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绿
一、说教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自古以来,西湖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象征。在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笔下,西湖更是独具风情,它就像一幅流动着灵韵的写意山水画,又如一曲赞歌,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一个独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细腻是笔触,尽力渲染。所以学习本文,品味优美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即为本课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懂文章,但由于年龄原因,感悟如此意境深远的散文尚存一定难度。
而且,地处北方的孩子,到过西湖的毕竟为少数,即使去过,走马观花的游览与语言文字所描绘出的意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六月西湖的特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多媒体辅助,读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心灵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六月西湖的特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到的观察视角,学习写作技巧,读写结合。
教学流程图:
情景导入,回顾全文
新课伊始,我引用两首古诗渲染意境,并播放课件,引领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与作者漫步西湖,共赏美景,回顾全文,激发兴趣,引发情感。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这也是常规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画”所不可乞及的艺术效果,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
以读为本,自主体验
语文学科,其独特之处在于:文字更多地是描绘一种内心感受,形象的“看”只是一种表面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应关注的是文本,是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和情感,因而,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立足语言土壤,以读为本,以想象为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
“读书、品味、想象”即为本课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其手段则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叶圣陶曾言“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很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自读标记”“精读圈点”“赏读批注”“活读学写”对学生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在教材中走一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自读标记:自由读课文,你喜欢哪段文字的描写?在它前面画▲。
2、精读圈点:读你喜欢的这一段,哪些句子、词语用得妙,画一画,圈一圈。
3、赏析批注:这句话,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读毕想到了什么?感受如何?批注与书中空白处。
4、活读学写:出示文字
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5、进行小练笔
讨论交流,汇报理解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本课教学中,于个体感悟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然后,班级内交流,从而实现个人、小组、班级三位一体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在学生汇报中,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由此完成本课教学,品味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写作技巧,表现美这一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