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19 10: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由1981年以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全国森林面积由17.29亿亩提高到26.2亿亩,预计2012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2%。据有关专家分析,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将产生很强的环境服务功能。
(1)概括森林的生态功能。
(2)总结导致森林破坏的主要人类活动。
(3)中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可减轻哪些生态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破坏的原因及带来的生态灾难的掌握。第(1)题,可从已往所学知识中直接获取答案。第(2)题,强调森林破坏的人为原因,可从滥伐、开荒、开矿、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第(3)题,中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可减轻的生态危机可从森林破坏产生的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被称为“地球之肺”)、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为大量森林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
(2)滥砍滥伐、采育脱节、毁林开荒、人为引发的森林火灾、战争破坏等。
(3)可减轻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发、海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森林动物失去栖息地、生物物种锐减、生态平衡破坏、风沙侵袭、沙漠侵吞等。
2.“湿地”是指处于水陆过渡地带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还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问题。(9分)
(1)我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有7个,其中包括我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__省的________湖、青海省保护鸟类的________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2)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污染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及交通运输,湿地污染带来供水能力下降,水质________,生物________减少和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
(3)为保护湿地,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双选)(  )
A.围湖造田,种植农作物
B.治理污水,防止污染
C.退耕还湖,发展水产养殖
D.禁用农药、化肥
解析:本题是一个材料分析题,认真分析材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点即可作答。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的面积日益减小,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类生存空间构成严重威胁。
答案:(1)江西 鄱阳 青海
(2)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恶化 多样性
(3)BC
3.读我国部分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以甲为代表的斜线阴影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丙地区已建成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分析能力。以甲为代表的阴影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由此可知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乙地处江南丘陵地区,丘陵地形,降水量大以及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可从保护湿地、防止荒漠化、保护河流水源地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1)荒漠化(沙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造成植被破坏
(2)自然原因:丘陵地形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耕作,过度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降低。
(3)保护该地区的湿地、高原植被,改善当地气候,防止荒漠化;防止河流的水源减少;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减缓物种的灭绝速度等。
4.(2012·北京市西城区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1: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材料2:据昆明市环保局委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昆明地区一共有入侵外来植物63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刘恩德博士表示,这些外来入侵植物通常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严重危害本地物种的生存。
材料3:生物入侵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存在,如澳大利亚曾经兔子成灾;新西兰引进鼬鼠,造成森林破坏,并使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传染上结核病;金苹蜗牛入侵泰国,造成稻田绝收等。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人类千万不要盲目地破坏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平衡,因为一个物种无论是灭绝,还是过量繁殖,都会危及与它相关的物种的生存,进而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1)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引进外来物种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解析:引进外来物种有利有弊,可以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生产发展,但也有可能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通过检验检疫才能谨慎的引进物种。
答案:(1)积极作用:丰富人们食物品种和农业生产类型。
消极作用: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
(2)做好出入境检验,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5.“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分布在我国大地上,为我国的生态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我国A、B、C三大林区中,最大的天然林区为(字母)________,人工林区为(字母)________。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河流流域的目的。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解析:我国的三大林区为东北林区(A)、西南林区(B)和南方林区(C),其中东北林区为最大的天然林区,南方林区为人工林区。我国的生态林工程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
答案:(1)A C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①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入河泥沙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6.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2012年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林科院举行荒漠化研究所成立大会,用科学技术为防治荒漠化做贡献。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并在几十年的沙漠化防治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先后启动了如“三北”防护林、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目前仍面临着“局部逆转、总体恶化”的严峻形势。
(1)结合材料,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形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荒漠分布地区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本题依据文字材料考查我国荒漠化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我国荒漠化的形势非常严峻,可以概括为“局部逆转、总体恶化”。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且多大风,自然环境非常脆弱,加上人为地破坏,荒漠化发展非常迅速。治理要以人为本,努力恢复生态和自然植被。
答案:(1)“局部逆转,总体恶化”
(2)气候干旱,多大风。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矿、修路、建厂等人类一些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4)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加强草场建设;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开发新能源。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1:2012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宣传主题为“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侧重围绕全球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六大重点工程。
材料2:图甲、图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读出图中数据可得出答案。(2)从图中数据可看出,绿洲全天风速较低,风速日变化幅度较小。(3)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4)分析上题的数据,可知绿洲植被可减小气温日变化幅度,可以减缓风速。(5)气象要素可从降水量、湿度、气压等方面选取。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答案:(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低 小
(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湿度(降水、气压等)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本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沙漠、戈壁最主要的分布地区,自然生态条件最差,而且最为脆弱和易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草地退化、耕地退化和林地退化,其中以草地退化最为严重和普遍。除气候因素外,造成这一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造成土地压力过大,尤以地表植被被破坏最为突出。因此,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植物覆盖率,是缓解和改变土地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
(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9.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人口—生活能源—荒漠化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使关联图成立。
①耕地生产力下降 ②草场退化 ③平均收入减少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为缓解该地区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等。
(3)针对图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请你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至少答四点)
(4)我国的“能源输送大动脉”________工程经过了该地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工程对此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
解析:西部地区由于农村缺乏生活用能而过度樵采是造成西北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西北能源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开发新能源,适合西部地区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西气东输对解决西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了积极意义。
答案:(1)③ ② ①
(2)太阳能 风能
(3)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③退耕还林、还草;④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人工种草,制定合理的载畜量;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管理;⑦消除贫困,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任答四点)
(4)西气东输 ①促使地方能源气化,改善大气环境;②利用秸秆、畜粪还田,提高土壤肥力;③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荒漠化问题等。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__。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第(2)题,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应因地制宜,三种措施均有其合理性,理由合理即可。
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 距海远近
(2)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