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图形的性质 第20节 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两锐角互余.即∠A+∠B=90°;
(2)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若∠B=30°则AC=AB;
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即若CD是中线,则CD=AB.
勾股定理: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b2=c2 .
■知识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C=90°,则△ABC是Rt△;
(2) 如果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若AD=BD=CD,则△ABC是Rt△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2+b2=c2,则△ABC是Rt△.
■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ch=ab(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h是斜边上的高),可以利用这一公式借助面积这个中间量解决与高相关的求长度问题.21教育网
(2)已知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若斜边不明确,应分类讨论.
(3)在折叠问题中,求长度,往往需要结合勾股定理来列方程解决.
■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典例:
1.(2015?菏泽)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 )
A.140° B.160° C.170° D.150°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互余的关系,进而得出∠COA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AOD=20°,∴∠COA=90°-20°=70°,∴∠BOC=90°+70°=160°.故选:B.21·cn·jy·com
2.(2016·广西百色·3分)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 )
A.6 B.6 C.6 D.12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解:∵∠C=90°,∠A=30°,AB=12,
∴BC=12sin30°=12×=6,
故答选A.
3.(2017襄阳中考)如图,在△ABC中,∠ACB=90°,∠A=30°,BC=4,以点C为圆心,
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B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则AF的长为( )21·世纪*教育网
A.5 B.6 C.7 D.8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连接CD,
∵在△ABC中,∠ACB=90°,∠A=30°,BC=4,
∴AB=2BC=8.由作法可知BC=CD=4,
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CD是斜边AB的中线,
∴BD=AD=4,
∴BF=DF=2,
∴AF=AD+DF=4+2=6.
故选A
4.(2015?桂林)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30,40,50 B. 7,12,13 C. 5,9,12 D. 3,4,6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这个就是直角三角形.21cnjy.com
解:A、∵302+402=502,∴该三角形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B、∵72+122≠13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C、∵52+92≠12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D、∵32+42≠6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2-1-c-n-j-y
◆变式训练
1.(2014?黄石)如图,一个矩形纸片,剪去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的度数是( )www-2-1-cnjy-com
A.30° B.60° C.90° D.120°
2.(2016·四川南充)如图,在Rt△ABC中,∠A=30°,BC=1,点D,E分别是直角边BC,
AC的中点,则DE的长为( )
A.1 B.2 C. D.1+
3.(2017毕节中考)如图,Rt△ABC中,∠ACB=90°,斜边AB=9,D为AB的中点,F为CD上一点,且CF=CD,过点B作BE∥DC交AF的延长线于点E,则BE的长为( )
A.6 B.4 C.7 D.1221*cnjy*com
■考点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典例
1.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角36°,54°,90°.故填直角.
2.(2015?毕节市)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的是( )
A.,, B.1,, C.6,7,8 D.2,3,4
【解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版权所有:21教育】
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B、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C、62+7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D、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变式训练
1.(2017长沙中考)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2.(2016?南京)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钝角三角形的是( )
A.3,4,4 B.3,4,5 C.3,4,6 D.3,4,7
■考点3.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典例:
1.(2017?眉山)“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
寸,问井深几何?”这是我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中的“井深几何”问题,它的题意可以由图获得,则井深为(?? ) 2·1·c·n·j·y
A.1.25尺?? ??B.57.5尺 ? C.6.25尺?? ?D.56.5尺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BF∽△A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D,进一步得到井深. 解:依题意有△ABF∽△ADE, ∴AB:AD=BF:DE,即5:AD=0.4:5,解得AD=62.5,BD=AD﹣AB=62.5﹣5=57.5尺.故选:B.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2017?包头)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
∥BA交AC于点E,DF∥CA交AB于点F,已知CD=3.
(1)求AD的长;
(2)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首先证明∠CAD=30°,易知AD=2CD即可解决问题;(2)首先证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求出ED即可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解:∵∠C=90°,∠B=30°, ∴∠CAB=60°,∵AD平分∠CAB,∴∠CAD= ∠CAB=30°,在Rt△ACD中,∵∠ACD=90°,∠CAD=30°,∴AD=2CD=6. (2)解:∵DE∥BA交AC于点E,DF∥CA交AB于点F,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EAD=∠ADF=∠DAF,∴AF=DF,∴四边形AEDF是菱形,∴AE=DE=DF=AF,在Rt△CED中,∵∠CDE=∠B=30°,∴DE= =2,∴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8. 21*cnjy*com
◆变式训练
1.(浙江省湖州市模拟)如图,已知△ABC中,∠B=90 o,AB=8cm,BC=6cm,P、Q分别为AB、BC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
(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在运动过程中,直线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能够,请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够,请说明理由.
2.(2017?荆门)已知: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CD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DE≌△FCE;
(2)若∠DCF=120°,DE=2,求BC的长
1.(2017?陕西)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
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 )【来源:21cnj*y.co*m】
A.3 B.6 C.3 D.
2.(2017?荆州)《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
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稍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
?x2﹣6=(10﹣x)2?? B.?x2﹣62=(10﹣x)2??
C.?x2+6=(10﹣x)2?? D.?x2+62=(10﹣x)2
3.(2017?大庆)如图,△ABD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D中,∠DBC=90°,
∠BCD=60°,DC中点为E,AD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AFB的度数为(?? )
A.?30°? ???B.?15°??? ??C.?45°?? ??D.?25°
4.(2017?黄石)如图,△ABC中,E为BC边的中点,CD⊥AB,AB=2,AC=1,DE= ,
则∠CDE+∠ACD=(?? )
A.?60°??????B.?75°???????C.?90°? ? ??D.?105°
5.(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 一模)如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若较短的直角边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若△BCD的周长是30,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
6.(2017·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
落在点E处,CE交AD于点F,则DF的长等于(? ? )
A.???? ??B.????????C.?? ???D.
7.(2017?河池)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12,D是AB上的动点,过D作DE⊥AC于点
E,过E作EF⊥BC于点F,过F作FG⊥AB于点G.当G与D重合时,AD的长是(?? )
A.3????? B.4???????C.8?? ????D.9
8. (2016西宁)如图,OP平分∠AOB,∠AOP=15°,PC∥OA ,PD⊥OA于点D,PC=4,则
PD= .
9.(2017?东营)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
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________尺.
10.(2017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第七区域中考数学模拟)按照有关规定:距高铁轨道 200米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和集中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如图是一个小区平面示意图,矩形ABEF为一新建小区,直线MN为高铁轨道,C、D是直线MN上的两点,点C、A.B在一直线上,且DA⊥CA,∠ACD=30°.小王看中了①号楼A单元的一套住宅,与售楼人员的对话如下:
(1)小王心中一算,发现售楼人员的话不可信,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理由;
(2)若一列长度为228米的高铁以252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时,则A单元用户受到影响时间有多长?
(温馨提示:≈1.4,≈1.7,≈6.1)
1.(浙江宁波市北仑区 期末)已知△ABC中,∠A=∠B=∠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
A.1:1: B.1::2 C.1:: D.1:4:1
2.(2017年浙江义乌、绍兴、金华市)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
A.0.7米 B.1.5米 C.2.2米 D.2.4米
3.(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 )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 )www.21-cn-jy.com
A. B. C. D.
4.(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一中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卷)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1.5 B.2 C.5 D.2.5
5.(2017年浙江嘉兴市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点 , .若平移点 到点 ,使以点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
2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B、向左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C、向右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6.(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 含答案解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和n(m<n),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 )
A.m2+2mn+n2=0 B.m2﹣2mn+n2=0 C.m2+2mn﹣n2=0 D.m2﹣2mn﹣n2=0
7.(2015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 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在Rt△ABC中,∠C=90°,AC=3,AB=5,则它的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分别为( )
A.1.5,2.5 B.2,5 C.1,2.5 D.2,2.5
8.(2017?宁波)如图,在Rt△ABC中,∠A=90°,BC= .以BC的中点O为圆
心的圆分别与AB、AC相切于D、E两点,则 的长为 (? ?)
A.?????? B.??? ??C.??? ??D.?
9.(2017年浙江宁波市 模拟试卷(二))如图,在Rt△ABC中,E是斜边AB的中点,若AB=10,则CE= .
10.(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 )我国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造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所示.在图2中,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4,正方形IJKL的边长为2,且IJ∥AB,则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 .
11.(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小明利用七巧板(如图1所示)中各板块的边长之间的关系拼成一个凸六边形(如图2所示),则该凸六边形的周长是 cm.
12.(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结CD,则CD的长是 .
13.(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 )已知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如图).
(1)求证:AC=BD;
(2)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O到直线AB的距离为6,求AC的长.
14.(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年12月九年级质量检测)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的中点,CE⊥AB于点E,BD交CE于点F.
(1)求证:CF=BF
(2)若CD=6,CA=8,求AE的长
(2015年浙江省金华市)图1,图2为同一长方体房间的示意图,图2为该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1)蜘蛛在顶点处①苍蝇在顶点B处时,试在图1中画出蜘蛛为捉住苍蝇,沿墙面爬行的最近路线;②苍蝇在顶点C处时,图2中画出了蜘蛛捉住苍蝇的两条路线,往天花板ABCD爬行的最近路线和往墙面爬行的最近路线,试通过计算判断哪条路线更近?
(2)在图3中,半径为10dm的⊙M与相切,圆心M到边的距离为15dm,蜘蛛P在线段AB上,苍蝇Q在⊙M的圆周上,线段PQ为蜘蛛爬行路线。若PQ与⊙M相切,试求PQ的长度的范围.
第四章 图形的性质 第20节 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两锐角互余.即∠A+∠B=90°;
(2)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若∠B=30°则AC=AB;
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即若CD是中线,则CD=AB.
勾股定理: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a2+b2=c2 .
■知识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C=90°,则△ABC是Rt△;
(2) 如果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若AD=BD=CD,则△ABC是Rt△
(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2+b2=c2,则△ABC是Rt△.
■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ch=ab(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h是斜边上的高),可以利用这一公式借助面积这个中间量解决与高相关的求长度问题.
(2)已知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若斜边不明确,应分类讨论.
(3)在折叠问题中,求长度,往往需要结合勾股定理来列方程解决.
■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典例:
1.(2015?菏泽)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若∠AOD=20°,则∠BOC的大小为( )
A.140° B.160° C.170° D.150°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互余的关系,进而得出∠COA的度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AOD=20°,∴∠COA=90°-20°=70°,∴∠BOC=90°+70°=160°.故选:B.
2.(2016·广西百色·3分)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 )
A.6 B.6 C.6 D.12
【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解:∵∠C=90°,∠A=30°,AB=12,
∴BC=12sin30°=12×=6,
故答选A.
3.(2017襄阳中考)如图,在△ABC中,∠ACB=90°,∠A=30°,BC=4,以点C为圆心,
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B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则AF的长为( )
A.5 B.6 C.7 D.8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连接CD,
∵在△ABC中,∠ACB=90°,∠A=30°,BC=4,
∴AB=2BC=8.由作法可知BC=CD=4,
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CD是斜边AB的中线,
∴BD=AD=4,
∴BF=DF=2,
∴AF=AD+DF=4+2=6.
故选A
4.(2015?桂林)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30,40,50 B. 7,12,13 C. 5,9,12 D. 3,4,6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是直角三角形判定则可.如果有这种关系,这个就是直角三角形.
解:A、∵302+402=502,∴该三角形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B、∵72+122≠13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C、∵52+92≠12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D、∵32+42≠62,∴该三角形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变式训练
1.(2014?黄石)如图,一个矩形纸片,剪去部分后得到一个三角形,则图中∠1+∠2的度数是( )
A.30° B.60° C.90° D.120°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答.
解:由题意得,剩下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1+∠2=90°.故选:C.
2.(2016·四川南充)如图,在Rt△ABC中,∠A=30°,BC=1,点D,E分别是直角边BC,
AC的中点,则DE的长为( )
A.1 B.2 C. D.1+
【分析】由“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B=2BC=2.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E=AB.
解:如图,∵在Rt△ABC中,∠C=90°,∠A=30°,
∴AB=2BC=2.
又∵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
∴DE是△ACB的中位线,
∴DE=0.5 AB=1.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2017毕节中考)如图,Rt△ABC中,∠ACB=90°,斜边AB=9,D为AB的中点,F为CD上一点,且CF=CD,过点B作BE∥DC交AF的延长线于点E,则BE的长为( )
A.6 B.4 C.7 D.12
解:∵在Rt△ABC中,∠ACB=90°,斜边AB=9,D为AB的中点,
∴CD=AB=4.5
.∵CF=CD,
∴DF=CD=×4.5=3.
∵BE∥DC,
∴DF是△ABE的中位线,
∴BE=2DF=6.
【答案】A
■考点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典例
1.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角36°,54°,90°.故填直角.
2.(2015?毕节市)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的是( )
A.,, B.1,, C.6,7,8 D.2,3,4
【解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B、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C、62+7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D、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
◆变式训练
1.(2017长沙中考)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解:设三角分别为x,2x,3x,依题意得2x+3x+x=180°,解得x=30°.故三角30°,60°,90°.故选B.
2.(2016?南京)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钝角三角形的是( )
A.3,4,4 B.3,4,5 C.3,4,6 D.3,4,7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下,如果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是直角三角形;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大于最大边的平方是锐角三角形;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小于最大边的平方是钝角三角形,依此求解即可.
解:A、因为32+42>4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锐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因为32+42=5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因为3+4>6,且32+42<6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成钝角三角形,符合题意;D、因为3+4=7,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3.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
◇典例:
1.(2017?眉山)“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
寸,问井深几何?”这是我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中的“井深几何”问题,它的题意可以由图获得,则井深为(?? )
A.1.25尺?? ??B.57.5尺 ? C.6.25尺?? ?D.56.5尺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BF∽△A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D,进一步得到井深. 解:依题意有△ABF∽△ADE, ∴AB:AD=BF:DE,即5:AD=0.4:5,解得AD=62.5,BD=AD﹣AB=62.5﹣5=57.5尺.故选:B.
2.(2017?包头)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
∥BA交AC于点E,DF∥CA交AB于点F,已知CD=3.
(1)求AD的长;
(2)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注意:本题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均保留根号)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首先证明∠CAD=30°,易知AD=2CD即可解决问题;(2)首先证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求出ED即可解决问题;
(1)解:∵∠C=90°,∠B=30°, ∴∠CAB=60°,∵AD平分∠CAB,∴∠CAD= ∠CAB=30°,在Rt△ACD中,∵∠ACD=90°,∠CAD=30°,∴AD=2CD=6. (2)解:∵DE∥BA交AC于点E,DF∥CA交AB于点F, ∴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EAD=∠ADF=∠DAF,∴AF=DF,∴四边形AEDF是菱形,∴AE=DE=DF=AF,在Rt△CED中,∵∠CDE=∠B=30°,∴DE= =2 ,∴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8 .
◆变式训练
1.(浙江省湖州市模拟)如图,已知△ABC中,∠B=90 o,AB=8cm,BC=6cm,P、Q分别为AB、BC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B→C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
(2)从出发几秒钟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在运动过程中,直线PQ能否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能够,请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够,请说明理由.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1)我们求出BP、BQ的长,用勾股定理解决即可.(2)△PQB形成等腰三角形,即BP=BQ,我们可设时间为t,列出方程2t=8-1×t,解方程即得结果.(3)直线PQ把原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10cm,即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则有BP+BQ=12,即2t+(8-1×t)=12,解方程即可
解:(1)出发2秒后,BP=6,BQ=4,PQ=;
(2)设时间为t,列方程得
2t=8-1×t,
解得t=;
(3)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C=10cm,即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则有BP+BQ=12,
设时间为t,列方程得
2t+(8-1×t)=12,
解得t=4,
当t=4时,点Q运动的路程是4×2=8>6,
所以不能够.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
2.(2017?荆门)已知:如图,在Rt△ACB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CD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DE≌△FCE;
(2)若∠DCF=120°,DE=2,求BC的长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1)先根据点E是CD的中点得出DE=CE,再由AB∥CF可知∠BAF=∠AFC,根据AAS定理可得出△ADE≌△FCE;(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D=CD= AB,再由AB∥CF可知∠BDC=180°﹣∠DCF=180°﹣120°=60°,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AC=∠ACD= ∠BDC=30°,进而可得出结论.
(1)证明:∵点E是CD的中点,∴DE=CE.∵AB∥CF,∴∠BAF=∠AFC.在△ADE与△FCE中,∵ ,∴△ADE≌△FCE(AAS)(2)解:由(1)得,CD=2DE,∵DE=2,∴CD=4.∵点D为AB的中点,∠ACB=90°,∴AB=2CD=8,AD=CD= AB.∵AB∥CF,∴∠BDC=180°﹣∠DCF=180°﹣120°=60°,∴∠DAC=∠ACD= ∠BDC= ×60°=30°,∴BC= AB= ×8=4
1.(2017?陕西)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
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 )
A.3 B.6 C.3 D.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3 ,∠CAB=45°,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B′=∠CAB=45°,AB′=AB=3 ,∠CAB′=90°,再由勾股定理求出B′C=3 . ∵∠ACB=∠AC′B′=90°,AC=BC=3,∴AB= =3 ,∠CAB=45°,∵△ABC和△A′B′C′大小、形状完全相同,∴∠C′AB′=∠CAB=45°,AB′=AB=3 ,∴∠CAB′=90°,∴B′C= =3 ,故答案为:A.
2.(2017?荆州)《九章算术》中的“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
六尺.问折高者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丈=10尺),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稍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6尺远,问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
?x2﹣6=(10﹣x)2?? B.?x2﹣62=(10﹣x)2??
C.?x2+6=(10﹣x)2?? D.?x2+62=(10﹣x)2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 解:如图,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AB=10﹣x,BC=6, 在Rt△ABC中,AC2+BC2=AB2 , 即x2+62=(10﹣x)2 . 故选D.
3.(2017?大庆)如图,△ABD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D中,∠DBC=90°,
∠BCD=60°,DC中点为E,AD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AFB的度数为(?? )
A.?30°? ???B.?15°??? ??C.?45°?? ??D.?25°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因为E为DC中点,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CE,又因为∠BCD=60°,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可求出∠CBE=60°,进而求得∠DBF=30°,再根据△ABD是以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得∠ABD=45°,即∠ABF=∠DBF+∠ABD=75°,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AFB=180°﹣90°﹣75°=15°. 解:∵∠DBC=90°,E为DC中点, ∴BE=CE= CD,∵∠BCD=60°,∴∠CBE=60°,∴∠DBF=30°,∵△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D=45°,∴∠ABF=75°,∴∠AFB=180°﹣90°﹣75°=15°,故答案为:B.
4.(2017?黄石)如图,△ABC中,E为BC边的中点,CD⊥AB,AB=2,AC=1,DE= ,
则∠CDE+∠ACD=(?? )
A.?60°??????B.?75°???????C.?90°? ? ??D.?105°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2CE=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ACB=9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A=60°,求得∠ACD=∠B=30°,得到∠DCE=60°,于是得到结论. 解:∵CD⊥AB,E为BC边的中点, ∴BC=2CE= ,∵AB=2,AC=1,∴AC2+BC2=12+( )2=4=22=AB2 , ∴∠ACB=90°,∵tan∠A= = ,∴∠A=60°,∴∠ACD=∠B=30°,∴∠DCE=60°,∵DE=CE,∴∠CDE=60°,∴∠CDE+∠ACD=90°,故选C.
5.(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 一模)如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若较短的直角边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若△BCD的周长是30,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分析】由题意∠ACB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外围中一条边,又由AC延伸一倍,从而求得风车的一个轮子,进一步求得四个.
解:依题意,设“数学风车”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x,AC=y,则
x2=4y2+52,
∵△BCD的周长是30,
∴x+2y+5=30
则x=13,y=6.
∴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4(x+y)=4×19=76.
故答案是:76.
6.(2017·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
落在点E处,CE交AD于点F,则DF的长等于(? )
A.???? ??B.????????C.?? ???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根据折叠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得出EC=BC=6,AE=AB=4,∠BCA=∠FCA,再根据AD∥BC,从而得出∠FAC=∠BCA,∠FAC=∠FCA, AF=CF,DF=FE.在在Rt△C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DF的长度即可。 解:由题意得:?EC=BC=6,AE=AB=4,∠BCA=∠FCA,∵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B=CD, ∴∠FAC=∠BCA,
∴∠FAC=∠FCA,?∴AF=CF,
∴AD-AF=CE-CF,
即DF=FE.设DF=FE=x,CF=6-x,
在Rt△CDF中,.
即,
解得:x=,即DF=.故选B.
7.(2017?河池)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12,D是AB上的动点,过D作DE⊥AC于点
E,过E作EF⊥BC于点F,过F作FG⊥AB于点G.当G与D重合时,AD的长是(?? )
A.3????? B.4???????C.8?? ????D.9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设BD=x,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C=60°,由垂直的定义得到∠BDF=∠DEA=∠EFC=90°,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解:如图,
设BD=x,∵△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DE⊥AC于点E,EF⊥BC于点F,FG⊥AB,∴∠BDF=∠DEA=∠EFC=90°,∴BF=2x,∴CF=12﹣2x,∴CE=2CF=24﹣4x,∴AE=12﹣CE=4x﹣12,∴AD=2AE=8x﹣24,∵AD+BD=AB,∴8x﹣24+x=12,∴x=4,∴AD=8x﹣24=32﹣24=8.故选C.8. (2016西宁)如图,OP平分∠AOB,∠AOP=15°,PC∥OA ,PD⊥OA于点D,PC=4,则
PD= .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作PE⊥OA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E=P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P=∠AOB=30°,由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得PE,即可求得PD.?解:作PE⊥OA于E,∵∠AOP=∠BOP,PD⊥OB,PE⊥OA,∴PE=P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BOP=∠AOP=15°,∴∠AOB=30°,∵PC∥OB, ∴∠ACP=∠AOB=30°,?∴在Rt△PCE中,PE=PC=×4=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PD=PE=2,??
9.(2017?东营)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
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________尺.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这种立体图形求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展开成为平面内的问题解决,展开后可转化下图,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求斜边的问题,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 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枯木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5×3=15(尺),因此葛藤长为 =25(尺).故答案为:25.
10.(2017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第七区域中考数学模拟)按照有关规定:距高铁轨道 200米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和集中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如图是一个小区平面示意图,矩形ABEF为一新建小区,直线MN为高铁轨道,C、D是直线MN上的两点,点C、A.B在一直线上,且DA⊥CA,∠ACD=30°.小王看中了①号楼A单元的一套住宅,与售楼人员的对话如下:
(1)小王心中一算,发现售楼人员的话不可信,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理由;
(2)若一列长度为228米的高铁以252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时,则A单元用户受到影响时间有多长?
(温馨提示:≈1.4,≈1.7, ≈6.1)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1)作过点A作AG⊥MN,垂足为G,根据三角函数可求AG的长,再与200米比较大小即可求解;
(2)在MN上找到点S、T,使得AS=AT=200米,根据勾股定理可求GT,根据三角函数可求ST,依此可求速度,进一步得到A单元用户受到影响的时间.
解:(1)作过点A作AG⊥MN,垂足为G,
∵∠ACD=30°,DA⊥CA,
∴∠ADC=60°,
∵AD=220米,
∴AG=ADsin60°=110≈187<200,
∴A单元用户会受到影响,售楼人员的说法不可信.
(2)在MN上找到点S、T,使得AS=AT=200米
∴GT=GS==10米
∴ST=2GT=20≈122米
又∵速度V==70(米/秒)
∴时间t==5秒,即受影响的时间为5秒.
选择题
1.(浙江宁波市北仑区 期末)已知△ABC中,∠A=∠B=∠C,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
A.1:1: B.1::2 C.1:: D.1:4:1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根据给出的条件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出三角形的角,再计算出它们的边的比.
解:∵∠A=∠B=∠C,∠A+∠B+∠C=180°,
∴∠A=30°,∠B=60°,∠C=90°,
∴c=2a,b=a,
∴三条边的比是1::2.
故选:B.
2.(2017年浙江义乌、绍兴、金华市)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
A.0.7米 B.1.5米 C.2.2米 D.2.4米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同理可得出BD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在Rt△ACB中,∵∠ACB=90°,BC=0.7米,AC=2.4米,
∴AB2=0.72+2.42=6.25.
在Rt△A′BD中,∵∠A′DB=90°,A′D=2米,BD2+A′D2=A′B′2,
∴BD2+22=6.25,
∴BD2=2.25,
∵BD>0,
∴BD=1.5米,
∴CD=BC+BD=0.7+1.5=2.2米.
故选C.
3.(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 )
A. B. C. D.
【考点】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
【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OC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解:如图所示:连接OC,
由题意可得:OB=2,BC=1,
则AC==,
故点M对应的数是:.
故选:B.
4.(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一中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卷)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A.1.5 B.2 C.5 D.2.5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斜边的长度,根据斜边中线长为斜边长的一半即可解题
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3、4,则斜边长为=5,故斜边的中线长为×5=2.5.故选D
5.(2017年浙江嘉兴市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点 , .若平移点 到点 ,使以点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
2
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B、向左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C、向右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考点】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平移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OB//AC,平移A到C,有两种平移的方法可使O,A,B,C四点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而OA=OB>AB,故当OA,OB为边时O,A,B,C四点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故点A平移到C的运动与点O平移到B的相同.
解:因为B(1,1)
由勾股定理可得OB=,
所以OA=OB,
而AB故以AB为对角线,OB//AC,
由O(0,0)移到点B(1,1)需要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由A(,0)移到点C需要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故选D.
6.(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 含答案解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和n(m<n),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 )
A.m2+2mn+n2=0 B.m2﹣2mn+n2=0 C.m2+2mn﹣n2=0 D.m2﹣2mn﹣n2=0
【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如图,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得m2+m2=(n﹣m)2,整理即可求解
解:如图,
m2+m2=(n﹣m)2,
2m2=n2﹣2mn+m2,
m2+2mn﹣n2=0.
故选:C.
7.(2015年浙江宁波市慈溪市 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在Rt△ABC中,∠C=90°,AC=3,AB=5,则它的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分别为( )
A.1.5,2.5 B.2,5 C.1,2.5 D.2,2.5
【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和其三边有特殊关系:三边中a b为直角边,c为斜边,内切圆半径为r,则r=;外接圆的半径就是斜边的一半.
解:∵AB=5,AC=3,
∴BC==4,
∴外接圆半径==2.5,
∵四边形ODCE是正方形,且⊙O是△ABC的内切圆,
∴内切圆半径==1.
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与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之间的关系.
8.(2017?宁波)如图,在Rt△ABC中,∠A=90°,BC= .以BC的中点O为圆
心的圆分别与AB、AC相切于D、E两点,则 的长为 (? ?)
A.?????? B.??? ??C.??? ??D.?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正方形的判定,切线的性质,弧长的计算
【分析】根据O为BC中点.BC=2.求出OA=OB=OC=;再根据AC、AB是⊙O的切线,得出四边形ODAE为正方形;由勾股定理求出r的值,再根据弧长公式得出弧DE的长度. 解: ∵O为BC中点.BC=2.∴OA=OB=OC=.又∵AC、AB是⊙O的切线,∴OD=OE=r.OE⊥AC,OD⊥AB,∵∠A=90°.∴四边形ODAE为正方形.∴∠DOE=90°.∴(2r)2+(2r)2=.∴r=1.∴弧DE===.故答案为B.
9.(2017年浙江宁波市 模拟试卷(二))如图,在Rt△ABC中,E是斜边AB的中点,若AB=10,则CE= .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
解:∵Rt△ABC中,E是斜边AB的中点
∴CE=AB
∵AB=10
∴CE=5.
故答案为:5
10.(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 )我国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造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所示.在图2中,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4,正方形IJKL的边长为2,且IJ∥AB,则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 .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分析】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由面积的和差关系可得8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一步得到1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再由面积的和差关系可得正方形EFGH的面积,进一步求出正方形EFGH的边长.
解:(14×14﹣2×2)÷8
=(196﹣4)÷8
=192÷8
=24,
24×4+2×2
=96+4
=100,
=10.
答: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10.
故答案为:10.
11.(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小明利用七巧板(如图1所示)中各板块的边长之间的关系拼成一个凸六边形(如图2所示),则该凸六边形的周长是 cm.
【考点】七巧板.
【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各板块的边长,即可求出凸六边形的周长.
解:如图所示:图形1:边长分别是:16,8,8;
图形2:边长分别是:16,8,8;
图形3:边长分别是:8,4,4;
图形4:边长是:4;
图形5:边长分别是:8,4,4;
图形6:边长分别是:4,8;
图形7:边长分别是:8,8,8;
∴凸六边形的周长=8+2×8+8+4×4=32+16(cm);
故答案为:32+16.
12.(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结CD,则CD的长是 .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
【分析】首先说明AD=DB,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解决问题.
解:由题意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D=DB,
Rt△ABC中,∵∠ACB=90°,BC=6,AC=8,
∴AB===10,
∵AD=DB,∠ACB=90°,
∴CD=AB=5.
故答案为5.
13.(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 )已知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如图).
(1)求证:AC=BD;
(2)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O到直线AB的距离为6,求AC的长.
(1)证明:作OE⊥AB,
∵AE=BE,CE=DE,
∴BE﹣DE=AE﹣CE,即AC=BD;
(2)∵由(1)可知,OE⊥AB且OE⊥CD,连接OC,OA,∴OE=6,
∴CE===2,AE===8,
∴AC=AE﹣CE=8﹣2.
14.(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15年12月九年级质量检测)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的中点,CE⊥AB于点E,BD交CE于点F.
(1)求证:CF=BF
(2)若CD=6,CA=8,求AE的长
(1)证明: AB是⊙O的直径
C是的中点
(2) C是弧BD的中点
BC=CD=6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在Rt△ACE中 ,AE=
(2015年浙江省金华市 )图1,图2为同一长方体房间的示意图,图2为该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1)蜘蛛在顶点处①苍蝇在顶点B处时,试在图1中画出蜘蛛为捉住苍蝇,沿墙面爬行的最近路线;②苍蝇在顶点C处时,图2中画出了蜘蛛捉住苍蝇的两条路线,往天花板ABCD爬行的最近路线和往墙面爬行的最近路线,试通过计算判断哪条路线更近?
(2)在图3中,半径为10dm的⊙M与相切,圆心M到边的距离为15dm,蜘蛛P在线段AB上,苍蝇Q在⊙M的圆周上,线段PQ为蜘蛛爬行路线。若PQ与⊙M相切,试求PQ的长度的范围.
【考点】几何体的展开图;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①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线段A′B为最近路线;
②Ⅰ.将长方体展开,使得长方形ABB′A′和长方形ABCD在同一平面内,如图2①,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长;Ⅱ.将长方体展开,使得长方形ABB′A′和长方形BCC′B′在同一平面内,如图2②,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长,然后将两个长度进行比较,就可解决问题;
(2)过点M作MH⊥AB于H,连接MQ、MP、MA.MB,如图3.由⊙M与D′C′相切于点Q可得MQ⊥PQ,即∠MQP=90°,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要求PQ的取值范围,只需先求出MP的取值范围,就可解决问题.
解:(1)①如答图1,连结,线段就是所求作的最近路线.
②两种爬行路线如答图2所示,
由题意可得:
在Rt△A'C'C2中, A'HC2= (dm);
在Rt△A'B'C1中, A'GC1=(dm)
∵>,∴路线A'GC1更近.
(2)如答图,连接MQ,
∵PQ为⊙M的切线,点Q为切点,
∴MQ⊥PQ.
∴在Rt△PQM中,有PQ2=PM2-QM2= PM2-100,
当MP⊥AB时,MP最短,PQ取得最小值,如答图3,
此时MP=30+20=50,
∴PQ= (dm).
当点P与点A重合时, MP最长,PQ取得最大值,如答图4,
过点M作MN⊥AB,垂足为N,
∵由题意可得 PN=25,MN=50,
∴在Rt△PMN中,.
∴在Rt△PQM中,PQ= (dm).
综上所述,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