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环境污染问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环境污染问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19 10: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环境污染问题 优化训练(中图版选修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1~2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2.以下措施中能够减轻轿车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是(  )
A.北京实行轿车单双号限行政策
B.城市部分路段限速行驶
C.部分时段,禁止大型货车通行
D.禁止一切小排量轿车上路
解析:由于交通工具大量使用,石油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扬尘、汽车尾气等的污染,将导致城市大气质量的下降。单双号限行可使上路轿车量减少,改善大气质量。小排量轿车一般尾气排放量小,因此应鼓励质量合格的小排量轿车上路。
答案:1.D 2.A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2月4日正式宣布泉州市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发[2006]172号)。泉州市在“创模”期间,先后建立了印染、电镀、制革等10个工业集中控制区,对其实行集中污水处理,并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运作,专业化经营。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BOT(建设—运营—移交)产业化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泉州市已经摸索出一条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模式。据材料回答3~4题。
3.泉州市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集中控制并实行集中污水处理,这一措施说明泉州市(  )
A.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均进行控制,实行清洁生产
B.集中控制管理实际就是即将取缔这些工业
C.注重了工业生产的末端处理
D.拿大笔资金打“水漂”,搞的是形象工程
解析:选C。对污染大的企业集中控制,并不一定是对每个环节都采取防治对策。污染大的企业集中控制,是为方便管理和污水处理,而不是即将取缔。BOT型的污水处理厂等,处理的是工厂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不让废弃物污染环境,应当是末端处理。末端处理取得很大成效,尤其是环境效益显著,并不是形象工程。
4.建立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说明(  )
A.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以节约、合理、充分利用资源
B.说明泉州市的工业都实行清洁生产
C.各企业间已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式的生产
D.这种企业的建设,势必加重环境的压力
解析:选A。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利用污水作原料,生产出质量较好的水及其他产品并将这些产品进行销售或作为其他工厂生产的原料,具有循环经济的特点,并节约、充分利用资源。泉州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工厂是针对生产后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并不能说明生产是清洁生产,也不能说明该市的企业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式生产,但它的确治理了废弃物污染,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5.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其中pH值小于4.5的降水为重酸雨。目前我国酸雨覆盖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读2006年和2009年全国降水pH值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简述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
(2)2006年,降水pH值小于4.5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3个)。
(3)上述省级行政区pH值偏低的共同原因是(填写正确字母)(  )
A.山地丘陵分布广
B.重工业占优势地位,能源消耗量大
C.气候湿润
D.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
E.水稻土分布广
(4)在防治酸雨方面可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分布和酸雨的治理措施。第(1)、(2),题可读图得出。第(3)题,从地形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这些省区酸雨严重的原因。第(4)题,主要从科学技术、生产环节、能源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案:(1)空间分布特点:酸雨主要发生在南方(或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或西南、华中、华东沿海地区酸雨严重,长江以北酸雨不明显)。空间变化特点:酸雨影响范围扩大。
(2)浙江、江西、广东、湖南、贵州、重庆
(3)AC
(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水能、核能、天然气)所占比重;实施清洁生产,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一、选择题
   读下面两材料,回答1~3题。
材料1:下表是我国某特大城市2009年8月8日、8月9日天气和空气质量表。
天气状况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8月8日

158
NOx

轻度污染
8月9日

178
NOx

轻度污染
材料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上空2009年8月8日、8月9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
1.该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  )
①石油燃烧 ②汽车尾气 ③煤炭燃烧 ④工厂废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由材料1表中所列内容可知该地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其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主要燃烧石油。
2.该城市上空(  )
①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流扩散条件变差 ③出现逆温现象 ④空气对流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由图可知近地面气温变化先减后增,由此可判断出现了非正常递减的气温变化即逆温现象,逆温会使空气对流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3.连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该城市(  )
①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 ②臭氧浓度增加 ③可能出现龙卷风天气 ④氮气浓度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连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此时可能是在高压中心控制之下,空气对流运动微弱,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有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同时臭氧浓度增加。
   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4~6题。
4.如图所示施肥过程,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
①水体富营养化 ②臭氧层破坏 ③全球变暖 ④土壤板结 ⑤有毒有害物质在作物体内积累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5.若水中鱼类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硝酸盐中毒死亡 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
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 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
6.由图可知,过量施用化肥可造成(  )
①土壤污染 ②白色污染 ③臭氧层破坏
④水体污染 ⑤农作物污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
解析:由图可知,施用化肥可能使土壤失去有机质,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板结,作物减产并积累大量硝酸盐等有害成分。人若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农副产品,则可能引发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大量施用化肥,还会使过多的营养物质,通过灌溉渠道或地表径流,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等各种水生植物疯长,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从而使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
答案:4.A 5.B 6.B
二、综合题
7.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新华网2011年4月16日电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报,受一股来自新疆冷空气东移影响,16日9时许,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等地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最低仅有100米。受此影响,西宁市和青海东部地区气温有所降低,并可能出现少量降水。
材料2: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2011年4月)。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100
TSP

天津
96
TSP

太原
93
TSP

长春
71
TSP

哈尔滨
71
TSP

上海
76
TSP

温州
71
TSP

杭州
75
TSP

福州
50


厦门
48


济南
84
TSP

武汉
71
TSP

广州
78
TSP

深圳
40


珠海
50


汕头
45


西宁
348
TSP

成都
71
TSP

昆明
71
SO2

曲靖
71
SO2

注:TSP为总悬浮颗粒物,SO2为二氧化硫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与京津唐地区相比环境污染较轻,试从工业结构方面分析原因。
(2)西北内陆城市西宁污染较重的原因是什么?
(3)位于云贵高原地区的昆明、曲靖大气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且该地是我国重酸雨区,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根据所给的材料,并结合各地区实际状况来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第(1)题,“珠三角”与京津唐地区相比,工业结构上存在差异。“珠三角”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京津唐则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比重较大,故京津唐地区污染较重。第(2)题,根据材料1,青海发生沙尘暴,从而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增加。第(3)题,云贵高原是我国重酸雨区,分析时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入手。
答案:(1)珠江三角洲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基地,而京津唐地区重工业比重较大,故珠江三角洲污染较轻。
(2)沙尘暴天气的影响。
(3)自然原因:地形封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水较多,利于酸雨形成。
人为原因: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8.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我国某湖(以下称A湖)流域水质通报。
A湖流域水体水质比例表  单位(%)
分类
比例
水体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于Ⅴ类
入A湖河流
43
14
10
33
A湖
7
16
69
5
3
与A湖水域
相通的B湖
100
注:监测时间为2009年10月10~17日。
材料2:据报道,2009年A湖所在地区,夏季出现历史罕见的高温少雨天气,加之A湖流域用水量的增加,致使A湖水位降至历史最低水位。
(1)2009年10月,A湖水体大面积污染,从图中判断A湖水质污染情况的分布特点,并分析A湖水域污染最严重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2009年1~10月份A湖入湖河流水体的污染情况,分析其污染最高值出现的月份及其原因。
(3)如何使A湖水域污染情况改善,使湖水变清、变美?说说你的建议?
解析:第(1)题,根据A湖泊轮廓及周围河流可知该湖是太湖。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城市密集,污染物排放量大。第(2)题,可根据天气现象和用水量情况判断。第(3)题,水污染防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污染情况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北部加重。入湖水体污染严重。
(2)2009年入湖河流的水体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尤其是7、8月份最高。2009年夏季高温少雨,7、8月份伏旱,降水更少,盛夏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污染程度加深;7、8月份高温,污染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污染加剧。
(3)建设水循环工程;生态清淤、截污、挡污;在环太湖地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减少农业、工业、城市污染的排放量;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退耕还湖等。
9.读污染对寿命的影响图,分析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污染程度与人类寿命的关系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主要污染问题有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等。相对而言,北半球污染比南半球________。
(3)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可使人的耳膜、脑神经等器官受损。
(4)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现代人正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解析:本题以污染和寿命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噪声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城市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污染类型,尤其室内空气污染是影响人的寿命的重要因素,其污染源较多,主要考虑家庭和办公场所的污染源。
答案:(1)负相关 (2)大气 水 土壤 固体废弃物 重
(3)交通噪声 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生活噪声
(4)建筑和装饰材料 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 做饭和吸烟等室内燃烧 生活废弃物的挥发(任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