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填一填
(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2)说话声是由 产生的,琴声是由 产生的,风声是由 产生的,流水声是由 产生的。
(3)各种物体,只要 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 。
2.当好小法官:
(1)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录音机播放的声音。( )
(2)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而气体、液体振动都不能发出声音。( )
(3)大海的波涛声是由海水振动而产生的。( )
(4)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
(5)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
二、综合训练
1. 我来选一选:
(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生的。
A.瓶子 B.空气
(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
A.耳朵的错觉 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持续
(3)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向一个方向流 C.水面会振动起来
2.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
三、拓展应用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人说话的声音是否也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呢?请试着解释一下。
2.怎样让鼓、锣、小提琴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填一填
(1)振动
(2)声带振动 琴弦振动 空气振动 水振动
(3)振动 振动
2. 当好小法官:
(1)×(2)×(3)√(4)√(5)√
二、综合训练
1.我来选一选:
(1)B (2)B (3)C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三、拓展应用
1.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
2.用手按住鼓面、锣面,小提琴的琴弦,可以使正在发出的声音停止。因为这样能使正在振动的物体停止振动,从而使声音停止。
《声音的产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课前搜集有关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查阅资料、上网、请教家长等方法)
2.搜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关资料?
3. 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
4.根据预习到的知识尝试做实验:物体振动能发出什么声音?
《声音的产生》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填一填
(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2)说话声是由 产生的,琴声是由 产生的,风声是由 产生的,流水声是由 产生的。
(3)各种物体,只要 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 。
2.当好小法官:
(1)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录音机播放的声音。( )
(2)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而气体、液体振动都不能发出声音。( )
(3)大海的波涛声是由海水振动而产生的。( )
(4)人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
(5)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
二、综合训练
1. 我来选一选:
(1)对着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 振动产生的。
A.瓶子 B.空气
(2)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
A.耳朵的错觉 B.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持续
(3)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向一个方向流 C.水面会振动起来
2.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
三、拓展应用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人说话的声音是否也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呢?请试着解释一下。
2.怎样让鼓、锣、小提琴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填一填
(1)振动
(2)声带振动 琴弦振动 空气振动 水振动
(3)振动 振动
2. 当好小法官:
(1)×(2)×(3)√(4)√(5)√
二、综合训练
1.我来选一选:
(1)B (2)B (3)C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三、拓展应用
1.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
2.用手按住鼓面、锣面,小提琴的琴弦,可以使正在发出的声音停止。因为这样能使正在振动的物体停止振动,从而使声音停止。
《声音的产生》教案
教学目标
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教学重点
能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教师播放录音)
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
二、新课学习
(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实验方案表
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择的材料序号前打"√")(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
(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
(3)钢尺
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
实验步骤
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
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
(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
1.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
(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
(4)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
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
2.指导小组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
3.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
三、结论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四、课堂练习
1.我会填
(1)生活中,声音( )不在,( )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 )。
(2)只要物体产生( ),就能发出声音。( )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哪些声音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哪些声音是有益的,哪些声音是有害的?
六、板书设计
7.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 规律和原理
《声音的产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课前搜集有关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查阅资料、上网、请教家长等方法)
2.搜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关资料?
3. 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
4.根据预习到的知识尝试做实验:物体振动能发出什么声音?
课件20张PPT。《声音的产生》 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谈谈听后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
导入新课听听下面的声音……新课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有声音敲击拍打……发不出声音用力按用力压为什么会这样呢新课学习有声音拨动拍打……没有声音用力弯曲为什么用力弯曲会没有声音呢新课学习有声音拨动……没有声音用力拉为什么用力拉没有声音,轻轻拨动却有声音新课学习敲击音叉会发生什么现象?新课学习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新课学习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新课学习 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结论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课堂练习1.我会填
(1)生活中,声音( )不在,( )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 )。
(2)只要物体产生( ),就能发出声音。( )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无时各种各样世界振动振动课堂练习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增大振动或利用扩音器增大声音。(2)采用减少或停止物体的振动来减少声音。作业布置 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哪些声音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哪些声音是有益的,哪些声音是有害的?
7.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 规律和原理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教案
教学目标
1.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教学重点
能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各种声音的录音带、瓶子、钢尺、鼓、鼓棍、锣、小黄豆、系着线的泡沫小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教师播放录音)
2.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受(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3.学生模仿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5.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
二、新课学习
(一)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设计实验。
1.师:大家说说看,鼓、锣、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吹……)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任何物体在静止的状态下,都不能自行发出声音。当给它们一定作用的力时就能发出声音。
(二)学生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开展探究,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材料,研究实验方法,将讨论的结果记在"小组实验方案表中"。
实验1:在鼓面上撒些小黄豆,敲击鼓面时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把用系着线的小泡沫球靠近敲打后的锣面,观察小泡沫球发生的变化。
实验3:在桌子边上压住钢尺的一端,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实验方案表
小组共同探究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内共同选择的实验材料(在选择的材料序号前打"√")(1)队鼓(上面撒有小黄豆)、鼓棍。
(2)锣、系着线的小泡沫球。
(3)钢尺
小组内口头研究的实验方法或
实验步骤
小组内对研究的问题进行
归纳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
(教师倾听、观看,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发生什么现象?重点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把不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
1.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指名小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
(2)小组互相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
(3)展示仪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方案表,教师以一个实验例子反馈学生的实验方案。
(4)师生总结。(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三)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
1.谈话: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止振动又会怎样?下面大家设法使振动着的鼓、锣立即停止,看能不能再听到声音,说说为什么?
2.指导小组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观看。
3.汇报实验结果。
4.师生总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又一次的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拨动钢尺时观察钢尺的运动轨迹(教师加以解释什么是运动轨迹),并把它画出来。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轨迹图。
3.教师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
三、结论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四、课堂练习
1.我会填
(1)生活中,声音( )不在,( )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 )。
(2)只要物体产生( ),就能发出声音。( )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哪些声音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哪些声音是有益的,哪些声音是有害的?
六、板书设计
7.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 规律和原理
课件20张PPT。《声音的产生》 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谈谈听后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
导入新课听听下面的声音……新课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有声音敲击拍打……发不出声音用力按用力压为什么会这样呢新课学习有声音拨动拍打……没有声音用力弯曲为什么用力弯曲会没有声音呢新课学习有声音拨动……没有声音用力拉为什么用力拉没有声音,轻轻拨动却有声音新课学习敲击音叉会发生什么现象?新课学习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新课学习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新课学习新课学习新课学习 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结论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
课堂练习1.我会填
(1)生活中,声音( )不在,( )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 )。
(2)只要物体产生( ),就能发出声音。( )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无时各种各样世界振动振动课堂练习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增大振动或利用扩音器增大声音。(2)采用减少或停止物体的振动来减少声音。作业布置 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哪些声音不利于我们的生活,哪些声音是有益的,哪些声音是有害的?
7.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 规律和原理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