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情趣,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21教育网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 ,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21cnjy.com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是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
"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 )的空气( )的绿阴( )的眼睛 ( )的翠竹( )的松柏( )的色彩 ( )的果园( )的风光( )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教学板书: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与 鸣禽野花联欢 与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