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1、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时代、阶级属性)下,
进行具体分析;(拿破仑、孔子等)
2、以“事迹分类”为线索 、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评价秦始皇) (评价毛泽东)
3、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
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孙中山、列宁等)
4、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论一致。
5、一分为二,全面客观。不能简单、全盘的肯定或否定古代中國的政治家创立新制,开拓疆土----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知人善任、对外开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改革弊政,维护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专 题 导 航高考要求:(1)秦统一六国b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
(4)秦始皇的功过c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秦国第34代君主
赵正 9年孤独生活
13岁即位(前247年)
22岁亲政(前239年)
统一全国(前221年)
第四次巡游病死(前210年)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战 国 七 雄秦 统一六 国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一、秦统一六国1、过程:10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为什么首先灭韩?过程特点?“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史实之一2. 原因(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诸侯割据争霸,长期战乱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材料三: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李悝《法经》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渴望和平,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推动秦朝统一的哪些因素?2. 条件(1)客观条件:(历史趋势;秦国实力)经济
政治
民族
民心
思想根本原因:统一条件成熟,秦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2)主观条件:(嬴政的雄才大略)封建经济发展,为统一提供物质基础(商鞅变法)
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分散性大一统发展,封建制集权趋势为统一提供政治基础(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法家思想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
分化离间)3.影响:p6-7(1)皇帝制度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皇帝三公御史
大夫丞
相太
尉奉
常郎
中
令卫
尉廷
尉典
客宗
正治
粟
内
史少
府太
仆九 卿(2)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责皇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郡郡守、郡丞、郡尉 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秦朝中央地方行政体制(3)地方建立郡县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不同点:奴 隶 社 会封 建 社 会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
(2)特点:
(3)影响:
①中央:皇帝制度;
②中央: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
③地方:郡县制度①皇权至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强干弱枝”)
③皇帝直接任免主要官吏①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消极影响:容易产生暴政、腐败,激化矛盾;极端的专制也不利于新思想的产生,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史实之二形成:春秋战国
确立:秦朝
巩固:西汉
完善:隋唐
发展:宋元
强化并衰落: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2、军事上:(蒙恬)●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基本疆域。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小篆立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4、统一货币、度量衡5.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中央:皇权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统一和文化交流
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交流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促进交通发展
巩固统一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思想(焚书坑儒)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郦山陵墓阿房宫复原图秦兵马俑秦长城 “始皇出世,……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李贽功?过?(前259—前207)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 “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晋朝人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三、千秋功罪后人说★评价历史人物的注意点1、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是否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统一)2、方法:全面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观点 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客观、公正的分析3、原则:①统一中国,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 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史实—观点)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