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770—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动荡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这个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地位虽然较低,但很多是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晓天文、历算、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学者,有的是政治、军事的杰出人才。
他们的出现,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群人,他们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提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由分裂走向统一改革变法新的地主阶级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他
们是谁吗?学习目标导入新课1.了解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孔子及其学说。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2.掌握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诸子百家的言论。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授新课一老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讲授新课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
面思考问题。 学说记录:《道德经》 讲授新课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动脑筋:讲授新课(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讲授新课《道德经》书影朴素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难——
长——
高——
强——
前——
生——易
短
矮
弱
后
死二讲授新课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讲授新课儒家学派创始人。历史地位:历史贡献:核心思想“仁”
主张“仁者爱人”
主张“为政以德”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主张“有教无类”
采用“因材施教” 历史影响:《论语》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讲授新课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讲授新课动脑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讲授新课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答案:三讲授新课百家争鸣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讲授新课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采用。客观环境:变法、动荡
人才准备
现实需要原因讲授新课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讲授新课
孟子
孔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选贤任能。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仁政”治国,提出“春秋无义战” ,倡导“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孟母与孟子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荀子》书影荀
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主张:《庄子》书影庄
子主张: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
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讲授新课《韩非子》书影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你主张用哪家学派来管理班级? 结合本班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孔子老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
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儒家道家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法家!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孔子生活在( )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
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 D.《论语》
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BCDABD课堂练习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C8.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B9.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A课堂练习10.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D1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2.如果想了解孔子的言行,应查阅的书籍是( )
A.《孔子》 ?? B.《诗经》 C.《论语》? ? D.《春秋》CC课堂练习13.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C14.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成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了何人的言论(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15.如果是在现代,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最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CB16.下列诸子百家中,在如何治理国家方面持对立观点的是 ( )
A.儒家与道家 B.墨家与道家 C.儒家与兵家 D.儒家与法家D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课堂练习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季破坏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老百姓的收割……(这样一来),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可胜数了。
(1)两则材料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简要分析这些思想的积极意义。(1)“兼爱”“非攻”。
(2)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和平安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反对战争、批评战争破坏生产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
18.某电视台为了增加收视率,通过模拟时光隧道回到春秋战国时代,邀请孔子、孟子、韩非子、孙武四人作为嘉宾参加下列栏目:教育观察、法制园地、军事天地、自然与环境。(1)按照他们各自的主张,你认为他们应分别参加哪个栏目?教育观察:孔子; 法制园地:韩非;
军事天地:孙武; 自然与环境:孟子;(2)如果你是教育观察栏目的主持人,请说出该嘉宾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名言。你如何评价该嘉宾?课堂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