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数学中考一轮复习学案 第18节 全等三角形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18】数学中考一轮复习学案 第18节 全等三角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1-06 10:55:51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图形的性质 第18节 全等三角形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
注: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等、面积等.
失分点警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边与对应角.
■知识点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全等 SSS(三边对应相等)

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直角三角形全等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2)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同样可以用 SAS,ASA和AAS.

失分点警示
如图,SSA和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1)利用全等证明角、边相等或求线段长、求角度:将特征的边或角放到两个全等的三角
形中,通过证明全等得到结论.在寻求全等的条件时,注意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银行
条件.
(2)全等三角形中的辅助线的作法:
①直接连接法:如图①,连接公共边,构造全等.
②倍长中线法:用于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如图②,由SAS可得△ACD≌△EBD,则AC=BE.在△ABE中,AB+BE>AE,即 .【出处:21教育名师】
③截长补短法:适合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如图③、④.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典例:
(2016?成都)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__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解:∵△ABC≌△A′B′C′, ∴∠C=∠C′=24°, ∴∠B=180°-∠A-∠C=120°, 故答案为:120°.
◆变式训练
(2016?厦门)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则∠DCE=(  )
A.∠B B.∠A C.∠EMF D.∠AF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问题的选项.
解:∵△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 ∴∠DCE=∠B, 故选A.
■考点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典例
1.(2017?怀化)如图,AC=DC,BC=EC,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ABC≌△DE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EC,已知AC=DC,BC=EC,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利用SSS即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了.
解:添加条件是:AB=DE, 在△ABC与△DEC中,
, ∴△ABC≌△DEC. 故答案为:AB=DE.本题答案不唯一.
2.(2017?陕西)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连接AC.若AC=6,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作辅助线;证明△ABM≌△ADN,得到AM=AN,△ABM与△ADN的面积相等;求出正方形AMCN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解:如图,作AM⊥BC、AN⊥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N;
∵∠BAD=∠BCD=90° ∴四边形AMCN为矩形,∠MAN=90°; ∵∠BAD=90°, ∴∠BAM=∠DAN; 在△ABM与△ADN中,
, ∴△ABM≌△ADN(AAS), ∴AM=AN(设为λ);△ABM与△ADN的面积相等; ∴四边形ABCD的面积=正方形AMCN的面积; 由勾股定理得:AC2=AM2+MC2,而AC=6; ∴2λ2=36,λ2=18, 故答案为:18.
◆变式训练
(2015泰州)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2. (2017?娄底)如图,在Rt△ABC与Rt△DCB中,已知∠A=∠D=90°,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不添加字母和辅助线),使Rt△ABC≌Rt△DCB,你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
3.(2017?福建)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
∠A=∠D.
■考点3.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典例:
(2012?柳州)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2·1·c·n·j·y
A.PO B.PQ C.MO D.MQ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知要想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其对应边PQ的长,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解:要想利用△PQO≌△NMO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线段PQ的长, 故选:B.
◆变式训练
(2015?义乌市)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21教育网
A.SAS B.ASA C.AAS D.SSS
(2016?新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
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2016?湖州)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
点P,且与AB垂直.若AD=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  )
A.8 B. 6 C.4 D.2
(2017?黔西南州)四边形ABCD中,AB=CD,AB∥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C B.AD∥BC C.∠A=∠B D.对角线互相平分
(2015?柳州)如图,△ABC≌△DEF,则EF= ___________
(2017?黑龙江)如图,BC∥EF,AC∥DF,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ABC≌△DEF.
(2016·山东省济宁市·3分)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EH≌△CEB.
(2017?吉林)如图,点E、F在BC上,BE=FC,AB=DC,∠B=∠C.求证:∠A=∠D.
(2017?郴州)已知△ABC中,∠ABC=∠ACB,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求证:
BE=CD.
(2017?恩施州)如图,△ABC、△C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AE交于点O,BC
与AE交于点P.求证:∠AOB=60°.
(2016?宜昌)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
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 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八校期末)已知△ABC≌△DEF,∠A=80°,∠E=50°,则∠F的度数为(  )21·世纪*教育网
A.30° B.50° C.80° D.100°
(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2-1-c-n-j-y
A.AC=BD B.∠CAB=∠DBA C.∠C=∠D D.BC=AD
3.(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期末)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来源:21cnj*y.co*m】
4.(2015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 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如图,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F,E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从D,C两点同时出发向C和B运动(任何一个点到达即停止),在运动过程中,则线段CP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5.(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八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如图,△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求证:△ABE≌△CBF;
(2)若∠CAE=25°,求∠ACF的度数.
6.(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 一模)在梯形ABCD中,AD∥BC,连结AC,且AC=BC,在对角线AC上取点E,使CE=AD,连接BE.
(1)求证:△DAC≌△ECB;
(2)若CA平分∠BCD,且AD=3,求BE的长.
7.(2016届浙江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 一模)某校实验课程改革,初三年级设罝了A,B,C,D四门不同的拓展性课程如图,锐角△ABC中,∠BAC=60°,O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O,以AO为边向两侧作等边△AOD和等边△AOE,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F,G.求证:AF=AG.
8.(2016届浙江杭州市高桥中学 二模)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E是AC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CF+BD.21·cn·jy·com
9.(2017年浙江温州市 )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CD=∠EDC=90°,BC=ED,AC=AD.
(1)求证:△ABC≌△AED;
(2)当∠B=140°时,求∠BAE的度数.
10.(浙江杭州市开发区)已知,如图,O为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CF=CE,连结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OG.
(1)求证:△BCE≌△DCF.
(2)判断OG与BF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若DF2=8﹣4,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11.(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 )如图,E是?ABCD的边CD的中点,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www.21-cn-jy.com
(1)求证:△ADE≌△FCE.
(2)若∠BAF=90°,BC=5,EF=3,求CD的长.
12.(2017年浙江台州市 )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点P是斜边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PE是△ABP的外接圆⊙O的直径www-2-1-cnjy-com
(1)求证:△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O的直径为2,求 的值
13.(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 )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21*cnjy*com
(1)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cm,BC=5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21*cnjy*com
(2)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cm,量得木条CD=5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
14.(2015年浙江省金华市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边BC上,且AF=AD,过点D作DE⊥AF,垂足为点E.
(1)求证:DE=AB;
(2)以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弧交AD于点G,若BF=FC=1,试求EG的长.
15.(浙江省湖州市)如图,CD∥AB,∠ABC,∠BCD的角平分线交于E点,且E在AD上,CE交BA的延长线于F点。
(1)BE与CF互相垂直吗?若垂直,请说明理由;
(2)若CD=3,AB=4,求BC的长.

第四章 图形的性质 第18节 全等三角形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全等图形 .
注: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全等 三角形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等、面积等.
失分点警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边与对应角.
■知识点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全等 SSS(三边对应相等)

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直角三角形全等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2)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同样可以用 SAS,ASA和AAS.

失分点警示
如图,SSA和AA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1)利用全等证明角、边相等或求线段长、求角度:将特征的边或角放到两个全等的三角
形中,通过证明全等得到结论.在寻求全等的条件时,注意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银行
条件.
(2)全等三角形中的辅助线的作法:
①直接连接法:如图①,连接公共边,构造全等.
②倍长中线法:用于证明线段的不等关系,如图②,由SAS可得△ACD≌△EBD,则AC=BE.在△ABE中,AB+BE>AE,即AB+AC>2AD.21cnjy.com
③截长补短法:适合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如图③、④.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典例:
(2016?成都)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__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
解:∵△ABC≌△A′B′C′, ∴∠C=∠C′=24°, ∴∠B=180°-∠A-∠C=120°, 故答案为:120°.
◆变式训练
(2016?厦门)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则∠DCE=(  )
A.∠B B.∠A C.∠EMF D.∠AF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问题的选项.
解:∵△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 ∴∠DCE=∠B, 故选A.
■考点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典例
1.(2017?怀化)如图,AC=DC,BC=EC,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AB=DE,使得△ABC≌△DE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EC,已知AC=DC,BC=EC,具备了两组边对应相等,利用SSS即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了.
解:添加条件是:AB=DE, 在△ABC与△DEC中,
, ∴△ABC≌△DEC. 故答案为:AB=DE.本题答案不唯一.
2.(2017?陕西)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连接AC.若AC=6,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作辅助线;证明△ABM≌△ADN,得到AM=AN,△ABM与△ADN的面积相等;求出正方形AMCN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解:如图,作AM⊥BC、AN⊥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N;
∵∠BAD=∠BCD=90° ∴四边形AMCN为矩形,∠MAN=90°; ∵∠BAD=90°, ∴∠BAM=∠DAN; 在△ABM与△ADN中,
, ∴△ABM≌△ADN(AAS), ∴AM=AN(设为λ);△ABM与△ADN的面积相等; ∴四边形ABCD的面积=正方形AMCN的面积; 由勾股定理得:AC2=AM2+MC2,而AC=6; ∴2λ2=36,λ2=18, 故答案为:18.
◆变式训练
(2015泰州)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
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D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解题点拨:根据已知条件“AB=AC.D为BC中点”,得出△ABD≌△ACD,然后再由AC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交AC、AD、AB于点E、O、F,推出△AOE≌△EOC,从而根据“SSS”或“SAS”找到更多的全等三角形,要由易到难,不重不漏.
2. (2017?娄底)如图,在Rt△ABC与Rt△DCB中,已知∠A=∠D=90°,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不添加字母和辅助线),使Rt△ABC≌Rt△DCB,你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
【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根据: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使Rt△ABC≌Rt△DCB,添加的条件是:AB=DC.
解:∵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在Rt△ABC与Rt△DCB中,已知∠A=∠D=90°,使Rt△ABC≌Rt△DCB,添加的条件是:AB=DC. 故答案为:AB=DC.
3.(2017?福建)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
∠A=∠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证明BC=EF,然后根据SSS即可证明△ABC≌△DE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
证明:如图,∵BE=CF, ∴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考点3.全等三角形的运用
◇典例:
(2012?柳州)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
A.PO B.PQ C.MO D.MQ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知要想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其对应边PQ的长,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解:要想利用△PQO≌△NMO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线段PQ的长, 故选:B.
◆变式训练
(2015?义乌市)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在△ADC和△ABC中,由于AC为公共边,AB=AD,BC=DC,利用SSS定理可判定△ADC≌△ABC,进而得到∠DAC=∠BAC,即∠QAE=∠PAE.
解:在△ADC和△ABC中,
, ∴△ADC≌△ABC(SSS), ∴∠DAC=∠BAC, 即∠QAE=∠PAE. 故选:D.
(2016?新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
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ASA、SAS、AAS即可得答案.
解:∵∠B=∠DEF,AB=DE,
∴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
∴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
∴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ASA、SAS、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6?湖州)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
点P,且与AB垂直.若AD=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  )
A.8 B. 6 C.4 D.2
【分析】过点P作P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A=PE,PD=PE,那么PE=PA=PD,又AD=8,进而求出PE=4.
解:过点P作PE⊥BC于E,
∵AB∥CD,PA⊥AB,
∴PD⊥CD,
∵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
∴PA=PE,PD=PE,
∴PE=PA=PD,
∵PA+PD=AD=8,
∴PA=PD=4,
∴PE=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017?黔西南州)四边形ABCD中,AB=CD,AB∥CD,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C B.AD∥BC C.∠A=∠B D.对角线互相平分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由AB=CD,AB∥CD,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推出∠DAB=∠DCB,AD∥BC,OA=OC,OB=OD,由此即可判断.2·1·c·n·j·y
解:如图,∵AB=CD,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AB=∠DCB,AD∥BC,OA=OC,OB=OD, ∴选项A、B、D正确, 故选C 21*cnjy*com
(2015?柳州)如图,△ABC≌△DEF,则EF= ___________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EF,进而求出即可.
解:∵△ABC≌△DEF, ∴BC=EF 则EF=5. 故答案为:5.
(2017?黑龙江)如图,BC∥EF,AC∥DF,添加一个条件 AB=DE或BC=EF或AC=DF或
A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使得△ABC≌△DE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EF,易证∠A=∠EDF,∠ABC=∠E,故添加AB=DE、BC=EF或AC=DF根据ASA、AAS即可解题.
解:∵BC∥EF, ∴∠ABC=∠E, ∵AC∥DF, ∴∠A=∠EDF, ∵在△ABC和△DEF中,
, ∴△ABC≌△DEF, 同理,BC=EF或AC=DF也可证△ABC≌△DEF. 故答案为AB=DE或BC=EF或AC=DF或A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2016·山东省济宁市·3分)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EH≌△CE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开放型题型,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H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就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了.
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BEC=∠AEC=90°,
在Rt△AEH中,∠EAH=90°﹣∠AHE,
又∵∠EAH=∠BAD,
∴∠BAD=90°﹣∠AHE,
在Rt△AEH和Rt△CDH中,∠CHD=∠AHE,
∴∠EAH=∠DCH,
∴∠EAH=90°﹣∠CHD=∠BCE,
所以根据AAS添加AH=CB或EH=EB;
根据ASA添加AE=CE.
可证△AEH≌△CEB.
故填空答案:AH=CB或EH=EB或AE=CE.
(2017?吉林)如图,点E、F在BC上,BE=FC,AB=DC,∠B=∠C.求证:∠A=∠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可通过证△ABF≌△DCE,来得出∠A=∠D的结论.
证明:∵BE=FC, ∴BE+EF=CF+EF, 即BF=CE; 又∵AB=DC,∠B=∠C, ∴△ABF≌△DCE(SAS), ∴∠A=∠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17?郴州)已知△ABC中,∠ABC=∠ACB,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求证:
BE=C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由∠ABC=∠ACB可得AB=AC,又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得到AD=AE,通过△ABE≌△ACD,即可得到结果.【出处:21教育名师】
证明:∵∠ABC=∠ACB, ∴AB=AC, ∵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AD=AE, 在△ABE与△ACD中,
∴△ABE≌△ACD, ∴BE=CD.
(2017?恩施州)如图,△ABC、△CD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AE交于点O,BC
与AE交于点P.求证:∠AOB=6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利用“边角边”证明△ACD和△BCE全等,可得∠CAD=∠CBE,然后求出∠OAB+∠OBA=120°,再根据“八字型”证明∠AOP=∠PCB=60°即可.
证明:∵△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CE,∠ACB=∠DCE=60°, ∴∠ACB+∠BCE=∠DCE+∠BCE 即∠ACE=∠BCD, 在△ACE和△BCD中,
, ∴△ACE≌△BCD(SAS), ∴∠CAE=∠CBD, ∵∠APC=∠BPO, ∴∠BOP=∠ACP=60°,即∠AOB=60°.
(2016?宜昌)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
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 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分析】由AB∥CD,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O=∠CDO,由垂直的定义可得∠CDO=90°,易得OB⊥AB,由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OD=OB,利用ASA定理可得 △ABO≌△CDO,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果.
解:∵AB∥CD,∴∠ABO=∠CDO, ∵OD⊥CD,∴∠CDO=90°, ∴∠ABO=90°,即OB⊥AB, ∵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OD=OB, 在△ABO与△CDO中,
, ∴△ABO≌△CDO(ASA), ∴CD=AB=20(m)
1.(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八校期末)已知△ABC≌△DEF,∠A=80°,∠E=50°,则∠F的度数为(  )21·cn·jy·com
A.30° B.50° C.80° D.100°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要求∠F的大小,利用△ABC≌△DEF,得到对应角相等,然后在△DEF中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F的大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ABC≌△DEF,
∴∠D=∠A=80°
∴∠F=180﹣∠D﹣∠E=50°
故选B.
2.(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
A.AC=BD B.∠CAB=∠DBA C.∠C=∠D D.BC=AD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AS,ASA,可得答案.
解:由题意,得∠ABC=∠BAD,AB=BA,
A.∠ABC=∠BAD,AB=BA,AC=BD,(SSA)三角形不全等,故A错误;
B、在△ABC与△BAD中,,△ABC≌△BAD(ASA),故B正确;
C、在△ABC与△BAD中,,△ABC≌△BAD(AAS),故C正确;
D、在△ABC与△BAD中,,△ABC≌△BAD(SAS),故D正确;
故选:A.
3.(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期末)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求出BC=EF,∠ABC=∠DEF,根据SAS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解:AB=DE,
理由是:∵BF=CE,
∴BF+FC=CE+FC,
∴BC=EF,
∵AB∥DE,
∴∠ABC=∠D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故答案为:AB=DE.
4.(2015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 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如图,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F,E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从D,C两点同时出发向C和B运动(任何一个点到达即停止),在运动过程中,则线段C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考点】 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首先判断出△ABE≌△BCF,即可判断出∠BAE=∠CBF,再根据∠BAE+∠BEA=90°,可得∠CBF+∠BEA=90°,所以∠APB=90°;然后根据点P在运动中保持∠APB=90°,可得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B为直径的弧,设AB的中点为G,连接CG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最后在Rt△BCG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G的长度,再求出PG的长度,即可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为多少.【版权所有:21教育】
解:如图,

∵动点F,E的速度相同,
∴DF=CE,
又∵CD=BC,
∴CF=BE,
在△ABE和△BCF中,
∴△ABE≌△BCF,
∴∠BAE=∠CBF,
∵∠BAE+∠BEA=90°,
∴∠CBF+∠BEA=90°,
∴∠APB=90°,
∵点P在运动中保持∠APB=90°,
∴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B为直径的弧,
设AB的中点为G,连接CG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
在Rt△BCG中,CG==,
∵PG=
∴CP=CG﹣PG==,
即线段CP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评】(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什么情况下,CP的长度最小.
(2)此题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来源:21cnj*y.co*m】
(3)此题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5.(浙江宁波市镇海区八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如图,△ABC中,AB=BC,∠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
(1)求证:△ABE≌△CBF;
(2)若∠CAE=25°,求∠ACF的度数.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运用HL定理直接证明△ABE≌△CBF,即可解决问题.
(2)证明∠BAE=∠BCF=25°;求出∠ACB=45°,即可解决问题.
解:(1)在Rt△ABE与Rt△CBF中,

∴△ABE≌△CBF(HL).
(2)∵△ABE≌△CBF,
∴∠BAE=∠BCF=20°;
∵AB=BC,∠ABC=90°,
∴∠ACB=45°,
∴∠ACF=65°.
6.(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 一模)在梯形ABCD中,AD∥BC,连结AC,且AC=BC,在对角线AC上取点E,使CE=AD,连接BE.
(1)求证:△DAC≌△ECB;
(2)若CA平分∠BCD,且AD=3,求BE的长.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由平行可得到∠DAC=∠ECB,结合条件可证明△DAC≌△ECB;
(2)由条件可证明DA=DC,结合(1)的结论可得到BE=CD,可求得BE的长.
(1)证明:∵AD∥BC,
∴∠DAC=∠ECB,
在△DAC和△ECB中,

∴△DAC≌△ECB(SAS);
(2)解:∵CA平分∠BCD,
∴∠ECB=∠DCA,且由(1)可知∠DAC=∠ECB,
∴∠DAC=∠DCA,
∴CD=DA=3,
又∵由(1)可得△DAC≌△ECB,
∴BE=CD=3.
7.(2016届浙江杭州市拱墅区、下城区 一模)某校实验课程改革,初三年级设罝了A,B,C,D四门不同的拓展性课程如图,锐角△ABC中,∠BAC=60°,O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O,以AO为边向两侧作等边△AOD和等边△AOE,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F,G.求证:AF=AG.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AOF=60°,AE=AO,∠OAE=60°,求出∠FAO=∠EAG,根据ASA推出△AFO≌△AG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
证明:∵△AOD和△AOE是等边三角形,
∴∠E=∠AOF=60°,AE=AO,∠OAE=60°,
∵∠BAC=60°,
∴∠FAO=∠EAG=60°﹣∠CAO,
在△AFO和△AGE中,

∴△AFO≌△AGE(ASA),
∴AF=AG.
8.(2016届浙江杭州市高桥中学 二模)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E是AC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CF+BD.www.21-cn-jy.com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ADE=∠F,∠ECF=∠A,求出AE=EC,根据AAS证△ADE≌△CF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CF,即可解答.2-1-c-n-j-y
解:∵E是AC的中点,
∴AE=CE.
∵CF∥AB,
∴∠A=∠ECF,∠ADE=∠F,
在△ADE与△CFE中,

∴△ADE≌△CFE(AAS).
∴AD=CF.
∴AD+BD=CF+BD=AB.
9.(2017年浙江温州市 )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CD=∠EDC=90°,BC=ED,AC=AD.
(1)求证:△ABC≌△AED;
(2)当∠B=140°时,求∠BAE的度数.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根据∠ACD=∠ADC,∠BCD=∠EDC=90°,可得∠ACB=∠ADE,进而运用SAS即可判定全等三角形;
(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运用五边形内角和,即可得到∠BAE的度数.
解:(1)∵AC=AD,
∴∠ACD=∠ADC,
又∵∠BCD=∠EDC=90°,
∴∠ACB=∠ADE,
在△ABC和△AED中,

∴△ABC≌△AED(SAS);
(2)当∠B=140°时,∠E=140°,
又∵∠BCD=∠EDC=90°,
∴五边形ABCDE中,∠BAE=540°﹣140°×2﹣90°×2=8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1*cnjy*com
10.(浙江杭州市开发区)已知,如图,O为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CF=CE,连结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G,连结OG.
(1)求证:△BCE≌△DCF.
(2)判断OG与BF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3)若DF2=8﹣4,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即可证得△BCE≌△DCF;
(2)首先证明△BDG≌△BGF,从而得到OG是△DBF的中位线,即可得出答案;
(3)设BC=x,则DC=x,BD=x,由△BGD≌△BGF,得出BF=BD,CF=(﹣1)x,利用勾股定理DF2=DC2+CF2,解得x2=2,即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2.
解:(1)证明:在△BCE和△DCF中,

∴△BCE≌△DCF(SAS);
(2)OG∥BF且OG=BF,
理由:如图,
∵BE平分∠DBC,
∴∠2=∠3,
在△BGD和△BGF中,

∴△BGD≌△BGF(ASA),
∴DG=GF,
∵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
∴DO=OB,
∴OG是△DBF的中位线,
∴OG∥BF且OG=BF;
(3)设BC=x,则DC=x,BD=x,由(2)知△BGD≌△BGF,
∴BF=BD,
∴CF=(﹣1)x,
∵DF2=DC2+CF2,
∴x2+[(﹣1)x]2=8﹣4,解得x2=2,
∴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
11.(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 )如图,E是?ABCD的边CD的中点,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DE≌△FCE.
(2)若∠BAF=90°,BC=5,EF=3,求CD的长.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AB∥CD,证出∠DAE=∠F,∠D=∠ECF,由AAS证明△ADE≌△FCE即可;www-2-1-cnjy-com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EF=3,由平行线的性质证出∠AED=∠BAF=90°,由勾股定理求出DE,即可得出CD的长.
(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DAE=∠F,∠D=∠ECF,
∵E是?ABCD的边CD的中点,
∴DE=CE,
在△ADE和△FCE中,

∴△ADE≌△FCE(AAS);
(2)解:∵ADE≌△FCE,
∴AE=EF=3,
∵AB∥CD,
∴∠AED=∠BAF=90°,
在?ABCD中,AD=BC=5,
∴DE===4,
∴CD=2DE=8.
12.(2017年浙江台州市 )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点P是斜边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PE是△ABP的外接圆⊙O的直径
(1)求证:△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O的直径为2,求 的值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ABC=∠PEA=45°,再由PE是⊙O的直径,得出∠PAE=90°,∠PEA=∠APE=45°,从而得证.
(2)根据题意可知,AC=AB,AP=AE,再证△CPA≌△BAE,得出CP=BE,依勾股定理即可得证.
(1)证明:∵△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BC=45°,
∴∠PEA=∠ABC=45°
又∵PE是⊙O的直径,
∴∠PAE=90°,
∴∠PEA=∠APE=45°,
∴ △AP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AB,
同理AP=AE,
又∵∠CAB=∠PAE=90°,
∴∠CAP=∠BAE,
∴△CPA≌△BAE,
∴CP=BE,
在Rt△BPE中,∠PBE=90°,PE=2,
∴PB2+BE2=PE2,
∴CP2+PB2=PE2=4.
13.(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 )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
(1)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cm,BC=5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cm,量得木条CD=5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1)相等.连接AC,根据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C在点D右侧时,②当点C在点D左侧时,分别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注意最后理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检验是否符合题意.21教育网
解:(1)相等.
理由:连接AC,
在△ACD和△ACB中,

∴△ACD≌△ACB,
∴∠B=∠D.
(2)设AD=x,BC=y,
当点C在点D右侧时,,解得,
当点C在点D左侧时,解得,
此时AC=17,CD=5,AD=8,5+8<17,
∴不合题意,
∴AD=13cm,BC=10cm.
14.(2015年浙江省金华市 )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F在边BC上,且AF=AD,过点D作DE⊥AF,垂足为点E.
(1)求证:DE=AB;
(2)以D为圆心,DE为半径作圆弧交AD于点G,若BF=FC=1,试求EG的长.
解:(1)证明:∵DE⊥AF ,∴∠AED=90°.
又∵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B=90°.
∴∠DAE=∠AFB,∠AED=∠B=90°.
又∵AF=AD,∴△ADE≌△FAB(AAS).
∴DE=AB.
(2)∵BF=FC=1,∴AD=BC=BF+FC=2.
又∵△ADE≌△FAB,∴AE=BF=1.
∴在Rt△ADE中,AE=AD. ∴∠ADE=30°.
又∵DE=,
∴.
15.(浙江省湖州市)如图,CD∥AB,∠ABC,∠BCD的角平分线交于E点,且E在AD上,CE交BA的延长线于F点。
(1)BE与CF互相垂直吗?若垂直,请说明理由;
(2)若CD=3,AB=4,求BC的长.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BC+∠BCD=18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不难推出∠EBC+∠ECB=90°,即BE与CF垂直. (2)利用ASA可判定△FBE≌△CB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F=BC,EF=EC,同理利用ASA判定△DCE≌△AFE,从而可得到DC=AF,已知AB,CD的长,则不难求得BC的长.
解:(1)垂直.
∵CD∥AB,
∴∠ABC+∠BCD=180°,
∵∠ABC,∠BCD的角平分线交于E点,
∴∠ABE=∠EBC,∠DCE=∠ECB,
∴∠EBC+∠ECB= 1/2∠ABC+ 1/2∠BCD= 1/2(∠ABC+∠BCD)=90°,
∴∠CEB=90°,
∴BE与CF互相垂直.
(2)∵∠CEB=90°,
∴∠FEB=90°,
∵∠FBE=∠CBE,BE=BE,
∴△FBE≌△CBE,
∴BF=BC,EF=EC,
∵CD∥AB,
∴∠DCE=∠AFE,
∵∠FEA=∠CED,
∴△DCE≌△AFE,
∴DC=AF,
∵CD=3,AB=4,BF=AF+AB,
∴BF=BC=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