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环节一环节二环节三课时作业环节四气候变异人类活动土地退化气候异常抵抗力干旱多风风蚀蒸发暴雨自然资源农垦粮食经济增长樵采活化放牧退化沙化水资源大水漫灌土地盐渍化耕作矿产资源石油勘探人口增长合理控制立体生态生态学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草田合一固定掠夺处罚恢复与重建调整合理配置提高耕地退耕符合减少增加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农田牧场经济林能源结构风能太阳能沼气能源 课时作业(七)
一、选择题
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其生长特征是从内向外分蘖,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典型荒漠草原景观分布地区的是( )
A.内蒙古东部 B.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新疆
2.图中信息反映出荒漠草原荒漠化明显的表现是( )
A.短花针茅的丛幅越来越大
B.短花针茅的大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C.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D.短花针茅的中丛丛幅所占比例保持稳定
3.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解析】 第1题,我国典型的荒漠草原景观,主要出现在西北内陆地区,而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因距海洋相对较近、降水较多,出现的是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第2题,从图中图例的分布看,受牧业活动越小的地区大丛所占比例越高,而重牧区表现为小丛所占比例较大的特征。第3题,图中显示,过度放牧是导致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答案】 1.A 2.C 3.D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复杂多样,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5.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解析】 第4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应是沙漠化;黄土高原应主要表现为沙化,其地处自然区域的过渡带上,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里是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交错的地区,土地利用受降水波动和历史上农耕、游牧民族交替控制的影响,在农牧交错地带表现为有农有牧、时农时牧的变动,导致土地沙化加剧;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江南丘陵红壤被侵蚀,表现为红漠化。第5题,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黄土高原土层疏松、直立性强;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植被破坏、降水强度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水蚀和风蚀(89.3%);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因降水较多,水蚀严重;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因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矿中不注意环境保护,易形成荒漠区;松嫩平原西部降水少,离冬季风的源地近,风蚀作用强烈,故叙述不正确的为B选项。
【答案】 4.D 5.B 6.B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7~8题。
7.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7题,内蒙古大草原东西部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东部距海洋近,夏季风影响深刻,降水量大,荒漠化程度低。第8题,合理的利用方式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和轮牧及轮流打草制度。
【答案】 7.B 8.D
目前我国西部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 500亿元。据此回答9~10题。
9.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到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10.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恢复自然植被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模式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9题,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对该地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引起。第10题,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并不是说不能开发利用该地的资源,而应恢复植被,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发展集约型的经济模式。
【答案】 9.C 10.B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西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荒漠化的本质都是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主要从地形条件(坡度大)、水源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物源条件(地表多疏松物质)三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第(2)题,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第(3)题,乙地荒漠化的影响可以用水土流失的危害来进行知识迁移,主要从土壤、河流、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方面回答。
【答案】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12.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27座平原水库,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________。
(2)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 )
A.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
B.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
C.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祁连山山顶的冰川融水
(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 )
A.春 B.夏
C.秋 D.冬
(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的________季(节)。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根据祁连山、黑河、酒泉、嘉峪关市、巴丹吉林沙漠等信息可以确定该地区属祁连山山麓的河西走廊地区,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弱水的水源补给主要是祁连山冰川融水,由于工农业、生活用水使弱水下游草原缺水发生退化。该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加大,但春季降水很少,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因此容易被西北风吹扬沙尘而影响华北地区。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D (3)D
(4)中游张掖地区人口激增;农业、工业的发展,耗水大增;用水过度,不合理、不节约、中游的过度用水使处于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缺水退化 (5)春 那里春季降水很少,而天气渐暖,蒸发渐大,缺乏植被的干旱地已无冰雪覆盖;春季冷锋活动频繁,多以西北风形式吹扬沙尘影响到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