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
(2)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3)背诵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引入课文
说到冬,同学们能想到哪些与冬有关的诗句?(同学各抒己见,注重知识积累)
教师出示推荐的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这些诗句都展现出“冬”的魅力,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老舍笔下的冬天同样也有其可爱之处,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济南的冬天》。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冬天显得太过冷清凄凉,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更是飞雪飘飘,寒气逼人。那么,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请随音乐曼妙的足音,去领略冬天的济南风光吧!学生边欣赏济南的美丽风光边听读课文。
要求:①听清字音,读准每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法;②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感情。
2.男女生朗读比赛。
刚才,同学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听着老舍先生动人的解说词,欣赏了美丽的济南风光。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课文的美妙意境。
下面进行男女生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教师播放多
媒体幻灯片
三、交流讨论,理清思路
1.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在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的、澄澈的。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冬天的山阳光朗照 温晴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澄清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①济南三面环山;②像是“放在一个小摇篮里”;③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④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⑤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了济南的“温晴”。
(4)文中渗透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描绘山景、描绘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2.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四、梳理总结
文章谋篇布局层次井然。开头第一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二自然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六自然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话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充分熟悉课文的内容。
2.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反复朗读,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了本文文字的美妙;同时我们还从整体上对这篇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把握。
这一节课,我们将从局部(即语言的角度),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这就是赏析课文。
二、细部赏析
本文的赏析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进行。
(1)生动的词语。
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句中的“顶”。
(2)优美的句子。
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3)巧妙的比喻和拟人。
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2.齐声诵读第四自然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如何划分?
明确: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是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的,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
明确: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举例说说。
明确:树尖儿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举例说说。
明确: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三、比较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是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的。《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河水等图画,表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吧。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学生自由抒写,朗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