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课件+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黄河(课件+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17 23:43:58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滔滔黄河第一课时 黄河的概况河流的基本概况:1、发源地、长度及注入的海洋。
2、河流的形状?
3、流经的省区。
4、流经的地形区。
5、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各河段的特点。
6、河流的主要支流。
渤海黄河发源于( )高原(   )山,全长( )千米,注入( )海,呈巨大的( )字形青藏巴颜喀拉5464渤几渤海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黄河流经的地形区?1234青藏高原内 蒙 古 高 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12 34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上游—洮河(甘)、湟水(青) 中游—汾河(晋)、渭河(陕)河口、桃花峪主要支流:泾渭分明泾河渭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
⑴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__________上,两岸多湖泊和沼泽,河水清浅稳定。
⑵黄河从龙羊峡到青铜峡沿岸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支流汇入,这一段水流湍急,__________大,蕴藏有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在这一河段修建了一系列__________。
⑶黄河出青铜峡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为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提供大量灌溉水源,两岸有大片河滩平原,如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河中游特征 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
⑴黄河开始进入_________高原,这里黄土广布、土层疏松,_________严重,其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
⑵黄河中游支流多,沿途接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同时也带来大量__________。黄河中的泥沙近90%来自于__________。
⑶黄河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称为_________,有著名的__________瀑布和__________峡景观,水流急,有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 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而且夏季多暴雨,又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毁林毁草造成地表光秃裸露。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壶口瀑布“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民间也有“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黄河含量沙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2倍,可绕赤道20圈。阅读16亿吨 黄河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
出了黄土高原,黄河到郑州便进入__________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__________淤积,_______抬高,形成“__________”。大堤低水位高水位大堤河床开封铁塔13米55米合作探究:1、我们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为什么说黄河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2、黄河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地形区,哪一河段的支流较多?
?3、黄河上、中、下游,哪一河段的流域面积最为狭小?为什么?
?4、黄河干流“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请根据课本46页图2-40说明原因。
?5、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000多年间,仅黄河下游河段泛滥达1500多次,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经黄河肆掠过的土地往往变成了沙荒地、盐碱地、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假如你是水利局局长,你会如何治理黄河?
我学会了什么?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三) “滔滔黄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②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③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④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⑤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
①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爱护环境,身边做起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过渡)师:我们每位同学都有母亲,那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谁吗?生:黄河
师: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都热爱母亲河,热爱从了解开始,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和学习黄河的基本概况。
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习的欲望。
教 授 新 课
自主学习,初识黄河
① 学生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课本《滔滔黄河》部分,并结合课本55页“黄河水系图”和地图册27、28页黄河流域图,完成以下自主学习任务:
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主要的支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学案见附件)
②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积极发表意见。
③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补充。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黄河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地形区,哪一河段的支流较多?
2、黄河上、中、下游,哪一河段的流域面积最为狭小?为什么?
3、黄河干流“几”字形内有一个区域不属于黄河流域,请根据课本46页图2-40说明原因。
小组内部交流答案,并请同学到前面指图讲解,展示学习成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盎然。
深入了解,歌颂黄河
(过渡)假设你是水电站建设专家,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开发黄河的水能资源?(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自己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件展示宁夏平原、黄河源头、壶口瀑布、华北平原的景观图。说一说母亲河的奉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扩大知识视野,丰富课本知识,强化思想教育。
合作探究,治理黄河
(过渡)千百年来黄河就像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民,我们称它母亲河,可有人说它是害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这里一段材料: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000多年间,仅黄河下游河段泛滥达1500多次,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经黄河肆掠过的土地往往变成了沙荒地、盐碱地、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假如你是假如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你认为治理黄河应采取什么措施?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具体的社会生活角色,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使课堂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 堂 小 结
(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学会了什么?
复习巩固,再现知识点,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课 外 探 究
(选做一题,在课外完成)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2)调查本地河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3)收集黄河的有关资料,出一期有关黄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交流。
(4)访问黄河的相关网站。
【学情预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板书设计
滔 滔 黄 河
一、黄河的概况
二、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三、黄河的治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课对黄河已经有啦初步了解,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甚至没有预设到的情况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升华为学生进步的阶梯,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多尝试、多探索,让地理走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也许教师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变得更加忙碌,但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一样获益匪浅,套用一句口号“我付出、我幸福;我忙碌、我快乐!”
附件: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三)滔滔黄河第1课时 学案
一、认知学习目标:
1.认识黄河的源流概况,熟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地形区等。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学会分析并掌握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重点难点: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各河段特征。
二、自主学习:组内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展示
认识黄河源流概况(阅读课本第55页图2-53黄河水系图和地图册第27、28页黄河流域图)
河流概况
黄河
★源地和源头
青藏高原__________山
★注入海洋
__________海
★干流形状
巨大的“_________”字形
★干流长度
_________千米,我国_______长河
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480亿立方米
★流经省区
(9个)青、_________、甘、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豫、__________
(歌谣记忆:青川甘宁内蒙古,直下晋陕拐豫鲁)
★流经地形区
______高原、_________高原、______高原__________平原
★主要支流
(4条)湟水、洮河、_________、_________
★上中下游划分
内蒙古__________、河南__________





上游:
⑴青海龙羊峡以上为河源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__________上,两岸多湖泊和沼泽,河水清浅稳定。
⑵黄河从龙羊峡到青铜峡沿岸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支流汇入,这一段水流湍急,__________大,蕴藏有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在这一河段修建了一系列__________。
⑶黄河出青铜峡后,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为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提供大量灌溉水源,两岸有大片河滩平原,如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_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
2、中游:
⑴黄河开始进入_________高原,这里黄土广布、土层疏松,_________严重,其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
⑵黄河中游支流多,沿途接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同时也带来大量__________。黄河中的泥沙近90%来自于__________。
⑶黄河从河口到潼关的黄河谷地,称为_________,有著名的__________瀑布和__________峡景观,水流急,有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
★3、下游:
出了黄土高原,黄河到郑州便进入__________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__________淤积,_______抬高,形成“__________”。
主要水利枢纽工程
__________、李家峡、 __________、青铜峡、__________、__________(歌谣记忆:李小龙家大门是青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