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本文以“毛主席在花山”为题,点明了中心人物和地点。那么,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里,毛主席和当地的群众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觅毛主席的足迹,感受他的音容笑貌。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关爱普通群众的情怀。(难点)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花山村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当时,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正在积极筹划全国的战略决战。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花山村与群众心贴心打成一片的。 点击
听朗读碾子(niǎn zhǎn) 簸箕(jī qí)
沏茶(qī qì) 尽快(jǐn jìn )
笤帚(tiáo shào) 在行(háng xíng )
??√√????√√√√散舍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的几件事。操劳:
干扰:
诚恳:本文指费心料理(事务) 。
造句:父母为了我们日夜操劳着。
扰乱。
造句:上自习课时要遵守纪律,不要干扰别人。
真诚而恳切。
造句: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表扬,也需要诚恳的批评。局面:
动员:
拘束:
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
造句:班委采取了新的措施,班风班纪出现了新的局面。
发动人参加某项活动。本文指让乡亲们喝茶。
造句:班委会动员全校师生为灾区捐款。
本文指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造句:小丽的性格内向,见到陌生人很拘束。本文指狭小偏僻的地方。
造句:在打扫的时候,我在屋子旮旯发现了前不久遗失的手表。
仔细地看。
造句:老人细细端详了一番,才叫年轻人上了马车。
形容日夜不停。本文指毛主席辛苦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
造句:为了生计,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旮旯:
端详:
夜以继日:
商量 商议都有交流意见的意思。
“商量”多用于少数人之间对一般的事情交换意见;“商议”强调“议”,多用于对比较郑重、严肃的事情进行讨论,交换意见。
1.遇到突发事件,大家不要慌张,要互相商量对策。
2.大家商议的结果是退出不公平的比赛。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毛主席转移到花山工作,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工作期间关心群众的三件事。交流分段情况核心问题:
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为什么还会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情操心?
串珠问题:
1.文章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3.毛主席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给群众送茶水的?
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1.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时时处处都在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形,“这怎么行?”简洁明了,态度鲜明。毛主席讲话时的态度是严肃的, “不能……就……” ,语气坚决,不容置疑,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体现出了毛主席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一位伟人的高尚情怀。2.“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这是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样诚恳。3.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又吱(zhī)吱扭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tǒng)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chuī)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qī)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毛主席不仅请回了碾米的群众,而且吩咐警卫员为群众准备茶水,从这份关心中,可以看出毛主席体贴群众、爱护群众的崇高品质,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心系百姓的领袖。4.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反问)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这是毛泽东说服警卫员去送茶水的一段话,其中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一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几句话表现了毛泽东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这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5.体会句子: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老人的话意味深长,表面是说由于毛泽东当时在花山村,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泽东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泽东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所以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核心问题:因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通过“碾米”“送茶”这些小事,也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为什么还会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情操心?1.文章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让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来到碾米群众中与其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串珠问题: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毛主席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并且告诉他对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3.毛主席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给群众送茶水的?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4.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课文对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到自己屋外的碾台上碾米,毛主席要警卫员将自己舍不得喝的茶叶沏给乡亲们喝这两件事情写得比较详细;而对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碾米这一件事和毛主席为什么住进了“花山”这个村子,他住的农舍是怎样的情形,他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工作的这些内容,有的不写,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写得比较简略。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原因是,前面两部分的内容能够鲜明、集中、突出地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重点去写,写得较为详细;而后面的内容,跟这篇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所以不写,或者略写,或者一笔带过。毛主席在花山总写——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请乡亲们回来碾米分写送茶水给乡亲们喝和群众交谈并帮群众碾米心系群众
平易近人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让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来到碾米群众中与其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尽管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
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生活极端艰苦。由于粮食供应困难,大食堂每天两顿都是盐水煮黑豆。有一次吃饭,李讷看到大家的嘴是黑的,好奇地笑了,她对毛泽东说:“爸爸你看,阿姨、叔叔的嘴都是黑的。”毛泽东对她说:“你不要笑,前方解放军叔叔就是靠吃黑豆打胜仗的呀。黑豆好吃,吃了黑豆也能长胖长高。你也应该带上碗筷和阿姨一块去吃黑豆饭。听爸爸的话,你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当时,李讷只有7岁,还是个小孩子,但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女儿年龄小就允许别人对她格外照顾。在毛泽东的严格要求下,小李讷没有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而是同卫士、保姆、战士们一起吃大食堂的盐水煮黑豆,从小就经受了艰苦生活的考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党和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不但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子女提供任何方便,反而更加严格要求他们,哪怕是在乘车、吃饭这样的日常小事上,毛泽东也从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李讷在北大上学初期,正赶上严重的经济困难。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奇缺。李讷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员,应该为国家分担困难,于是在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
高兴,并说就应该这样做。由于定量不够吃,李讷经常饿肚子。
有一次,李讷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讷就再也没有从家里带过任何吃的东西。困难时期,李讷很少回家。一次,卫士尹荆山去学校看望李讷,发现她饿得脸发黄,心里很难过,回来后向卫士长作了汇报。卫士长是看着李讷长大的,李讷从小就和战士们一起行军,风餐露宿,一样吃盐水煮黑豆,如今成了共和国主席的女儿还要挨饿,想到这些,卫士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瞒着毛泽东给李讷送去了一包饼干,李讷怕别人发现影响不好,见附近没有人,才大口地吞下两块饼干。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春秋?鲁?左丘明)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毛主席纪念堂奠基撰联】
上联:台海水和之既固
下联:珠峰石仰止弥高
【用碾子的风俗】农村的碾子大多是公用的。比如:唐山的农村有用炊帚占碾子的风俗。如果某家在早饭前先把一把炊帚放到碾盘上,表示他家要用碾子。
毛主席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可以看出他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些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一、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沏茶( ) 舀水( ) 笤帚( )
炊烟( ) 瓷碗( ) 碾米( )
簸箕( ) 俺们( ) qīyǎotiáochuīcíniǎnbòǎn二、选字填空。
拨 拔
1.点( ) ( )草 挺( )
详 祥
2.( )细 吉( ) 安( )
燥 噪 躁
3.干( ) ( )音 急( )
拨拔拔详祥详燥噪躁三、句子练习。
1.改为陈述句: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双重否定句:这些道理你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句:陆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毛主席操劳着。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放学的时间到了,陆续有家长来学校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