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8 10: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队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该 “大臣”是( )
A.陈化成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邓世昌
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3.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写到:“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在信中,雨果谴责的是( )
A.英国殖民者 B.英法联军
C.沙俄侵略军 D.八国联军
4.右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英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
C.英国在中国大量兴办工厂
D.清政府赔偿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
5.以下是某历史专著的部分内容,请对此确定一主题是( )
时间
具体内容
1860年10月5日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误以为咸丰皇帝住在圆明园,遂向圆明园进军
1860年10月6日
法军率先抵达并占领了位于北京郊外的圆明园
1860年10月7日
英军抵达圆明园,加入了抢劫财物的行列
1860年10月18日
英军一意孤行,决定烧毁圆明园全园,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放火行动
A.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 B.咸丰帝的逃跑 C.圆明园的浩劫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6.据“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等关键信息确定的主题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台湾民众的抵抗
7.《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8. 右图是台北故宫展出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正本,下列不属于该条约的条款是( )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作为赔偿军费
B.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据守主掌
C.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D.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1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12.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尼布楚条约》
13.“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是指中国近代的(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4.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15.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6.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7.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
C.新式海军 D.新式学堂
1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19.“……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据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21.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陷入分裂局面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2.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23.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
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25.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2分)
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2分)
材料四: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4)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4分)
(5) 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3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清末的改革。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末面临的现代变革一直是非常被动的,你说不出哪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甚至付出巨大成本代价之后才做的。
——著名历史学者雷颐
材料二 “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例如,当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理水师体制......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举两例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2分)
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
(1)读材料一,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3分)
(2)读材料二,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3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3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之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予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反映的戊戌变法的内容。(3分)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3分)
3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是谁?(请列举四个)(2分)
(2)《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2分)
(3)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结合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4分)
八年级历史上册一、二单元测试答案
1-5 CBBBC 6-10 CCAAD 11-15 BABCA 16-20 DBBCD 21-25 DABCD
26. (1)目的: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4)俄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5)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7、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开始维新变法。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由于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向西方学习阻力重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步履维艰。
28、
(1)三次战争质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主要史实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3)19世纪,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在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割占,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没有屈服,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英雄战歌。
29、
(1)戊戌变法 拒和、迁都、变法
(2) 提倡办实业,培养人才
(3)谭嗣同。他希望用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国人,所以他认为自己死的其所。为了变法图强,不怕牺牲。
30、
(1)英、美、俄、日、法、德、意、澳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其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