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七律(lù) 等闲(xián) 云崖(yá)
B.迤逦(yí) 铁锁(suǒ) 逶迤(yí)
C.长征(zhēng) 磅秤(bàng) 磅礴(páng)
D.蒙骗(ménɡ) 岷山(Mín) 乌蒙(ménɡ)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2、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五、体现《七律?长征》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这首诗表现了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什么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C。
二、1、普通,平常。 2、弯曲绵延的样子。 3、欢悦。
三、1、对偶 夸张 2、对偶
四、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课后能力提升
六、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1-c-n-j-y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崖、丸、岷”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21cnjy.com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等阅读障碍,结合课后注释与练习默读课文并做预习批注;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本组的第一篇课文——《25七律·长征》。谁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指名答、点评: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其他红军部队也被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先后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夹金山→穿过草地→陕甘会师。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诗。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革命领袖毛泽东的伟大情怀。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自由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2、同桌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3、出示ppt课件,检测“礴”等3个生字、“逶迤”等词语的学习情况。
4、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课文,正音、点评:“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21教育网
指名答、点评:全诗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21·cn·jy·com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今天所学的“礴”等6个生字、“逶迤”等词语,每个写5遍。
2、有感情朗读,争取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品读体验,体会情感
1、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指名答,点评: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2、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重点理解如下语段:www.21-cn-jy.com
3、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4、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2·1·c·n·j·y
5、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案。“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完成课后练习2。
7、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21·世纪*教育网
8、组织多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全诗。
三、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www-2-1-cnjy-com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五、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毛泽东
腾细浪 远征难 勇往直前
走泥丸 只等闲 革命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