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案与教学反思)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文档属性

名称 4(教案与教学反思)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8 14:51:23

文档简介

(教学反思参考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情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21教育网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 ,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21cnjy.com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是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
"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教学板书: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