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学会看病(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学会看病(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7 22:54:21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这是一位母亲的内心独白,她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看病,更让孩子学会了生活。一起去品读课文,感受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吧!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 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难点)(重点)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山东文登人。1969年起在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9年毕淑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的她专注于写作,很多作品都和医学有关。
主要作品:《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毕淑敏《剥豆》(节选)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点击
听朗读几乎(jī jǐ)   怔住(zhèng lèng)??√√拖沓(tà tā)   坠入(zhuì duò )??√√按图索骥(jì yì) 打蔫儿(niān yān)??√√艰涩(sè shè)   ?√埋语境辩字音:不要埋(mán)怨社会埋(mái)没了你的才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分类学生字1.左右结构:
2.上下结构:噢、怔、喋、艰、涩、倚蔫、坠、忐、忑、沓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艰涩:
谴责:
雪上加霜:
本文是缓慢的意思。
造句:这本书太艰涩了,不适合我们读。
责备;严正申斥。本文指对自己进行责备。
造句:不赡养父母的行为是会遭到人们的谴责的。
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造句:这个地区去年刚遭受地震灾害,今年又遇特大洪涝袭击,这可真是雪上加霜啊。按图索骥:
来日方长: 照着图像去寻找良马。本文指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目标。
造句:去北京旅游时,我买了份地图,按图索骥终于找到了故宫。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本文指教孩子学会看病的 时间和机会还有很多。
造句:不要总想着来日方长,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忐忑不安:
毫无疑义:
聊胜于无:
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造句:今天第一次对爸爸撒了谎,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一点不怀疑。本文指“我”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
造句:养成好习惯,必须从孩子时抓起,这是毫无疑义的。
比完全没有好一点儿。
造句:他终于找到一份洗碗的工作,虽然薪水不多,但聊胜于无。磨炼 锻炼都有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能力的意思。
“磨炼”比“锻炼”语意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人生因磨炼而闪光,因奋斗而精彩。
2.坚持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式。第一部分(第1-20自然段)写“我”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来改变了主意,让他独自到医院看病。
第二部分(第21-24自然段)写儿子到医院看病后母亲在后悔、担心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  
第三部分(第25-27自然段)子回来后的表现让“我”找到了继续磨炼他的勇气和信心。核心问题:
“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串珠问题:
1.“我”为什么想让儿子自己去看病?
2.儿子走出家门去看病后,“我”是怎样的表现?
3.儿子看病的过程顺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路线图”的含义的?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母子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极度依赖父母的孩子。儿子遇到的突发事情,不会处理,更想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阅读方法解密:品析语言描写的方法概念:通过对人物的对话、独白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描写方法。
效果: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答题模式:通过对××的语言描写,鲜明地展示了××……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的内心世界。在文中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dié)喋不休地指教着。这段话把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和母亲内心的不安具体而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浓浓的爱子之情融入了字里行间,读来令人动容。拓展: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的妈妈会跟你喋喋不休地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冷了,多穿点,要注意照顾好自己。你呀,到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别老是调皮捣蛋,惹老师生气。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句心理描写将母亲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短短一句话,出现了三个“孩子”,母亲内心的不舍,对儿子的爱,怎不令人感动呢?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这段话写出了“我”后悔和自责的心理,一方面想锻炼儿子,另一方面非常担心儿子。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拓展:
2.当母亲看到儿子的一刹那,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母亲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子,你可回来了。妈妈好担心你啊!你看病看得怎么样?医生怎么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兴奋(激动)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路线图”,文中指看病的程序。这张“路线图”其实也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的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核心问题:坚定 犹豫 后悔 担心 自责 勇气回升 “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1.“我”为什么想让儿子自己去看病?因为“我”意识到儿子正在渐渐长大,应该培养他独立面对疾病、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尽早教会孩子看病,锻炼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对他的未来负责。串珠问题:2.儿子走出家门去看病后,“我”是怎样的表现?后悔、担心、自责。3.儿子看病的过程顺利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顺利。从第25自然段可以看出来。4.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路线图”的含义的?“路线图”,文中指看病的程序。这张“路线图”其实也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的种种应对的办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学会看病母亲:爱儿子:担心 自责依赖独立坚定犹豫后悔勇气回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母亲让他独自上医院,他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
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
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药言》(明)姚舜牧)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劳。 (《诗经》)
【海瑞孝母饼】海瑞在母亲七十大寿上,效仿老农手艺,做了饼给母亲祝寿。当地百姓为纪念清官海瑞,起名“海瑞孝母饼”。
【姜孝祠对联】上联: 顺为至孝,除妻缘于宽母意 下联: 推思见志,送米岂止小儿心
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却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她为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忍痛让儿子独自找医生看病。同学们,你一定为母亲这种用心良苦的爱子真情深受感动吧!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打蔫儿(yān niān)  坠落(zhuì chuò)
怔住(zhēng zhèng) 艰涩(shè sè)
触摸(chù zhù) 拖沓(tá tà)
噢(ō ò) 倚靠(qǐ yǐ)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思考(   )  冷漠(   )
磨炼(   )  普通(   )
2.写反义词。
虚弱(   )  冷漠(   )
麻烦(   )  残忍(   )    平常锻炼思索冷淡健壮简便仁慈热情三、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日方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毫无疑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图索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聊胜于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一点也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表示完全明确肯定。按照画像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比完全没有要好一点。聊: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