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1-05 20:00:51

文档简介

第5节 熔化与凝固
A 聚焦教材           课前预习)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__气态、液态、固态__,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__物态变化__。21·cn·jy·com
2.我们把物质由__固态__变成__液态__的过程叫做__熔化__;由__液态__变成__固态__的过程叫做__凝固__。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__吸收__热量。www.21-cn-jy.com
3.具有__一定的熔化温度__的物体叫做__晶体__,__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__的物体叫__非晶体__。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__吸收热量__。2·1·c·n·j·y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熔点__ 。它是晶体的一种__特性__。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__凝固点__。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相同__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C )
A.冰、玻璃、松香是晶体
B.盐、玻璃、铁是晶体
C.玻璃、松香、橡胶是非晶体
D.冰、铁、玻璃是非晶体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
A.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3.常温下能看到冰化为水,而看不到铝块化为铝水,是因为( C )
A.冰块比铝块硬
B.铝块比冰块硬
C.冰的熔点比铝的熔点更接近常温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图4-5-1
4.如图4-5-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5.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B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6.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熔化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吸收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凝固__和__熔化__,他说明了冰是一种__晶体__,反映了一个共性__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不变__。
图4-5-2
8.如图4-5-2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凝固点是__232__℃。
(2)BC段表示的是__熔化__过程, EF段表示的是__凝固_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3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固液共存__,9~12分钟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固液共存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9.国外研制出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下列关于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阐述正确的是( C )21·世纪*教育网
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中的物质熔化放热,又自动向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中的物质熔化吸热,又自动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中的物质凝固放热,又自动向人体供热
D.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中的物质凝固放热,又自动向人体吸热
10.萘的熔点是80℃,温度为80℃时的萘( D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25 ℃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1cnjy.com
A.冰的温度为0 ℃,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B.冰的温度为0 ℃,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C.冰的温度高于0 ℃,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D.冰的温度低于0 ℃,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12.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 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C )www-2-1-cnjy-com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图4-5-3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5-3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C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无法确定
14.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
物质

纯铁



固态煤油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
3410
1535
232
660
0
-30
-117
-39
(1)-20 ℃的煤油处于__液__态。
(2)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成的理由是__钨丝的熔点高__。
(3)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__能__。
15.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问题:21教育网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1
温度/ ℃
98
91
85
80
79
69
79
75
71
69
64
61
(1)错误的数据是__第10分钟的“69”__。
(2)该物质凝固后是__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
体”),原因是__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__。
(3)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__该物质的凝固点为79_℃__。
16.小阳学习了熔化和凝固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你的猜想:__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__。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图4-5-4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4-5-4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__温度计升高的示数__来确定质量不同的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_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__。
D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D )
图4-5-5
     A        B  
     C        D  
课件17张PPT。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5节 熔化与凝固A 聚焦教材           课前预习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____。
2.我们把物质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________;由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________。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________热量。
3.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________,气态、液态、固态物态变化固态液态熔化液态固态凝固吸收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__________。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____________。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 。它是晶体的一种________。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__。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的。
B 练就好基础          基础达标
1.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吸收热量熔点特性凝固点相同CA.冰、玻璃、松香是晶体
B.盐、玻璃、铁是晶体
C.玻璃、松香、橡胶是非晶体
D.冰、铁、玻璃是非晶体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B.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C.吸热,温度不变 D.放热,温度不变
3.常温下能看到冰化为水,而看不到铝块化为铝水,是因为(   )
ACA.冰块比铝块硬
B.铝块比冰块硬
C.冰的熔点比铝的熔点更接近常温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图4-5-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5.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6.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7.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B熔化吸收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和_______,他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__,反映了一个共性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4-5-2所示,为锡熔化
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凝固点是________℃。
(2)BC段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
EF段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
凝固熔化晶体 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不变232熔化凝固(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9~12分钟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
C 更上一层楼          能力提升
9.国外研制出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人体感到凉爽;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人体倍感温暖。下列关于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阐述正确的是(   )3固液共存固液共存CA.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中的物质熔化放热,又自动向人体吸热
B.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中的物质熔化吸热,又自动向人体放热
C.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中的物质凝固放热,又自动向人体供热
D.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中的物质凝固放热,又自动向人体吸热
10.萘的熔点是80℃,温度为80℃时的萘(   )
D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小明在一空玻璃杯中放入一块冰,并把它放在25 ℃的房间内,过一段时间后杯中仍有少量的冰没有熔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的温度为0 ℃,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B.冰的温度为0 ℃,剩余的冰停止熔化
AC.冰的温度高于0 ℃,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D.冰的温度低于0 ℃,剩余的冰继续熔化
12.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 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C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5-3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无法确定
C14.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
T
(1)-20 ℃的煤油处于______态。
(2)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能否用铁锅来熔化铝块?______。
15.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问题:
液钨丝的熔点高能
(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物质凝固后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分钟的“69”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的凝固点为79℃16.小阳学习了熔化和凝固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
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 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如图4-5-4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确定质量不同的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开拓新思路          拓展创新
17.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象是(   )
温度计升高的示数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