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我和春联(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0课 我和春联(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7 17:21:23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新桃”即新的桃符。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怎么写,怎么贴很有讲究。从“我”在小时候对春联的喜爱到创作春联,这是一段幸福的旅程。文中的“我”和春联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读过课文,我们能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春联的喜爱之情。1.会认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穷乡僻(pì)壤、漫不经心、踩高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针对课文中的八副对联,谈出自己的感受。(重点)壤rǎng鞭biān逆nì抒shū寓yù勤qín颠diān呛qiàng跷qiāo高跷 这副对联qiāo fù把呛隐约:
琢磨:
寓意:
对仗:
欣慰: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本课指“我”能想象出“逆水行舟”“平原跑马”的情形。
思索;考虑。
造句:我们正在琢磨如何帮助王红把成绩提上来。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本课指对联隐含的意思。
造句:这篇小说的结尾寓意深刻,给人启发教育。
(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喜欢而心安。鉴定:
预言:
穷乡僻壤:
漫不经心:
福如东海:
如获珍宝:鉴别和评定(人的优缺点)。本课指对联是对家庭品德的评定。
造句:你能鉴定一个人的好坏吗?
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本课指对命运的预测。
荒凉贫穷而偏僻的地方。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本课指“我”打量对联时很随便。
造句:你做什么事都不用心,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福气像东海一样无边无际。
好像得到了珍贵的宝贝一样。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都表示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漫不经心”侧重表示不在意,多指对事物的轻率态度。“心不在焉”多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1.他做事总是漫不经心。
2.我上课时心不在焉,结果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交代。童年的爱好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第2-20自然段)详细讲述。介绍了“我”是如何喜欢上对联,又是怎样为邻居和家里写对联的。
第三部分(第21自然段)首尾呼应。再次说明春联对“我”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一说“对联”和“春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联是指写在纸上、布上或是刻在竹子上、木头上、竹子上的对偶句;而春联是指春节贴的对联。
由此可见,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课文中选取的对联只有一部分是春联或是可以当做春联,而有的不合适作春联。(1)对联是中华名族的艺术瑰宝,是人类文艺百花园中一支独秀的奇葩。
(2)对联结构精妙,描写景物,书发感情,寓意很深,个人启发教育;对联又很有文采,可以当作诗来欣赏。
(3)对联不仅寓意要好,还要讲究对仗。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写了自己在儿童时代就喜欢对联,在老师的引导下,十岁就学着给自己家和邻居家写对联。慢慢地,自己越来越喜欢收集对联、写对联,并且从中受到启迪,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自己成功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1.根据拼音写词语。
tǔ rǎng biān pào yù yì

diān dǎo nì shuǐ shū fā
土 壤颠 倒鞭 炮逆 水寓 意抒 发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不经心    不进(  )退   
学(  )无(  ) (  )精会神
书(  )有路 (  )(  )南山
(1)强强贪玩,做起作业来__________,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2)茶叶培训到深山,几位茶农在____________地听专家讲解茶叶手工揉捻的技术。
(3)爷爷八十大寿时,我祝他福如东海,____________。比漫则海涯聚山寿寿比南山漫不经心聚精会神3.连线。
雪映丰收果      遍地虎跃龙腾
到处山欢海笑 梅传喜庆年
五湖四海皆春色 国泰民安处处春
人寿年丰家家乐 万水千山尽朝晖4.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打量起对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的爱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要走的道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尽懂得。从此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虽然不尽懂得,但从此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漫不经心地打量起门上的对联。爱好决定道路。课件41张PPT。1.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感受春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生活的。(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童年的爱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要走的道路。以倒叙的叙述方式,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点明主题,统领全文。阅读方法解密:认识倒叙什么是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本文开头就交代事情带给作者的感受,然后再叙述事情发展过程,这就是典型的倒叙。
判断倒叙方法有哪些?
先交代结果再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一大早我就背起书包上学去了。我到得早,学校还没开门。等待中,我便漫不经心地打量起门上的对联来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这副对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水行船,不进步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平原上奔跑的马,放开很容易,收回却很难。从而告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后来,我常请老师给我讲解对联。老师告诉我,对联不仅寓意要好,还要讲究对仗工巧。他在一张纸上写出一副对联,我记得它是贴在附近小酒店门口的那副: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对联是对生意人的一种祝福,祝愿他们生意兴隆,四海亨通,财源广进。积累:
请你积累其他和生意有关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货好人常美 心公客必来这副对联描写的意境是:一弯河水中洒满了夕阳的余晖,几缕炊烟在老屋的上空袅袅升起。当我看到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幸福的笑容时,心里也充满了快乐。
在我抄录的对联中,有些是我很喜欢的:
一弯流水斜阳外,
几缕炊烟老屋中。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风摇竹影像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雨打梅花似一首无字的诗。读着它,不仅能看到竹林、梅花,感受到风和雨,好像还听到了风吹竹林、雨打梅花的声音,把人带入了诗与画的意境中。在我家,写什么对联全由我自己做主,于是,我就写我最喜爱的对联。记得我最喜爱的一副是:
风摇竹影有声画,
雨打梅花无字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品读对联)——给左邻右舍、自家写对联——到处抄录、搜集对联精品。这样,春联越来越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每逢春节,我就跑遍全村,到大街小巷去抄录、搜集我喜欢的对联;每遇佳对,便如获珍宝。童年时代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提高了作者自己的文学水平,以致后来喜欢并从事了文学创作。现在想来,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与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是大有关系的。仿写:
快到春节了,请你试着写一副春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感受了作者对春联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核心问题:作者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 与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
正如作者所说“童年的爱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要走的道路”。作者儿时对春联的喜爱、收集,使他对春联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着创作春联,在创作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长大后,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串珠问题:1.一读:读课文,弄清对联有什么特点。
(1)对联结构精妙,寓意很深,给人以启发教育。
(2)对联有文采,可当诗欣赏。
(3)对联不仅寓意要好,还要讲究对仗工巧。2.二画: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对联?用“--”画出来。
(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4)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一弯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
(6)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7)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8)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3.三思:“我”是如何对春联发生浓厚兴趣的?
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一大早“我”就背起书包上学去了。“我”到得早,学校还没开门,等待中,“我”便漫不经心地打量起门上的对联来了。对联上的这些字“我”都认识,但仔细一读,却被吸引住了,便聚精会神地琢磨起来。后来老师给“我”讲解了对联的意思,而且还讲解了对联的特点。从此,“我”便对对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4.四品: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对联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过程。
(1)等待中,我便漫不经心地打量起门上的对联来了……
(2)那时,我虽然不尽懂得,但从此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3)后来,我常请老师给我讲解对联。
(4)以后,我对对联越来越感兴趣。
(5)这样,春联越来越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总起——童年的爱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要走的道路我和春联受益终生“我”对春联发生兴趣的经过
认春联—品春联—写春联—搜春联总结——春联对“我”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详述文章叙写了作者童年时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以及对联对他人生的积极影响,告诉我们“童年的爱好,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要走的道路”的道理。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甲午元旦》孔尚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tóng)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yè)九重城。(《除夜有怀》杜审言)【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亦有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 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整齐、富有韵律的春联里有那么多学问;从欣赏春联到创作春联,作者对春联的浓浓喜爱之情;春联里不仅有喜庆的节日祝福,也有对新的一年的希望。教师点拨:回答这一问题要仔细品读课文,想一想“我”在童年时代是怎样对春联产生兴趣的,又是怎样学写春联的,春联给“我”的童年带来怎样的快乐。然后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来回答这一问题。参考答案:
“我”的童年与春联有着不解之缘,春联成为“我”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的那天,“我”不经意间在校门口看到一副对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老师的鼓励与讲解下,“我”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处处留心春联,常常听老师讲有关春联的知识。十岁那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着写春联,并得到老师的赞许,这更增强了“我”写好春联的信心。于是,“我”为左邻右舍写春联,给邻居们带来了快乐。此时,春联已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成为“我”童年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这种童年的爱好,“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这幅对联,像是一幅画,又胜过一幅画:读着它,它不仅能看到竹林、梅花,感受到风和雨,还好像听到了风吹竹林、雨打梅花的声音,而且声音是画不出来的呀!教师点拨:这八副对联的意思在文章中或在前面的解读中都有解释,同学们在写感受时可以参考,注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参考答案:略。漫不经心 聚精会神
不进则退 易放难收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你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肯定也知道一些名联。快到春节了,请你试着写一幅春联。教师点拨:春联除了要具有迎春的喜气外,还要注意上下联要彼此相对,字数相等,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再有,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的词性要基本相同,平仄要相对应。参考答案: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横批:万象更新)
迎新春春春更美 辞旧岁岁岁更新 (横批:春回大地)一、词语小博士。
pì rǎng biān pào shū fā

yù yì diān dǎo pàn nì
僻 壤寓 意鞭 炮颠 倒抒 发叛 逆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1.厨房里很多烟,真呛(qiàng qiāng)人。我端起水杯喝得太猛,一下子呛(qiàng qiāng)着了。
2.雕刻大师正在琢(zhuó zuó)磨着如何琢(zhuó zuó)磨这块美玉。√....√√√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只填序号)
【尽】①完。②达到极端。③全;都。
不尽懂得(    )  
取之不尽(    )
尽头(    )...②③①四、 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1.他扫了一眼照片之后,脸上又浮现出(     )的神情。
2.他上课总是(     ),不认真听老师讲课。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漫不经心心不在焉 点拨:“漫不经心”侧重表示不在意,多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心不在焉”侧重表示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3.王老师已经(    )到最近几天小明不寻常的反应了。
4.开心很重要,放松心态,就能(    )生活中到处充满爱。察觉  发觉点拨:“察觉”指发觉,看出来;“发觉”指开始知道(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察觉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