90° C.72° D.60°
【分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540,即可求得n=5,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
解: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
根据题意得:180(n﹣2)=540,
解得:n=5,
故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 =72°.
故选C.
◆变式训练
(2016?凉山州)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
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
A.7 B.7或8 C.8或9 D.7或8或9
【分析】首先求得内角和为1080°的多边形的边数,即可确定原多边形的边数.
解:设内角和为1080°的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1080°,
解得:n=8.
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7或8或9.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它的边数可能增加1,可能减少1,或不变.
(2016?十堰)如图所示,小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左转24,
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24°,…,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的路程是( )
A.140米 B.150米 C.160米 D.240米
【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每一个外角都为24°,依此可求边数,再求多边形的周长.
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而每一个外角为24°,
∴多边形的边数为360°÷24°=15,
∴小明一共走了:15×10=150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关键是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及每一个外角都为24°求边数. 21*cnjy*com
(2017?株洲)如图,在△ABC中,∠BAC=x,∠B=2x,∠C=3x,则∠BAD=( )
A.145° B.150° C.155° D.160°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x,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解决问题.
解:在△ABC中,∵∠B+∠C+∠BAC=180°,∠BAC=x,∠B=2x,∠C=3x,∴6x=180°,∴x=30°,∵∠BAD=∠B+∠C=5x=150°,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考点3.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四线性质
◇典例:
1.(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一中)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1.5 (B)2 (C)5 (D)2.5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斜边的长度,根据斜边中线长为斜边长的一半即可解题
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3、4,则斜边长为=5,故斜边的中线长为?×5=2.5.故选D
2.(2015云南)如图,在△ABC中,BC=1,点P1,M1,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点P2,M2分别是AP1,AM1的中点,点P3,M3,分别是AP2,AM2的中点,按这样的规律下去,PnMn的长为___(n为正整数).
解题点拨:此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根据中位线得出规律进行解答.
◆变式训练
(2015?长沙)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
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解答.21cnjy.com
解:为△ABC中BC边上的高的是A选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熟记高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017?泸州)在△ABC中,已知BD和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且BD⊥CE,垂足
为O.若OD=2cm,OE=4cm,则线段AO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考点】三角形的重心;勾股定理.
【分析】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B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H,根据重心的性质解答.www.21-cn-jy.com
解: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H,
由勾股定理得,DE==2,∵BD和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BC=2DE=4,O是△ABC的重心,∴AH是中线,又BD⊥CE,∴OH=BC=2,∵O是△ABC的重心,∴AO=2OH=4,故答案为:4.
1.(2017?扬州)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
能是( )
A.6 B.7 C.11 D.12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首先求出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取值范围,据此求出答案.
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2和4,∴4-2<x<2+4,即2<x<6.则三角形的周长:8<C<12,C选项11符合题意,故选C.
2.(2017?泰州)三角形的重心是( )
A.三角形三条边上中线的交点
B.三角形三条边上高线的交点
C.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考点】三角形的重心.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解答.
解: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故选:A.
3.(2017?吉林)如图,在△ABC中,以点B为圆心,以BA长为半径画弧交边BC于点D,
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度数是( )
A.70° B.44° C.34° D.24°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由AB=BD,∠B=40°得到∠ADB=7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AB=BD,∠B=40°,∴∠ADB=70°,∵∠C=36°,∴∠DAC=∠ADB-∠C=34°.故选C.2·1·c·n·j·y
4.(2016?宜昌)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则a
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b=a+180°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多边形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a=(4﹣2)?180°=360°.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b=360°,
∴a=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熟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2017?黔东南州)如图,∠ACD=120°,∠B=20°,则∠A的度数是( )
A.120° B.90° C.100° D.30°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A=∠ACD-∠B=120°-20°=100°,故选:C.
6.(2017?巴中)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满足 +(b-2)2=0,
第三边c为奇数,则c= ___________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
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和b的值,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c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c的值.
解:∵a、b满足+(b-2)2=0,∴a=9,b=2,∵a、b、c为三角形的三边,∴7<c<11,∵第三边c为奇数,∴c=9,故答案为9.
7.(浙江省新昌县实验中学)如图,在Rt△ABC中,∠ACB=90°,,CM是斜边
AB的中线,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A=_____________.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法一、在Rt△ABC中,∠A<∠B∵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CM=AM,∴∠A=∠ACM,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设∠A=∠ACM=x度,∴∠A+∠ACM=∠CMB,∴∠CMB=2x,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在Rt△CMG中,∠MCG+∠CMB=90°即3x=90°x=30°则得到∠MCD=∠BCD=∠ACM=30°根据CM=MD,得到∠D=∠MCD=30°=∠A∠A等于30°.法二、∵CM平分∠ACD,∴∠ACM=∠MCD∵∠A+∠B=∠B+∠BCD=90°
∴∠A=∠BCD∴∠BCD=∠DCM=∠MCA=30°∴∠A=30°
8.(2017?泰州)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则图中∠α的度数为 ________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α=60°-45°=15°,故答案为:15°.
9.(2017年浙江宁波市 模拟试卷(二))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C=8,则DE= .21*cnjy*com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到DE=BC,即可得到答案.解:∵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C=8,∴DE=BC=4.故答案为:4.
10.(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八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如图,在△ABC中,AD为
∠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ABC面积是45cm2,AB=16cm,AC=14cm,则
DE= .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利用△ABC的面积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AD为∠BAC的平分线,DE⊥AB,DF⊥AC,
∴DE=DF,
∵△ABC面积是45cm2,
∴×16?DE+×14?DF=45,
解得DE=3cm.
故答案为:3.
11.(2015聊城)如图,在△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若AB
=6,求点D到AB的距离.
解:∵∠C=90°,∠A=30°,∴∠ABC=180°-30°-90°=60°,∵BD是∠ABC的平分线,∴∠DBC=∠ABC=30°,∴BC=AB=3,
∴CD=BC·tan30°=3×=,
∵BD是∠ABC的平分线,又∵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点D到AB的距离=CD=.
1.(2016?温州)六边形的内角和是( )
A.540° B.720° C.900° D.1080°
【分析】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变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且n为整数),据此计算可得. 21教育网
解:由内角和公式可得:(6﹣2)×180°=720°,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公式:(n﹣2)?180°(n≥3,且n为整数).
2.(2017?湖州)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C=BC,AB=6,点P是Rt△ABC
的重心,则点P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 )
A.1 B. C. D.2
【考点】三角形的重心;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D,根据重心的性质得到CD是△ABC的中线,PD=
C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D,计算即可.
解: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D,
∵P是Rt△ABC的重心,∴CD是△ABC的中线,PD=CD,∵∠C=90°,∴CD=AB=3,∵AC=BC,CD是△ABC的中线,∴CD⊥AB,∴PD=1,即点P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等于1,故选:A.
3.(2016届浙江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 一模)已知△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且AB=2,BC=6,则△ABC的周长可能是( )
A.12 B.14 C.16 D.17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C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ABC的周长可能的值.
解:∵△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且AB=2,BC=6,
∴4<AC<8,
故AC=5或6或7,
则△ABC的周长可能是,13,14,15.
故选:B.
4.(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2,3,4 B.5,7,7 C.5,6,12 D.6,8,10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判断即可.
解:∵5+6<12,
∴三角形三边长为5,6,12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
故选:C.
5.(2017?嘉兴)长度分别为2,7,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以是( )
A.4 B.5 C.6 D.9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7,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即可求第三边长的范围,再结合选项选择符合条件的.
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7-2<x<7+2,即5<x<9.因此,本题的第三边应满足5<x<9,把各项代入不等式符合的即为答案.4,5,9都不符合不等式5<x<9,只有6符合不等式,故选:C.
6.(2017年浙江台州市)如图,已知△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AB=AC,BE=BC,可以得出∠ABC=∠C,∠BEC=∠C,从而得出∠ABC=∠BEC,∠A=∠EBC,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 ∵AB=AC,
∴∠ABC=∠C,
又∵BE=BC,
∴∠BEC=∠C,
∴∠ABC=∠BEC,
又∵∠BEC=∠A+∠ABE,∠ABC=∠ABE+∠EBC,
∴∠A=∠EBC,
故答案选C.
7.(2017年浙江台州市)如图,点P使∠AOB平分线上一点,PD⊥OB,垂足为D,若PD=2,则点P到边OA 的距离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1 B.2 C. D.4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P作PE⊥OA于点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PE=PD.从而得出答案.
解:过P作PE⊥OA于点E,
∵OC是∠AOB的平分线,PD⊥OB,
∴PE=PD,
∵PD=2,
∴PE=2,
即点P到OA的距离是2cm.
故答案为B.
8. (2017·嘉兴)一张矩形纸片 ,已知 , ,小明按所给图步骤折叠纸片,则线段 长为(?? )
A、 B、 C、 D、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第一折叠可得A'D=AD=A'E=2,则可得A'C'=A'C=1,即可得GC'是△DEA'的中位线,则GG=DE,求出DE即可.
解:由折叠可得,A'D=AD=A'E=2,
则A'C'=A'C=1,
则GC'是△DEA'的中位线,
而DE=,
则GG=DE=。
故选A.
9.(2015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 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如图,在△ABC中,中线AD、BE交于O,若S△BOD=5,则S△BOA= .
【考点】 三角形的重心.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长度等于到对边中点的长度的2倍可得OD=AO,再根据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的比求出△AOB的面积.
解:∵中线AD、BE相交于点O,
∴O是△ABC的重心,
∴OD=AO,
∵S△BOD=5,
∴S△AOB=2S△BOD=2×5=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长度等于到对边中点的长度的2倍,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的比是解题的关键.
10.(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如图,△ABC中,∠ACB=90°,D在BC上,E为AB之中点,AD、CE相交于F,且AD=DB.若∠B=20°,则∠DFE等于 °.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中线CE=AE=BE,所以∠EAC=∠ECA,∠B=∠BCE,由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得.
解:由直角三角形性质知,
∵E为AB之中点,
∴CE=AE=BE,(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BCE=20°,∠EAC=∠ECA=70°,
∴∠ACF=70°,
又∵AD=DB,
∴∠B=∠BAD=20°,
∴∠FAC=50°,
∴在△ACF中,
∠AFC=180°﹣70°﹣50°=60°,
∴∠DFE=∠AFC=60°.
故答案为,60
11.(2015年浙江台州市 试题 )如图,在Rt△ABC中,∠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C=3,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过D作DE⊥AB于E,则DE的长度就是D到AB边的距离.解:∵AD平分∠CAB,∠ACD=90°,DE⊥AB,∴DC=DE=2(角平分线性质). 【来源:21cnj*y.co*m】
12.(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七校联考 一模)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且CD与BE相交于点F,已知△BDF的面积为6,△BCF的面积为9,△CEF的面积为6,则四边形ADFE的面积为 .
【考点】 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可设S△ADF=m,根据题中条件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进而用m表示出△AEF,求出m的值,进而可得四边形的面积.
解:如图,连AF,设S△ADF=m,
∵S△BDF:S△BCF=6:9=2:3=DF:CF,
则有m=S△AEF+S△EFC,
S△AEF=m﹣6,
而S△BFC:S△EFC=9:6=3:2=BF:EF,
又∵S△ABF:S△AEF=BF:EF=3:2,
而S△ABF=m+S△BDF=m+6,
∴S△ABF:S△AEF=BF:EF=3:2=(m+6):(m﹣6),
解得m=12.
S△AEF=12,
SADEF=S△AEF+S△ADF=12+12=24.
故答案为:24.
13.(2016年浙江宁波市 )如图,点A为函数y=(x>0)图象上一点,连结OA,交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点C是x轴上一点,且AO=AC,则△ABC的面积为 .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分别设出点A.点B的坐标,根据点O、A.B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得到A.B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由AO=AC可知点C的横坐标是点A的横坐标的2倍,从而可以得到△ABC的面积.
解:设点A的坐标为(a,),点B的坐标为(b,),
∵点C是x轴上一点,且AO=AC,
∴点C的坐标是(2a,0),
设过点O(0,0),A(a,)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kx,
∴,
解得,k=,
又∵点B(b,)在y=上,
∴,解得,或(舍去),
∴S△ABC=S△AOC﹣S△OBC==,
故答案为:6.
14.(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 )由6根钢管首尾顺次铰接而成六边形钢架ABCDEF,相邻两钢管可以转动.已知各钢管的长度为AB=DE=1米,BC=CD=EF=FA=2米.(铰接点长度忽略不计)
(1)转动钢管得到三角形钢架,如图1,则点A,E之间的距离是 米.
(2)转动钢管得到如图2所示的六边形钢架,有∠A=∠B=∠C=∠D=120°,现用三根钢条连接顶点使该钢架不能活动,则所用三根钢条总长度的最小值是 米.
【考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
【分析】(1)只要证明AE∥BD,得=,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2)分别求出六边形的对角线并且比较大小,即可解决问题.
解:(1)如图1中,∵FB=DF,FA=FE,
∴∠FAE=∠FEA,∠B=∠D,
∴∠FAE=∠B,
∴AE∥BD,
∴=,
∴=,
∴AE=,
故答案为.
(2)如图中,作BN⊥FA于N,延长AB、DC交于点M,连接BD、AD、BF、CF.
在RT△BFN中,∵∠BNF=90°,BN=,FN=AN+AF=+2=,
∴BF==,同理得到AC=DF=,
∵∠ABC=∠BCD=120°,
∴∠MBC=∠MCB=60°,
∴∠M=60°,
∴CM=BC=BM,
∵∠M+∠MAF=180°,
∴AF∥DM,∵AF=CM,
∴四边形AMCF是平行四边形,
∴CF=AM=3,
∵∠BCM=∠CBD+∠CDB=60°,∠CBD=∠CDB,
∴∠CBD=∠CDB=30°,∵∠M=60°,
∴∠MBD=90°,
∴BD==2,同理AE=2,
∵<3<2,
∴用三根钢条连接顶点使该钢架不能活动,
∴连接AC、BF、DF即可,
∴所用三根钢条总长度的最小值3,
故答案为3.
15.(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 )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cm,BC=5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1·cn·jy·com
(2)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cm,量得木条CD=5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出处:21教育名师】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1)相等.连接AC,根据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C在点D右侧时,②当点C在点D左侧时,分别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注意最后理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检验是否符合题意.2-1-c-n-j-y
解:(1)相等.
理由:连接AC,
在△ACD和△ACB中,
,
∴△ACD≌△ACB,
∴∠B=∠D.
(2)设AD=x,BC=y,
当点C在点D右侧时,,解得,
当点C在点D左侧时,解得,
此时AC=17,CD=5,AD=8,5+8<17,
∴不合题意,
∴AD=13cm,BC=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