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 课《一双手》(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 课《一双手》(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1 13:10:24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一双手
苏教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猜谜语:
十个兄弟结个社,
头上各顶一片瓦,
小事分开两家做,
大事齐心也不怕。
(打身体某一部位)
谜底:手
鸟窝
新课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每双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一双手》,看看张迎善的一双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掌握字词
惺 忪 镐 老 茧
垧 裹 燎
xīng sōng gǎo jiǎn
shǎng guǒ liáo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
惺忪:
瞬间:
老茧:
洋镐:
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形容时间极短。
手掌或脚掌上久经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刨土用的工具。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课文划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1)各种各样的手 衬托 一双手
(2-19)细描一双手 突出 天下第一奇手
(20)通过 想象 赞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这是一双_ _ _ _ 的手。
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奇手的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描写这双手的语句用“—”画出来。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2)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想一想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手”,说明“一双手”有哪些“奇”的特征?
粗--松木表皮粗糙
老--老松木
干、硬、色深、厚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双手”的另一个特征?

(1)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课时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的裹住了。
(2)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3)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双手的特征(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奇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为多栽种树木完全不顾自己的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__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创建绿色宝库的手、创造美的手……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⑴多角度的描写:
作者先从总体上描写这双手象半截老松木,然后分别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这双手的手背、手心、手指,从触觉角度如握手、搓手来写出手之大手之粗糙。这样从多角度地对“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一层层展示“天下第一奇手”。
⑵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⑶“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 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 44.5垧。”
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张迎善这双手所做的贡献之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这些话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植树经验,更表现了张迎善对树苗深厚的感情。“苗苗”“送进”,在张迎善眼里。一棵树苗简直就是一个幼婴,必须百般爱护,精心照料。言为心声,从张迎善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造林工人无比热爱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说明这双手是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双手绿化了无数荒山秃岭,为祖国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通过想像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受,赞颂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贡献。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个热爱林业事业,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的人。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纳课文的主题。
作者通过对普通林业工人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代林业工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感人形象。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 请你模仿示例,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长城是耗费数十万能工巧匠,花了十年时间修成的;抗日是靠全国人民,花了八年时间才胜利的;青藏铁路是中国科技人员花了35年时间筑成的。”这些伟业,是多么令人惊讶,但是一个普通林业工人用一双手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却只是用了短短5年时间,这是让我们多么咋舌,这几乎可堪称是奇迹。这位创造奇迹者就是——张迎善。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
老茧 一垧
2.解释词语。
(1)惺忪:
(2)得逞:
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达到预期的目的。
(shǎng)
(jiǎn)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
(2)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 )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
(4)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 )
叙述
描写
说明
议论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林业工人最具特征的部分--手来写,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一:(1)各种各样的手 衬托 一双手
二:(2-19)细描一双手 突出 天下第一奇手
三:(20) 通过想象 赞美 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
丑(所见) 美(所闻) 值(所感)
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一双手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QQ在线咨询:51286273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6 课《一双手》教学设计
课题 一双手 单元 第6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用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 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 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十个兄弟结个社,头上各顶一片瓦,小事分开两家做,大事齐心也不怕。(打身体某一部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每双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一双手》,看看张迎善的一双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出示课题《一双手》 思维发散 有谜语,引发思维,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层次划分?2.掌握字词。惺忪(xīng sōng)镐(gǎo)老茧(jiǎn)垧 (shǎng) 裹( guǒ ) 燎(liáo)3.理解词语。惺忪: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瞬间:形容时间极短。老茧:手掌或脚掌上久经摩擦而生成的硬皮。洋镐:刨土用的工具。4.课文划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一:(1)各种各样的手 衬托 一双手 二:(2-19)细描一双手 突出 天下第一奇手 三:(20)通过想象赞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三、精读感悟1.从外形上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这是一双_ _ _ _ 的手 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奇手的手 2.默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描写这双手的语句用“—”画出来。 (1)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的想抽回手来,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2)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5)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3.“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想一想作者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手”,说明“一双手”有哪些“奇”的特征?粗--松木表皮粗糙老--老松木干、硬、色深、厚等。4.“一双手”的另一个特征?(大)课文中哪里写“大”的,能否找出来? (1)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课时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的裹住了。(2)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3)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4.这双手的特征(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奇丑5.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为多栽种树木完全不顾自己的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手。)6.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__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创建绿色宝库的手、创造美的手……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7.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示例:⑴多角度的描写:作者先从总体上描写这双手象半截老松木,然后分别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这双手的手背、手心、手指,从触觉角度如握手、搓手来写出手之大手之粗糙。这样从多角度地对“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一层层展示“天下第一奇手”。⑵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之大。(4)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这些话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植树经验,更表现了张迎善对树苗深厚的感情。“苗苗”“送进”,在张迎善眼里。一棵树苗简直就是一个幼婴,必须百般爱护,精心照料。言为心声,从张迎善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造林工人无比热爱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8.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说明这双手是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9.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双手绿化了无数荒山秃岭,为祖国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通过想像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受,赞颂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贡献。10.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热爱林业事业,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的人。 11.归纳课文的主题。作者通过对普通林业工人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代林业工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感人形象。四、拓展延伸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 请你模仿示例,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长城是耗费数十万能工巧匠,花了十年时间修成的;抗日是靠全国人民,花了八年时间才胜利的;青藏铁路是中国科技人员花了35年时间筑成的。”这些伟业,是多么令人惊讶,但是一个普通林业工人用一双手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却只是用了短短5年时间,这是让我们多么咋舌,这几乎可堪称是奇迹。这位创造奇迹者就是——张迎善。 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 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清课文的思路。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课外链接,发挥拓展的作用,开发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扩大知识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课堂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 老茧 一垧 2.解释词语。 (1)惺忪: (2)得逞: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 (2)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 (4)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林业工人最具特征的部分--手来写,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 一(1): 各种各样的手 衬托 一双手 一双手 二(2-19)细描一双手 突出 天下第一奇手 三(20) 通过想象 赞美 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 丑(所见) 美(所闻) 值(所感) 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双手》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瞬间( ) 铁铸( )
cuō( )手 纹luò( )
2.填空
课文描写"一双手"紧扣一个" "字,这双手如此奇特的原因是________ 从而塑造了一个 __________的形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的感情。手的皮肤呈______ ;形状_______ ;一只手指_________ ;写手大用了一个" "和三个数字;写手硬用了一个比喻_________ ,一个衬托________ ,__________ ;写手裂写了一个特征___________ 。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 )
4.体会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1)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中包含了丰富的植树经验,表现了张迎善 的感情。
(2)"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一句中充满了对这位林业工人 之情,洋溢着为林业工人队伍中有这样一位模范人物而 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一句中"铁铸"和"肉长"比较,意在突出 ,"亏得"一词包含了 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翠的山林,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这一结尾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和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五里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1.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素常:_________________
得逞: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比喻的种类不同,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A.那简直就是半截老松木!
B.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C.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D.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3.本文刻画人物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________ 、___________ 。
4.填空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__ 。
(3)"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一个"缠"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 。
(4)"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几个数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______ 。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这一对比突出了张迎善的手____ 。
5.简答题
(1) 课文对张迎善同志的外貌是抓住什么描写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张迎善的回答为什么不贴胶布涂手油的谈话中,我们除了看到他丰富的植树经验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选段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瞬间(shùn ) 铁铸( zhù )
cuō( 搓 )手 纹luò(络 )
2.奇 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 对林业工人的热爱、敬仰和赞颂 木色 半截老松木 像三节老甘蔗 裹 掌面鼓皮样硬 我的手火燎燎地痛,他的手仍呈木色 手指关节都缠着线。
  
(3)手硬的特征和人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庆幸赞叹 由衷地赞美
(4)以为着无数的树木正被砍倒运往四面八方,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洋溢着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
二、课内阅读
1.略
2.B
3.语言、外貌
4.(1)奇大无比
(2)手指特别粗大、肥圆、老茧特多
(3)手指裂口多
(4)奇大无比
(5)坚硬耐搓
5.(1)是抓住最具特征的"一双手"写的,写"一双手"就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林业工人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