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习新的字词,并加注拼音
济南、镶边、水藻、敞、澄清、贮蓄、伦敦
2.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解释词语: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
3.能掌握本文的文学常识。
4.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5.能背诵第三自然段。
6.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朗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录音,自学生字新词。摘录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课堂交流。21cnjy.com
2.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概括出每小节的具体内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理清贯穿全文的线索的基础上,可结合练习二,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精心选词造句,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鲜明的感受的。【来源:21cnj*y.co*m】
3 ,学习本文选取独特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特有魅力的方法,学习本文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所表达的作用,可以采用替换法,将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改为一般的表达,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出处:21教育名师】
4.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文与前面学到的《春》,都做到了景与情的紧密结合、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要通过比较分析加以理解和体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2.关键点:对结尾的理解。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解决办法:分组讨论、针对分析、老师总结点评
四、课时安排1 ~1.5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1.电脑、或数码音响朗读或配乐教师范读。2.学生做成的关于冬天景象的或精彩语句的卡片投影映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教与学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齐读、散读等,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描写。2.在分组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修辞手法的应用对景物描写的作用。3.讨论解决对文末的理解。2·1·c·n·j·y
4.引导学生对于类似景物作文的写作
七、教学步骤导入课题我国的“泉城”是指哪里呢?你能说一些关于赞美“泉城”的诗句或句子吗?清人刘凤诰赞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前人还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等,那么冬天的济南又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板书)。
阅读自读提示,说出本文的文学常识。
(一)明确目标代入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理解,成为作文范例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正音释词注音
济(j ǐ)南、 伦敦(d ūn)、 敞(ch ǎng)、水藻(z ǎo)、
贮(zh ù)蓄、 镶(xi āng)边、 澄(ch éng)清解词 设若———假若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贮蓄———存放、储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响晴———(天空)晴朗无云21教育网
(2)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的“这”指代哪些内容?21·cn·jy·com
(3)学生讨论指代内容,学生发言,互评纠正。课文的第一段写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第二段写济南周围有小山环抱,因而是个暖和的理想境界;第三、四两段写济南的小雪宜人;第五段写济南的暖水澄清,这些都是“这”所指代的内容。解决疑点。【版权所有:21教育】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得出这一特点的?三组对比,得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下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色,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描绘,它奠定全文写景的基础。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在前文《春》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仔细观察,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才能情景交融,景物描写才细致形象而又动人。在本文中作者又是怎样体现的?3.叫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写济南的小山是怎样的?抓住了小山什么特征来写的?(1)作者先从虚处幻想出一个理想的境界,说出这个幻想的境界是怎样的?(学生读出)济南就是作者幻想的理想境界,为什么?(学生回答)从而烘托出一个舒适自然温暖的环境。(2)作者是怎样写小山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温晴”的自然条件。“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看护者”的比拟,透出了“小山”的温存体贴的抚慰,济南正如摇篮中的宝宝甜甜地睡了,照应了作者的设想“暖和安适地睡着”。(3)为什么说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从侧面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4.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小雪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生讨论解决)(1)济南小雪的特征是———妙。本段围绕“妙”字描绘了雪后的山景,自上而下,依据空间顺序进行细致的描写。作者笔下的“小山”如同“欲展娇姿却又含羞的少女般”,这样娇美的景色,作者“妙却能言”,足见作者观察景物的细致,语言功底的深厚,感情的投入。(2)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写“小雪”的“妙”?(从文中找出来,展开讨论)①用词的准确生动、传神具体。如“镶、穿、露”,即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小山”的状态,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的余地。②形象的比喻、动情的拟人,似乎使人们看到了小山的“欲露又羞”的形态,达到“妙却能言”的地步。再如“雪后矮松像日本的看护妇”,写出小山下雪后矮松的柔美;“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全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小山像穿着一件好看的花衣,给读者以真实动人的生活感。“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不久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真实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美景,又写出了“雪后小山的娇气”,为什么说“露出点粉色”?(阳光斜射雪面上的余辉。)本段写雪后的小山,用一个“妙”字,突出了小山雪后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整段比喻生动,是写景的美文。要求学生用3 -5 分钟背诵此段。(背诵比赛,按写作顺序来背。)(3)找一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文中写到“这是张水墨画”,什么是水墨画?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说出即可)作者连用两个“卧”字有何妙处?2-1-c-n-j-y
(作者连用两个“卧”字写雪后山村,形象而又传神,同时,又照应了作者想像中的“暖和安适地睡着”。)5.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什么?(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作者怎样写水的?水的“多情”,“为了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它不忍得冻上”,写水突出了济南的“温晴”的特征。文末写自上而下,整个济南是一块晶莹绚烂、玲珑剔透的水晶,赞美济南是个人间瑰宝,正是因为有了以上描写才如是赞美,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相照应。(以上各段的分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可详可略,目的是让学生多分析多评论,老师适当点拨即可,不求完美,只要学生互相评补以后接近答案,理解正确即可。)
(四)总结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示了人间瑰宝的济南,通过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寄寓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热爱祖国山河的精神。另外,如今泉城更加秀美,你应该亲自去领略一下她的风光,也许你会写出更妙的济南。
(五)作业整理课后练习,做书面作业。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老 舍一、作者简介济南的冬天———温晴山雪水
(七)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奇迹()晒太阳()着落()发髻()看护妇()镶边()宽敞()水藻()贮蓄()澄清()www-2-1-cnjy-com
二、给多音字“济”注音。济南()救济()人才济济()同舟共济()
三、按课文原文填空。1.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3.山坡上()着些小村庄。4.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个影儿呢!
四、填空。1.《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作者,原名,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话剧、等。2.《济南的冬天》开头运用了三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北平就是现在的。21*cnjy*com
五、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2.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3.微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自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4.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上,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六、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胜利过关。B.他很顽强,不肯接受同学们的意见。C.蚊子战争了狮子,凯旋胜利归来。D.这样的好学生,怎能不使人赞不绝口呢?2.下列四条标语,你认为最好的一条是()A.(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B.(候车室,电影院):严禁吸烟,违者罚款!C.(农田旁):侵占耕地,法律不饶!D.(家属区楼下):乱倒垃圾可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八、知识拓展1.作者简介老舍(1899 -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7 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 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 年,他的代表作《骆驼样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他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 年赴美讲学。1949 年应邀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新社会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为人民创作,热情地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老舍是一位多产的现实主义作家,解放后写了23 个剧本,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文革中因不堪迫害,投水自尽。2.关于本文的“来历”与写作年代问题老舍于1930 年夏天应邀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后不久,即开始参加筹备和编辑出版该校学术刊物《齐大月刊》。该刊共出两卷,每卷八期。后来改为季刊。从第一卷第一期开始(1930 年10 月10 日),老舍就在该刊上连载他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此后在二、四、五、六、七、八期继续连载,依次描写了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秋天、冬天以及齐大的校园,最后是结束语。《济南的冬天》乃是《一些印象》的第五节中的一部分,登在第一卷的第六期上,出版日期是1931 年4 月10 日。“约写在1934 年前”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个问题已在《山东教育》及江西的《语文教学》上予以订正了。3.难句疏通(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是奇迹”———这句意思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了的人来说,冬天要是……作者为了突出“我”字,表明后面所述的是“我”的鲜明感受,所以将“像我”这修辞成分移后独立成句。下一句相似。(2)“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样毒,响晴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在“可是”前省略了以下的意思。4.《〈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泛现出一幅朔风怒吼、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温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山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山整把济南围了一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画,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对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的细腻的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研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 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它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溶入自己独特的感受。www.21-cn-jy.com
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
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21·世纪*教育网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