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庐( )山 束缚( ) 掐( )住
二、拼拼写写。(12分)
dà gài rě nù gē bei
qī fu gù kè sī suǒ
三、写同音字。(6分)
táng zhuó
yuán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4分)
朝 挣
五、用“严”字组词,再填到句子中。(4分)
1.不经过( )的训练,奥运会上不可能得金牌。
2.妈妈( )地批评了我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3.课堂上要( )认真,不能随随便便。
4.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经受了( )的考验。
六、句子加工厂。(6分)
1.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不一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鹅不怕人。(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进校园,我便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和阵阵花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走进古诗苑。(6分)
优秀的古诗文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站在飞来峰顶,你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要犯“当局者迷”的错误;当我们面对赡养老人、教育孩子的问题时,读《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让我们更懂得推己及人。
八、交际平台。(8分)
冬冬是个爱花的女孩。她家住在二楼,阳台上摆着一排好看的植物。每天,她都会给花浇水,经常淋湿一楼阿姨家的衣服或被子。请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一下冬冬每天浇花这件事,并为她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平台。(31分)
(一)________________
在那年的结业晚会上,班主任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到半途,水被喝完了,其中一个也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地找水去了。躺在沙漠里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他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暮色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着沙漠里的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个骆驼商队赶来,看到的却是中暑者温热的尸体。
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个故事,我总会在叹惋之余陷入沉思:那位中暑者不是被沙漠的恶劣气候吞没,而是被自己的恶劣心理毁灭。面对友情,他用猜疑代替了信任;身处困境,他用绝望驱散了希望。
十多年来,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面对多大的困难,我都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那个故事,是我今生受到的最有益的教诲。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腹狐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一填。(6分)
(1)面对友情,他用__________代替了__________;身处困境,他用__________驱散了__________。(4分)
(2)文中的“包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3分)
4.另一个人去寻找水源了,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想一想,是什么让他继续前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益”和“教诲”的近义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文中“我”受到的有益的教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这是一个发生在非洲的故事。
那是在加纳的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老师教导着他的学生。
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太好了,孩子们,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老师关于“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谆谆教诲,一直深深印在当时的一个学生、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心田里。所以,在任职期间,安南从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形中,看见了这个“白点”——一线和平的曙光。他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体会了“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深刻内涵。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和世界,你的目光会集中在哪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是美好、快乐的人生,还是痛苦、忧伤的人生,从某种角度讲,往往取决于不同的思维模式。
1.连线。(4分)
美好的 人生
快乐的 未来
和平的 洞察力
敏锐的 曙光
2.老师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谆谆教诲,一直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里。所以安南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触即发的情形中看到的白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请说说“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深刻内涵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展台。(20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处景物,或远看、或近观、或仰视、或俯视,看看景物在你眼中有怎样的变化,然后按一定顺序写下来。题目自己定。(500字左右)
结束时间: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3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lú fù qiā
二、大概 惹怒 胳臂 欺负 顾客 思索
三、塘 糖 堂 螳 啄 琢 酌 茁 园 缘 辕 猿
四、示例:
五、1.严格 2.严厉 3.严肃 4.严峻
六、1.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怎能一样呢?
2.因为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3.一进校园,我便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闻到阵阵花香。
七、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示例:冬冬浇花这件事,对于冬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花儿有了水的滋润,会生长得更好,而对于一楼阿姨家来说就遭了殃。冬冬应该在花盆下面垫上盘子之类的东西,以防水再淋湿一楼阿姨的衣服或被子。另外还应登门道歉以获得阿姨的谅解。 点拨:从冬冬和一楼阿姨家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九、(一)1.叹惜。 满肚子怀疑。
2.(1)猜疑 信任 绝望 希望 (2)因中暑而不能行动的那个人
3.示例:最有益的教诲
4.是对朋友的承诺,对生的渴望支撑着他前进。
5.有用 教训(教导) 面对任何困境,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二)1.
2.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伊拉克战争 一线和平的曙光
3.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还要看到好的一面;看人的时候,不要只盯住他的缺点,还应注意到他的优点。 点拨:本文告诉我们不管是看待人还是事,都要注意发现好的一面,发现有利的一面,积极乐观地对待一切。
4.示例:我们应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自己,即使自己可能有很多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让自己更加优秀。 点拨:答案比较灵活,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说一下自己受到的启发即可。
十、思路导航:这次习作的内容要求写一处景物,并要从多角度展示景物的特点。在写之前先要确定写作的对象,即写什么。接着要确定题目,筛选材料。然后想一想,怎样准确介绍这一处景物?按什么顺序写?哪些重点写,哪些次要写?站在怎样的角度写?景物在你眼中有怎样的变化?在完成草稿之后,先自己读一读、改一改,最后相互评议、修改。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