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联合国迄今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在 举行。 ( )
A.里约热内卢 B.约翰内斯堡 C.斯德哥尔摩 D.北京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有 (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4.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即将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5.下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在我国先后批准的正确的顺序是 ( )
①《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③《生物多样性公约》④《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⑤《京都议定书》
A.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①④③②
6.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 )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7.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可能造成的后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恰当围海造田,有可能引起海岸侵蚀
B.过度开采海滨砂矿,会减少人工养殖海产品场所
C.对鱼类掠夺式捕捞,会引起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D.海水污染的海产品,食用后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
8.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9.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达成可持续发展共识10年来,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迟缓,其根本原因是 ( )
A.发达国家没有承担起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
B.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承担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世界资源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人口素质差异造成的
10.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孟买建一化工厂,这一思路反映了 (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读“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
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13.当前,关于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
B.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水平提高了,环境问题就不存在了
C.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D.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14.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21教育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表达了控制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的共同愿望,已有很多国家政府批准执行。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却拒绝批准。表明(? )21cnjy.com
①人类的发展观变化????????②美国对很多国际事务持双重标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③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日趋加强?? ④人类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夏天,我国许多地方遭遇了少见的气候异常:北方的暴雨、南京的高温、云南的洪涝灾害等。生活在欧洲的人们却感受到天如此寒冷。在伦敦,人们穿上了毛衣,在德国,居然下了几十毫米厚的积雪。有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是诱因,它破坏了正常的大气环境。在此情况下,《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显得那么迫切和需要。据此回答16~17题。
16.《京都议定书》中有一条款是“碳汇”问题,允许森林茂密的工业化国家用森林抵消一部分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因此下列哪个国家可从中受益?(? )
A.美国??? B.加拿大??? C.法国??? D.意大利
17.农民在温室大棚增施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①杀菌消毒?????????????????? ②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提高温室大棚的温度???????? ④吸收太阳紫外线和可见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18.(20分)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1)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理由是 。
(2)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理由是 。
(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国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理由是 。
(4)建立自然保护区, ,理由是 。
(5)大力发展私家车, ,理由是 。
19.读“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
的 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
大气 层中的臭氧分解。
(3)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增
加,其主要危害是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B
A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B
C
C
A
B
B
17。 (1)不符合 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2)符合 伏季“休渔”可促进鱼类再生
(3)符合 生物治虫无污染,利于生态平衡
(4)符合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5)不符合 易导致城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
18。(1)南 (2)氟氯烃(或氟里昂) 平流(或臭氧)
(3)紫外线 对人、生物造成损害
(4)D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联合国迄今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在 举行。 ( )
A.里约热内卢 B.约翰内斯堡 C.斯德哥尔摩 D.北京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有 (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4.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即将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5.下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在我国先后批准的正确的顺序是 ( )
①《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③《生物多样性公约》④《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⑤《京都议定书》
A.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①④③②
6.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 ( )
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 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 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 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7.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可能造成的后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恰当围海造田,有可能引起海岸侵蚀
B.过度开采海滨砂矿,会减少人工养殖海产品场所
C.对鱼类掠夺式捕捞,会引起鱼类资源严重衰退
D.海水污染的海产品,食用后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
8.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9.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达成可持续发展共识10年来,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迟缓,其根本原因是 ( )
A.发达国家没有承担起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
B.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承担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世界资源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人口素质差异造成的
10.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孟买建一化工厂,这一思路反映了 (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读“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
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13.当前,关于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
B.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水平提高了,环境问题就不存在了
C.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D.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14.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21教育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表达了控制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的共同愿望,已有很多国家政府批准执行。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却拒绝批准。表明(? )21cnjy.com
①人类的发展观变化????????②美国对很多国际事务持双重标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③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日趋加强?? ④人类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夏天,我国许多地方遭遇了少见的气候异常:北方的暴雨、南京的高温、云南的洪涝灾害等。生活在欧洲的人们却感受到天如此寒冷。在伦敦,人们穿上了毛衣,在德国,居然下了几十毫米厚的积雪。有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是诱因,它破坏了正常的大气环境。在此情况下,《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显得那么迫切和需要。据此回答16~17题。
16.《京都议定书》中有一条款是“碳汇”问题,允许森林茂密的工业化国家用森林抵消一部分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因此下列哪个国家可从中受益?(? )
A.美国??? B.加拿大??? C.法国??? D.意大利
17.农民在温室大棚增施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①杀菌消毒?????????????????? ②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提高温室大棚的温度???????? ④吸收太阳紫外线和可见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18.(20分)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1)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理由是 。
(2)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理由是 。
(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国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理由是 。
(4)建立自然保护区, ,理由是 。
(5)大力发展私家车, ,理由是 。
19.读“地球大气臭氧低值范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 臭氧低值范围逐年扩大的位置在 极上空。
(2)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
的 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
大气 层中的臭氧分解。
(3)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增
加,其主要危害是 。
(4) 我国科学家最近在青藏高原上空发现夏季时存在着一个臭氧“低谷”,最低时要比
周围地区少10%,10月以后“低谷”逐渐消失,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氟里昂的泄漏 B.可燃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喷气式飞机的尾气排放 D.大气的垂直运动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B
A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B
C
C
A
B
B
17。 (1)不符合 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2)符合 伏季“休渔”可促进鱼类再生
(3)符合 生物治虫无污染,利于生态平衡
(4)符合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5)不符合 易导致城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
18。(1)南 (2)氟氯烃(或氟里昂) 平流(或臭氧)
(3)紫外线 对人、生物造成损害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