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8 10: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掌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味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21cnjy.com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具体体现。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重难点】
一、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味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具体体现。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3、作者简介(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教读过程中回答)
二、作者简介(略)
三、解读课文
1、诵读全文,注意读出重音和勾连。(完成积累拓展四)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外资料?2、完成校本作业。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从文中找出运用对比等运用其他修辞手法的句子,说说它们对表达各起什么作用。
三、提问导入、“理想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四、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完成积累拓展五)交流讲评,选出好文念出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2、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
幻灯播放内容如下
一、生字辨认与词义理解
襄阳、叫嚷、土壤、熙熙攘攘、瓜瓤——镶
单单——仅仅,唯独
安适——安闲、安逸
盼望着(zhe),着(zhāo)数【招数】着(zháo)火,穿着(zhuò)——着(zhuò)落——下落,结果21·cn·jy·com
慈善——慈悲、善良、慈祥、仁慈
几个、飞机、饥饿、叽叽喳喳、燕子矶、珠玑——肌肤——农夫、扶(fú)持、呋(fū)喃西林、芙( fú)蓉、花蚨(fú)、麸(fū)皮
秀气——秀丽、清秀、秀雅
宽敞——宽广、开阔、空旷
贮蓄——储蓄、蕴藏、贮备、贮存、贮积、贮藏
澄清——廓清、清澈、清澄
空灵——清新灵活,道家哲学境界,是指人或思想灵活而不可捉摸,空静而带有灵活的气息
炎热、谈心、平淡、痰盂——地毯
二、课文内容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温晴”,指出济南是个?“宝地”。
北京比——“没有风声的”;伦敦比——“响晴的”;热带比——?“温晴”
第二部分
(2—5):分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第一层(2—4):济南冬天的山
(2)阳光下的小山和老城。——可爱、暖和舒适。
(3)薄雪下的小山。——秀气
(4)城外的小山。——清新淡雅。
第二层(5)济南的水:澄清、温暖、绿
3、主题思想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比拟及其作用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www.21-cn-jy.com
第一,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
比如:
(9)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袁鹰《井冈翠竹》)
第二,动作,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
A?由人到物的转嫁:
(10)“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
(11)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刘绍棠《两草一心》)
B?由物到人的转嫁:
(12)“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
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
比如:
(13)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2·1·c·n·j·y
第四,称谓的转嫁,把适用于人的称谓转用于物上。
比如:
(14)看,榕树老人捋着长髯,木瓜弟兄睁着大眼,候着出海的渔民哪,披风戴露满载鱼虾回家园。——(郭小川《厦门风姿》)
第五,人称的转嫁,用指代人的代词指物。
比如:
(15)是的,外面有和风,丽日,可小白杨,你是否知道什么叫严霜,冬雪,风雨霜雪中,你会结结实实地生长起来。——(韩作荣《小白杨》)
第六,抽象转嫁于具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比如:
(16)他们……挥动竹枝扫把,在默默地扫着,默默地扫着.好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在他们的竹枝扫帚下,一个接一个地被扫走了,又被扫来了.(古华《芙蓉镇》)21教育网
(17)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构成比拟的手段绝不止以上几种,人们在运用中总是不断创新,使比拟方式不断发展变化。
比如:
(18)民政干部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古华《芙蓉镇》)
拟人一般是使人之外的事物具有人的属性,可是上面的例子却反把拟人方式用在人身上,让人从头到脚都具有笑眯眯的人的情态,这就使拟人方式出新,别致,语言也显得格外生气勃勃了。21·世纪*教育网
四、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题,学生交流互动,教师点拨。
第二题,因为冬天济南有阳光,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为济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保存了温暖,济南变得暖和安适,所以冬天的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www-2-1-cnjy-com
第三题
1、“睡着”“唤醒”这两个词运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阳光和暖、天气温晴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小山人格化了,写出小山对济南城的保护作用,是济南城冬天不冷的屏障,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3、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照射下雪景的娇美,蕴含着景中情和内在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1-c-n-j-y
第四题 请学生实践朗读,读出重音和停连。
第五题,实战演练,课堂片段写作,马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