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0张PPT。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3、增强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4、培养的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学重点
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
教学难点
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动脑筋
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2)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由于黄土孔隙度较高,透水性强,垂直节理发育,具有沉陷性又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雨量集中多暴雨。再加上人类的开发活动(开垦陡坡、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采樵、滥用土地等)常出现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生物物种减少、
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湿地减少
(一)、生物物种减少动脑筋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有何作用?(1)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木材、药物和工业原料。
(2)调节地球上的能量流动,保证物质循环,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命支持系统。1、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 自从生命第一次出现,生命的灭绝就已经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过程,现在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是曾生存的几十亿物种的现代幸存者。 请看课本P45图3-1-2 近300年来物种灭绝数量的增长趋势,回答:1、世界物种灭绝呈现出什么趋势?
2、人口的增长对物种的灭绝有哪些影响? 该图说明了近300年来物种灭绝数量呈增长的趋势,其中,1850年以前,鸟类、哺乳类灭绝数量增长比较缓慢,但从1850年以来,鸟类、哺乳类灭绝数量迅速上升。这与人口增长有关系。随着世界人口增加,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全 球 受 威 胁 物 种 的 现 状 灭绝 濒危 渐危 稀有 未定 全球受威胁总数
植 物 384 3325 3022 6749 5598 19078
鱼 类 23 81 135 83 21 343
两栖类 2 9 9 20 10 50
爬行类 21 37 39 41 32 170
无脊椎动物 98 221 234 188 614 1355
鸟类 113 111 67 122 624 1037
哺乳类 83 172 141 37 64 497
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 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209种,鱼类242种,其它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 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的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如兽类在17世纪平均5年灭绝一种,到20世纪每2年就灭绝一种。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地球上全部生物的1/4在未来20~30年里有被消灭的严重危险,现在每年都有10000~20000个物种灭绝。
我国的大熊猫、东北虎,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猩、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 生 物 多 样 性 面 临 严 重 威 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额每年达50亿~~9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犯毒活动的 第二大经济犯罪活动。 海洋生物的生存也面临严重威胁,每年有数百万头海豚、海龟丧生。 据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目前仅存400余只,濒临灭 绝。其中,日本、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捕杀鲸的国家。日本每年都要到南极海内捕杀大量的鲸。 思 考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加快
和大规模物种灭绝发生在哪里? 从生态系统类型来看,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其中包括许多人们尚未调查和命名的物种。生存于热带森林中的物种占地球物种的50%以上。据科学家估计,按照每年砍伐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今后30年内,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森林可能要毁在当代人手里,大约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面临灭绝。 随着森林的滥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许多野生珍稀生物惨遭浩劫。如位于地球赤道一带的热带雨林,是天然的动植物园,是地球的生物宝库,又是“地球的肺”,但是,目前这些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20公倾的速率减少,照此下去,不出100年,热带雨林将荡然无存,大量珍稀生物也将随热带雨林的消失而灭绝。热 带 雨 林 的 消 失1、处于食物链上层的种群增殖速度较慢的大型稀有物;2、地方特有种;3、发展缓慢的小规模种群的物种;4、生物依赖成员中的最大成员;5、缺乏散播和迁移能力的物种;6、具有群集巢局习性的物种;7、迁徙物种;8、依赖不可靠资源的物种;9、对干扰没有进化经历的物种容 易 灭 绝 的 生 物 类 群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物种灭绝情况大多数将发生在 岛屿和热带森林系统。
???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熊猫已经为数很少。印度尼西亚的犀牛、日本的山猫、巴西的猴子、地中海地区的海豹、阿拉伯鹿等都是处于濒临边缘的动物。鸟类中,北美的美洲鹤、加利福尼亚神鹰、日本鹭、西班牙鹰等处于灭绝的边缘。非洲象、非洲虎、熊猫、狼等也数量不断减少,玳瑁、犬鹫、丹顶鹤等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动物也在不断减少。此外,还有数百万、数千万的动物在不断减少,濒临灭绝的动物也多得数不清。日本668种鸟类中,119种濒临灭绝。人类正在迫使作为朋友的动物和植物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世界上即将灭绝的动物非洲象玳瑁----是南部海洋中最珍贵的野生动物
丹顶鹤北美的美洲鹤熊 猫 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2、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主要原因1.大面积森林受到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了生境的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生境也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2.对生物物种的捕猎和采集等过度利用活动,使野生物种 难以正常繁衍;
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面积土地,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
4.外来物种的大量引人或侵入,大大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 统,使原生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
5.无控制的旅游,对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6.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对相对封闭 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影响;
7.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形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可能改变生物群落的边界。
思考: ★什么是外来物种入侵?
定义入侵物种的标准: 1)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3)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4)中国国内被引出其本源地的物种和来自其他国家的非本地物种。 请看P46图3-1-4“物种入侵”◆直接减少物种数量◆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对火灾和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入侵种引起什么问题?凤 眼 莲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后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引入初期,曾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后来酿成了草患;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影响船只进出港口;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威胁生态系统,使大片红树林消失。“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 。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三角一带大肆蔓延。目前,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它能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对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害,其排泄物污染水体。
水葫芦---(河道拦路虎)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南美引进的一种植物。1、建立保护区,就地保护;
如: 扎龙保护区、卧龙保护区、长白山保护区等;3、保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办 法 2、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如: 白 暨 豚 、中 华 鲟 、东 北 虎 等 3、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 如: 国际间各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组织
4、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如:加大科研力量、科研资金、加强公民环保意识等。我国一级保护动植物名录
? 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人参、金花茶、银杉、珙桐、水杉、望天树、秃杉、桫椤。
? 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金丝猴、长臂猿、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雉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 、虹雉、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 、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遗鸥、四爪龟、鳄蜥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尔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珙桐活化石--桫椤水杉秃杉银杉望天树金花茶森林资源破坏动脑筋
森林在自然环境中有什么作用?(1)生态作用 (2)社会经济作用.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1)森林的主要分布热带雨林的地区热帶雨林主要集中在赤道及其两侧至南北纬10度之间,包括世界最大雨林区---南美洲亚马孙盆地、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南洋群岛。
熱帶雨林热带雨林 世界温带森林概况
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海平面和高山雪线之间都有温带森林。
在地球表面,温带大致指35?~55?纬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温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夏绿林或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在地球上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西洋沿岸、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
在西欧其沿大西洋沿岸、从伊比利亚半岛开始,一直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端,甚至可达北纬58?。
在中欧和东欧则向东延伸至俄罗斯的第聂伯河一带。
在北美主要分布于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流域,向东达大西洋沿岸的低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下部,北部可达北纬45?左右
在东亚则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以及俄罗斯的萨合哈林岛南部。温带森林夏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这里的植物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
(2)全球森林损失严重,尤其是热带雨林全球每年平均损失的森林面积1800万公顷~2000万公顷,尤其是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而现在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如: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千米,其中有480万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繁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被称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但人们从16世纪起开始开发森林。1970年,巴西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作出一个最可悲的决策:开发亚马孙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孙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千米,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减少了一半。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因思 考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修建道路和森林火灾等造成,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的45%。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马孙森林,把树木砍倒,再放火烧。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1)林木砍伐---主要原因
温带森林的砍伐历史很长,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热带森林的大规模开发只有30多年的历史。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日本进入东南亚,寻求热带林木资源。在这一期间,各发达国家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达到世界木材和纸浆供给量的10%左右。但近年来,为了保护热带森林,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禁止出口原木。
(2)林地开荒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据估计,热带地区半数以上的森林采伐是烧荒开垦造成的。在人口稀少时,农民在耕作一段时间后就转移到其他地方开垦,原来耕作过的林地肥力和森林都能比较快地恢复,刀耕火种尚不对森林构成多大危害。但是,随着人口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
(3)采集薪柴
??? 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年有1亿多立方米的林木从热带森林中运出用作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 (4)大规模放牧
??? 为了满足美国等国对牛肉的需求,中南美地区,特别是南美亚马逊地区,砍伐和烧毁了大量森林,使之变为大规模的牧场。 (5)空气污染
??? 在欧美等国,空气污染对森林退化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据1994年欧洲委员会对32个国家的调查,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欧洲大陆有26.4%的森林有中等或严重的落叶。 湿地减少1、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有很高的生产力和潜在的功能。它因其复杂的食物网和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而被看作是“生物超市”,由于其能够降解、去除水中沉积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污染物而被称为“地球之肾”,还因能够提供控制洪水、保护海岸免受侵蚀和风暴破坏的有效体系而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土木工程师”。
2、湿地的类型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英罗红树林英罗红树林保护区光热充足,海水污染程度低,区内生长着红海榄、木榄、桐花树等12种红树林植物,有我国极为罕见的连片红海榄纯林,十分宝贵;高大通直的木榄林更是广西沿海绝无仅有的。另外,林间的海水里还生活着潮蟹、鼓虾等多种海洋动物。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俗称美人鱼)栖息的场所,也是白鹭等许多海鸟的栖居地。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多分布于泥滩上,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红树林中盘根错节的根系和胎生幼苗不仅能够保持土壤,还极具观赏价值。长白山---天池沼泽珊瑚礁水稻田滩涂好放鸭滩涂动脑筋
湿地有何作用?湿地能储存过量的水分。过量的水可能来 自降 水、径流或地下水源。例:世界最大的湿地之一庞特纳湿地,减缓了来自玻利维 亚、巴拉圭、巴西、乌拉圭组成的拉普拉塔盆地的水流,避免了下游地域洪水的泛滥,失去 了这块“海绵”的功能将会对阿根廷广大的农业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中国长江、淮河下游的湖泊调节河川径流能力最为显著。如鄱阳湖南面承纳赣、修、饶、 信、抚五河之水,北面经湖口入长江。五水经都阳湖调节后,一般可削减洪峰流量 15%—30%,从而减轻了对长江的威胁。 1954年特大洪水,最大来量为4.85× 104m3/s,最大出湖流通量仅2.24×104m3/s,消 减率高达53%。 1、 调节流量,控制洪水 2、提供水源 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他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3、补充地下水 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4、 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 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降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地质量,有益于人们地生活和生产。 5、 保持小气候 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湿地如果被破坏,就会减少当地的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6、 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湿地可以给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荟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7、保护堤岸,防风 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和风暴的破坏。 8、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9、碳积累和碳循环(一)湿地破坏现状全世界湿地面积约为26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域总面积的2%,在世界各国均有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总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但几十年来,随着自然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许多湿地已被蚕食殆尽,有的甚至成为干地。
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尔 泛滥平原位于巴西中部地区, 面积达 2500 万公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栖息着 1000 多种动物,其中包括 650 种鸟类、 230 种鱼类、 95 种哺乳动物、 167 种爬行动物和 35 种两栖类动物,而且有不少是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群,湿地、稀树草原、亚马孙和大西洋雨林 4 种在南美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并存。 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潘塔纳尔沼泽地每年平均以 2 . 3% 的速度在不断减少。如此继续下去, 45 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同时那里的生态环境也将遭受巨大破坏。 洞庭湖因泥沙淤积和围垦,人与水争地,围湖垦殖和泥沙淤积,致使湖泊严重萎缩,破坏了平原区江湖的原有的平衡,加上占用行洪洲滩,抬高江湖洪水位,导致洪灾加剧。洞庭湖现有湖泊面积2691km2,河道水面面积1307km2,总计水面面积近4000km2。近50年来湖底平均淤高1.23m,外湖面积净减1659km2,容积相应减少119×108m3,湖泊天然调蓄功能因此减少20.1%。
洞庭湖调蓄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1949年前的近2000年,洞庭湖区围垦面积约1 028km2。1949年以后人口剧增,仅50年代即围垦1433km2,60、70年代又围垦246km2,湖泊面积急剧减小(如左图)。30年的围垦面积超过历史上的2000年,这是一个短期内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惊人数字。
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表
湿地减少的原因---六大杀手“杀手”之一:泥沙淤积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一些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鄱阳湖在1956-1985年间,湖盆淤积总量27.89亿立方米,年均淤积量0.93亿立方米。1956-1994年间因淤积损失总容积3.63亿立方米。
“杀手”之二: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许多地方把围湖造田、填海造地当作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围垦,昔日“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已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约43万公顷,减少至目前的约24万公顷,水面缩小40%,蓄水量减少34%,“中国第一大湖泊”的桂冠无奈地让给了鄱阳湖.“杀手”之三:污染加剧。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湿地污染不仅使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监测表明,我国有2/3的湖泊受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20%的湖泊因污染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杀手”之四: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如塔里木河、黑河等重要的内流河,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下游缺水,大量植被死亡,沙进人退。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玛纳斯湖,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550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无节制的农业垦荒和截水灌溉,注入该湖的河道从此断流,目前该湖区已变成干涸的盐地和荒漠。
“杀手”之五: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海南是我国最主要的珊瑚礁区之一,由于过度开采,约有80%的珊瑚礁资源被破坏。文昌市部分海岸线近10年已经向陆地一侧后退约230米,年均后退20米。在我国许多海域,经济鱼类年捕获量明显下降,渔捕物的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在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如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已成为濒危物种,长江鲟鱼、鲥鱼、银鱼等经济鱼种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
“杀手”之六:海岸侵蚀不断扩展。海浪、潮流、飓风、植被破坏、开采矿物和砂石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在沙质海岸区,由于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良好的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在渤海湾沿岸的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因大量采挖贝壳沙用于建筑、饲料等,使许多岸段的贝壳堤消失,也造成了海岸严重侵蚀。
白鳍豚鲥鱼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成因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2、现状目前,一些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3、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荒漠化2、森林资源减少3、水土流失4、生物多样性遭破坏5、土地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