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质的特性阶段训练(共计2课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阶段训练(共计2课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1-05 19:59:25

文档简介

阶 段 性 测 试(三)
[考查范围:物质的特性(1-3节)]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 D )【版权所有:21教育】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热胀冷缩”现象描述的是物体( A )
A.温度高时,分子间隙大
B.温度高时,分子体积大
C.温度低时,分子间隙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 C )
A.形状不同
B.所处地理位置不同
C.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D.速度大小不同
4.一瓶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瓶内的啤酒结成冰后把瓶子胀破了,这是因为( A )
A.啤酒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B.啤酒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也变大了
C.啤酒结冰后,质量和体积均不变
D.啤酒结冰后,质量变小,体积也变小了
5.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 B )
A     B     C     D
第5题图
6.在使用天平称量时,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调节天平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得到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A )21教育网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7.小磊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豆的密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D )
A.先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些绿豆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这些绿豆的质量
B.先用天平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粒绿豆的体积
C.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将这些绿豆直接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D.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些绿豆的体积
8.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适合用于制作( D )21cnjy.com
A.汽车的底盘 B.食品包装盒
C.打夯的重锤 D.航空器部件
第9题图
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B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10.下列哪一幅图所描绘的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 )
    A     B   C      D
第10题图
A.抽去玻璃板,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
B.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充足气的气球,过几天就瘪掉了
第11题图
11.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A )21·世纪*教育网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放在天平上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它们是由不同物质制成的,图中天平平衡,由此可知,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D )www-2-1-cnjy-com
A.3∶5 B.5∶3
C.1∶3 D.3∶1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琼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__扩散__现象。吃粽子时,粽叶上总是粘有米粒,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__分子之间有引力__。
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__扩散__,在实验开始前,__B__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如何使颜色快速变均匀?__提高温度__。
15.一瓶标有“555 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555__g;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__1.0×103__ kg/m3。2-1-c-n-j-y
16.家用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容积为150 L,内装质量为12 kg的液化石油气,则瓶内液化石油气的平均密度为__80_kg/m3__;若用去其中四分之一的气体,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__60_kg/m3__。21*cnjy*com
17.小夏用柱形图表示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如图所示),依据图中信息,你有哪些发现?写出其中的四条:
(1)__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__。
(2)__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__。
(3)__固体的密度一般大于液体的密度__。
(4)__水结成冰密度会变小__。
第17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18.(10分)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21·cn·jy·com
(1)在测量质量之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拨至“0”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刻度线左侧(如图甲),那么应该( A )2·1·c·n·j·y
A.将横梁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B.将横梁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在右盘中加放砝码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62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20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3.1__g/cm3。【来源:21cnj*y.co*m】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8题图
19.(6分)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为175.0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70__cm3。www.21-cn-jy.com
第19题图
(3)矿石的密度是__2.5×103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偏小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0分)某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天平时,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可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标志是__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或偏离中央刻度线幅度相同摆动__。
(2)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甲所示,液体的体积是__30__cm3。
(3)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是25 g。将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__49__g。【出处:21教育名师】
(4)该液体的密度是__0.8×103__kg/m3。
(5)用该实验方案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__偏小__。
第20题图
课件19张PPT。第4章 物质的特性阶 段 性 测 试(三)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热胀冷缩”现象描述的是物体(   )
A.温度高时,分子间隙大 B.温度高时,分子体积大
C.温度低时,分子间隙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DA3.两个物体的质量不同,一定是由于它们(   )
A.形状不同 B.所处地理位置不同
C.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D.速度大小不同
4.一瓶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瓶内的啤酒结成冰后把瓶子胀破了,这是因为(   )
A.啤酒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
B.啤酒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也变大了
C.啤酒结冰后,质量和体积均不变
D.啤酒结冰后,质量变小,体积也变小了
CA5.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图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   )
6.在使用天平称量时,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调节天平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得到B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7.小磊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豆的密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先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些绿豆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这些绿豆的质量
B.先用天平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粒绿豆的体积ADC.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将这些绿豆直接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D.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些绿豆的体积
8.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适合用于制作(   )
A.汽车的底盘 B.食品包装盒
C.打夯的重锤 D.航空器部件
D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10.下列哪一幅图所描绘的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
BB
A.抽去玻璃板,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相同
B.两块紧密接触的铅块能结合在一起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充足气的气球,过几天就瘪掉了
11.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12.如图所示,放在天平上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A等,它们是由不同物质制成的,图
中天平平衡,由此可知,甲、乙两
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5 B.5∶3
C.1∶3 D.3∶1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琼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________现象。吃粽子时,粽叶上总是粘有米粒,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
D扩散分子之间有引力14.如图所示,有两个瓶子,其中一个空
瓶子,另一个瓶子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
体,使这两个瓶子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
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
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叫________,在实验开始前,____瓶子里装的是二氧化氮气体。如何使颜色快速变均匀?____________。
15.一瓶标有“555 mL”字样的纯净水,水的质量是________g;小明喝了半瓶水,则剩余半瓶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m3。
扩散B提高温度5551.0×10316.家用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容积为150 L,内装质量为12 kg的液化石油气,则瓶内液化石油气的平均密度为____________;若用去其中四分之一的气体,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17.小夏用柱形图表示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如图所示),依据图中信息,你有哪些发现?写出其中的四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 kg/m360 kg/m3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的密度一般大于液体的密度水结成冰密度会变小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18.(10分)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在测量质量之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拨至“0”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刻度线左侧(如图甲),那么应该(   )
A.将横梁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B.将横梁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在右盘中加放砝码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A为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______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6分)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为175.0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62203.1不变70
(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10分)某同学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请回答下列问题。2.5×103偏小(1)调节天平时,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可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标志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甲所示,液体的体积是______cm3。
(3)用天平称得空烧杯的质量是25 g。将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g。 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或偏离中央刻度线幅度相同摆动30
49(4)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
(5)用该实验方案得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
0.8×103偏小阶 段 性 测 试(四)
[考查范围:物质的特性(4-8节)]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A.水蒸发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
D.节日燃放烟花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不包含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D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3.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袋口系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塑料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21cnjy.com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海波的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A )
A     B     C      D
第4题图
5.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 A )
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6.下列关于铁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铁可以制成铁锤,是因为铁的硬度大
B.菜刀用完后要洗净抹干,是因为铁会生锈
C.铁可以制成铁丝,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铁锅上装有木质或塑料的手柄,因为铁能导电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第7题图
A.图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B.图中路面结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图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中的冰凌是雨水凝固而成的冰块
8.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以下说法:(1)都属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3)都发生在液体表面;(4)都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5)都是温度越高进行得越快。其中正确的是( A )
A.(1)(2) B.(1)(2)(3)
C.(1)(2)(4) D.(1)(2)(5)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窗户上的霜花是凝固现象
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C.冬季的河水结成冰,这是放热过程
D.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
第10题图
10.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21·cn·jy·com
A.图象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
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质量比冰大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11.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第11题图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12.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B )2·1·c·n·j·y
金属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1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铁—铜合金 B.镁—铁合金
C.钠—铝合金 D.铁—铝合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进入冬季,我市发生多起因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而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沸点为-191.5℃,极难溶于水;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造成窒息,严重时死亡。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无色无味气体,沸点低,难溶于水 (写两条)。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
第14题图
14.2016年8月10日中国发射了一颗特别的卫星——“天眼”少年飒(SAR),这是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塔架点火发射。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汽化__来__吸收__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5.今年暑假,浙江部分地区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升华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凝华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熔化__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1教育网
第16题图
1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__甲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80__℃,在第6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固液共存__状态。www.21-cn-jy.com
17.小林把地沟油和菜籽油放进冰箱进行鉴别。当温度都降到8 ℃时,变为固态的是地沟油,保持液态的是菜籽油。这种鉴别方法的依据是地沟油的__凝固点__比菜籽油的高,若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两种油降温的幅度不同,则说明这两种油的__比热容__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第18题图
18.(11分)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量取了等体积的食用油和水并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所示。老师发现并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__没有控制食用油与水的质量相等。小明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6
12
水的温度/ ℃
20
45
66
食用油的温度/ ℃
20
68
92
(2)加热同时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__低__(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__更长__(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水_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19.(15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10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凝固点为__-2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低__(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变多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第19题图
课件17张PPT。第4章 物质的特性阶 段 性 测 试(四)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
D.节日燃放烟花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不包含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DD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
3.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袋口系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塑料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凝华后升华
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海波的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BA
5.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  )
A.在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D.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A6.下列关于铁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铁可以制成铁锤,是因为铁的硬度大
B.菜刀用完后要洗净抹干,是因为铁会生锈
C.铁可以制成铁丝,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铁锅上装有木质或塑料的手柄,因为铁能导电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BA.图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B.图中路面结冰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图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中的冰凌是雨水凝固而成的冰块
8.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以下说法:(1)都属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3)都发生在液体表面;(4)都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5)都是温度越高进行得越快。其中正确的是(   )
A.(1)(2) B.(1)(2)(3)
C.(1)(2)(4) D.(1)(2)(5)
A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窗户上的霜花是凝固现象
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C.冬季的河水结成冰,这是放热过程
D.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
10.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
腾。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
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BA.图象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
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质量比冰大
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11.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B12.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A.铁—铜合金 B.镁—铁合金
C.钠—铝合金 D.铁—铝合金
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进入冬季,我市发生多起因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而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气体,沸点为-191.5℃,极难溶于水;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造成窒息,严重时死亡。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写两条)。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无味气体,沸点低,难溶于水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14.2016年8月10日中国发射了一颗特别的
卫星——“天眼”少年飒(SAR),这是运载
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塔架点火发射。
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
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__来________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5.今年暑假,浙江部分地区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___汽化吸收液化升华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___成雨滴落到地面。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
—时间图象,其中物质______是晶体,
它的熔点是______℃,在第6 min时,这种
晶体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17.小林把地沟油和菜籽油放进冰箱进行鉴别。当温度凝华熔化甲80固液共存都降到8 ℃时,变为固态的是地沟油,保持液态的是菜籽油。这种鉴别方法的依据是地沟油的__________比菜籽油的高,若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两种油降温的幅度不同,则说明这两种油的__________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18.(11分)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
能力,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量取了等体积的食用油和水并
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
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所示。
凝固点比热容老师发现并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加热同时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______(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没有控制食用油与水的质量相等低则需要给水加热________(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___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19.(15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更长大于水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不变(3)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低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