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7 14: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袁世凯为了实现复辟,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粉碎袁世凯复辟梦的运动是:护国运动袁世凯死后,控制北京政府的军阀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回顾近代化的历程:
1840年,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但是,1895年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灰飞烟灭,
——洋务自救破产
1898年戊戌六君子,血洒北京菜市口,
——维新之路失败
1912年袁世凯,窃国称帝,
——民国之行破灭
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不断探索的中国人,发出了医国必先医民的呼号!第12课 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思潮旧思潮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民主和科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1917年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北京大学创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和革命的重要阵地。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陈独秀 (1879—1942)  原名乾生,
安徽怀宁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文学革命
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1915年自创
办的《青年杂志》1917年2月发表《文学
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以后几
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复辟与尊孔》、
《偶像破坏论》、《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等
著名文章,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过
巨大的作用。19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
党总书记。1927年被撤销总书记职务。
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叛徒刑13年,
1937年8月被释放。1942年5月27
日病逝。
《敬告青年》
一.自由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而非想象的。
兴起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旗帜(口号)Democracyscience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德先生) (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封建思想仍旧根深蒂固20世纪初国民的思想提倡民主鲁迅的小说《药》中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愚昧迷信20世纪初国民的思想提倡科学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鲁迅( 1881—1936),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抨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中国 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吃人的礼教”一语,就是从这篇小说来的。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20世纪初国民的思想旧道德草菅人命提倡新道德旧道德(三纲五常)
三纲
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妇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五常:仁·义·礼·智·信新道德:
包括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人格独立、权利平等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之、乎、者、也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进标点符号秀才: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媒婆:
乌黑,头发无,
麻子,脚不大周正积极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积极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积极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由于白话文是新生事物,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反对白话文运动的有大学者黄侃、梅光迪、章士钊等人,尤以黄侃为最。黄侃给学生讲课,谈起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文和文言文孰优孰劣,不用浪费笔墨。比如胡适的老婆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四个字就可以了;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老婆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文言文贵两倍多。”学生们听了,捧腹大笑。这件事后来传到胡适耳朵里,胡适一听这个也不生气,微微一笑,说现在这样,有人请你们出山去做官,而你不愿意去,你们用文言,我用白话,咱看谁短。这一帮学生开始用文言文起草,最长一个写了40多个字,最短一个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如果用白话文五个字“干不了,谢谢”,如果不礼貌,两个字“不干”,一个字“不”就完了。从这点,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胡适先生的聪慧幽默与大度,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时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胡适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胡适陈独秀鲁 迅胡 适李大钊进步知识分子及其代表作《敬告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孔子与宪法》指出孔子是专制的护身符《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阶段。让同学结合前几节课的所学内容,梳理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洋务派 维新派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思想文化革命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民主科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 D.胡适??DC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AA 八年级(上)练习册第12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