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课件+习题】(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课件+习题】(人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8 15:56:19

文档简介


《毛主席在花山》同步练习
一、根据拼音填汉字。
石niǎn( ) bòjī( )( ) chūi( )事员
qì( )茶 cí( )瓶 yǎo( )水 tiáo( )帚
二、辨字组词。
借(  ) 操(  ) 沏(   ) 抚(  ) 
措(  ) 躁(  ) 砌(   ) 拢( )
三、选出加点字的准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怕:① 害怕;畏惧  ② 担心。
1、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了首长的事。( )
2、鲁迅先生说:“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
    挺:① 伸直  ② 很  ③ 勉强支撑
3、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 )
4、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
四、根据句意,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毛主席(    )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还关心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2、我们(    )没有老百姓的支持,(    )不会有今天的这个大好局面
3、(    )有全国人民的努力,(    )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了。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过程,依次记叙了三件事:
1、        ;
2、         ;
3、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忙向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忙向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不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这句话有什么特殊意义?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碾、簸、萁、炊、沏、舀、笤。
二、借(借书) 操(操劳) 沏(沏茶) 抚(抚慰) 
措(措施) 躁(急躁) 砌(砌墙) 拢(靠拢)
三、1、② 2、① 3、② 4、①。
四、1、不仅 还。
2、如果 就。
3、因为 所以。
课后能力提升
五、1、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
2、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3、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六、1、毛主席非常熟悉推碾子等,尽管每天要处理很多工作,但他不忘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和群众打成一片。
2、这句话意味深长,表面是说由于毛泽东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泽东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泽东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四篇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碾”等11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为课文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等阅读障碍,按照课前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并做预习批注。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第八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毛主席在花山》,继续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1、默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ppt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通过对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碾子”等词语。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点评小结,检查读书情况。
三、自学研讨,感知文本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答、点评: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泽东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上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
2、“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如何理解这段话?
指名答、点评:这是毛泽东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毛泽东讲话的态度是严肃的,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如何理解这段话?
指名答、点评:这是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样诚恳。
4、“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如何理解这段话?
指名答、点评:这是毛泽东说服警卫员去送茶水的一段话,其中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一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摆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认为首长、领袖的生活待遇应该不同于普通群众。这几句话表现了毛泽东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
5、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如何理解这段话?
指名答、点评:这句话意味深长,表面是说由于毛泽东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泽东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泽东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毛主席普通群众情怀的?
指名答、点评: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前面学习的课文,说说你眼中的毛主席?
六、板书设计
28* 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 为群众着想
课件11张PPT。学习目标1、认识“碾”等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第八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毛主席在花山》,继续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字词积累我会读这些生字和词语碾子、皱眉、解释、簸箕、沏茶
笤帚、拢了拢、炊事员、粗瓷碗
一筒茶叶、 吱吱扭扭、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通顺连贯。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毛主席在花山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是毛主席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毛泽东讲话的态度是严肃的,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是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样诚恳。合作研讨“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是毛泽东说服警卫员去送茶水的一段话,其中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一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摆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认为首长、领袖的生活待遇应该不同于普通群众。这几句话表现了毛泽东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合作研讨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如何理解这段话?这句话意味深长,表面是说由于毛泽东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泽东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泽东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毛主席普通群众情怀的?小结感悟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前面学习的课文,说说你眼中的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