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12年3月24日凌晨2时5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北京将出现大雾天气,北京不少地方能见度在500米以下,中午到傍晚,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1公里上下。因大雾天气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已达重度,排在被监测的84座城市中的末尾。相关人士表示,已加大了对首钢等污染大户的检查,但是北京市20万吨以下的小型锅炉还有上千台,而且实施“煤改气”的步伐缓慢,同时气象条件出现了同期最差的现象,致使连续大雾天气。不过一场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1)简要分析京城大雾出现的原因。
(2)大雾天气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3)为何说“一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4)请你就如何减少北京市的大雾天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解析:根据试题时间信息和污染源的材料分析出现大雾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大雾天气大气透明度低,对交通运输大为不利;难以扩散的污染物对人体有害等负面影响。强冷空气一是大气水平运动利于大雾的水平扩散;二是可能出现冷锋降水,从而净化空气。根治因污染而形成的大雾天气,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外界环境上利用绿色植物通过生物净化也是有效的措施。
答案:(1)①自然原因: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大,且扩散条件差;②人为原因:城市生活和生产排放的吸湿性颗粒多。
(2)影响人体健康状况;能见度低,影响道路交通;空气湿度大,极易破坏高压输电线路,造成大面积停电,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等。
(3)强冷空气到来,容易形成冷锋降水;使浓雾中的水汽凝结成雨,降落地表,使大雾消去。
(4)①采取措施减少煤烟、粉尘的排放;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③采取冬季集中供暖;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答对三点即可)
2.读我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油类污染最严重的海湾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溶解氧最少的海湾是________,解释其原因。
(3)2009年在长江口发生了大规模的“赤潮”,其后向南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各海湾的污染来看,我国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排入河流。其中以________工业区最为严重。
(5)无机氮、无机磷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水循环速度改变
C.抵制海水海面蒸发 D.藻类植物大量死亡
(6)我国南方各项污染指数高于北方地区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强
B.多河流、多降水、稀释作用强
C.多岛屿、多海湾、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D.人口多、污水多、生活废水排放量大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海洋油类污染与赤潮等知识。海口湾由于石油开采造成了严重的油类污染。杭州湾生产、生活废水排放量大,导致溶解氧量减少,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洋流的流向会对赤潮的扩散带来影响。南方各项污染指数高于北方主要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
答案:(1)海口湾 “海底石油”开发
(2)杭州湾 无机氮和无机磷污染严重,有机质过多,消耗大量氧气,容易发生“赤潮”或鱼类缺氧死亡。
(3)洋流南下流动
(4)工业生产的废水 沪宁杭
(5)A (6)D
3.(2011·高考江苏卷)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甲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乙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甲
图乙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和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甲明确表示了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生产活动、进入人体的途径、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仔细阅读可得出正确答案。阅读图乙可以看出重金属在高速公路两侧的分布特点,对降低重金属污染的措施可以从其污染源分析,如使用无铅汽油、汽车节能等方面来说明。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1: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2: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PM10浓度月平均值
(单位:mg/m2)
高空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
0.062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2
0.057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3
0.061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4
0.074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3: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最好的原因。
(2)分析其夏季浓度特点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2表格可以看出,S2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林地、草地和水体面积大,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好。第(2)题,夏季降水丰富,盛行东南季风,风力较强,污染物易扩散;植被处于生长的茂盛季节,滞尘作用大,生态环境效益好。
答案:(1)S2 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好;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
(2)夏季降水丰富,盛行东南季风,风力较强,污染物易扩散;植被更茂盛,滞尘作用大。
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1:黄河山东济南泺口断面从2010-03-01至2010-04-28 COD水质状况曲线图。
材料2:黄河宁夏中卫新墩断面从2010-03-01至2010-04-28水质分析。
序号
周期
pH
DO(mg/l)
COD(mg/l)
NH3-N(mg/l)
本周水质
上周水质
更新时间
1
2010年第16周
8.14
9.08
2.1
0.25
Ⅱ
Ⅱ
2010-04-20
2
2010年第15周
8.17
11.1
2.1
0.3
Ⅱ
Ⅱ
2010-04-13
3
2010年第14周
7.93
10.8
2.8
0.3
Ⅱ
Ⅱ
2010-04-06
4
2010年第13周
8.15
11.4
1.3
0.16
Ⅱ
Ⅱ
2010-03-29
5
2010年第12周
8.44
11.6
1.9
0.18
Ⅱ
Ⅱ
2010-03-22
6
2010年第11周
8.2
10.3
2.4
0.34
Ⅱ
Ⅱ
2010-03-15
7
2010年第10周
7.99
7.7
2.4
0.38
Ⅱ
Ⅱ
2010-03-09
注:COD是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耗氧量,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
材料3:2010年4月13~14日,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治污暨流域环境安全管理现场观摩调度会在临沂市、德州市召开,李兆前副省长强调要加大工业点源治理力度,严格执行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
(1)阅读材料1、2对比两地水质差异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针对黄河的水污染问题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案:(1)山东济南泺口断面的黄河水质差。
原因:山东济南泺口断面的黄河位于黄河下游,上游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大量污染物;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流速慢,自净能力差。
(2)①必须建立流域统一管理、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②完善水资源保护法规,依法保护水资源;③以全面实施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为核心,对入河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④地方政府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必须达标排放;⑤地方政府加大节水型企业投入,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⑥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黄河水资源保护的认识。(至少答出4个要点)
6.读污染物迁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根据图甲中污染物的迁移路线,填写图乙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
(2)图甲中造成的大气污染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避免火力发电厂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污染物,应在电厂附近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企业,以实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污染物的传播渠道。污染物生成后,可以通过水、大气、土壤和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一方面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后,可以通过大气降水,影响到土壤和河流,土壤就会含有有害污染物,而这些有害污染物就会被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吸收,这些农作物和牧草等被人、畜等食用后最终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污染物进入水体,影响到河流和湖泊及海洋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这些污染物最终为水产品所吸收积累,而这些水产品又最终为人类所食用,污染物质又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和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故造成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污染。 电厂周围避免大气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减少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排放;避免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减少燃煤废渣。故可在电厂附近建立硫酸厂和水泥厂(利用煤渣做原料生产水泥)。
答案:(1)大气降水 农作物 牧草 家畜 水产品
(2)可吸入颗粒物 酸雨
(3)硫酸厂 水泥厂
7.生活在城市的人习惯于清晨起来在公园、林阴道上跑步等锻炼身体,结合材料1、材料2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大气很稳定,对流运动减弱,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只能滞留在近地面。
材料2:如下图所示。
(1)人们选择清晨起来锻炼身体,是否科学?为什么?
(2)给人们推荐适合锻炼身体的时间,并让人信服。
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是对人们长期的一种行为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由材料2中三幅图可以看出,清晨存在逆温层且植物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污染物质浓度高,因此不适宜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应该选择在无逆温层,二氧化碳含量少,污染物浓度低的时间进行。
答案:(1)不科学。清晨,大气存在逆温层,此时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上空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扩散,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经过一夜的集中,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强,以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公园、林阴道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不适合锻炼身体。
(2)将锻炼身体的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一般来讲,随着气温的升高逆温层消失,地表附近大气污染物质浓度不断降低,而且随光合作用的增强,空气中氧气浓度在增大。
8.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公害”。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打算近几年全部淘汰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浆、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武汉大学提出了“以蔗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分解,剩余的部分也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1)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你认为会造成什么祸害?
(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对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据现在的国情,你认为该怎样处理为好?
(3)武汉大学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解析:本题以“白色污染”为切入点。考查塑料垃圾的危害及其合理的处理方式。普通地膜不溶于水、降解速度慢,留在农田会影响土壤肥力,使农作物减产。焚烧处理塑料制品,会产生污染气体,故应筛选出地膜碎片,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利用农作物秸秆、蔗渣浆、芦苇浆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其环保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废弃物,二是有效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1)普通地膜不溶于水,并且降解时间长,长期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的输送和农作物根系的发育,使农作物减产。
(2)不行。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烟尘,而且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筛选出土壤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种。
(3)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该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防止白色污染。
9.据专家预测: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
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
国家
城市
成分
美国
中国
全国统计(%)
巴尔的摩(%)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南宁(%)
金属
8.50
8.90
0.53
0.80
0.88
0.47
玻璃陶瓷
12.00
8.40
2.05
10.75
2.56
4.52
厨余垃圾
13.00
29.00
42.70
49.77
16.62
14.58
纸张
51.00
36.40
1.61
4.17
3.60
1.83
纺织品
3.00
-
0.47
1.46
0.50
0.60
塑料
4.00
7.30
0.40
0.61
1.46
0.56
其他可燃物质
3.00
-
-
-
-
-
惰性物质
5.00
-
42.24
32.44
74.38
77.44
其他
0.50
-
10.00
-
-
-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2)上表所反映的城市垃圾的最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城市垃圾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美国垃圾的__________物质多,可________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一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试举例说明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应从城市的生态功能角度去理解。第(2)题,考查了城市垃圾的特点。第(3)题,利用表中的信息可得出结论。第(4)题,答案较为开放,只要举出相关的例子即可。
答案:(1)B (2)品种多 数量大 变化大
(3)有机 回收或燃烧 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4)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 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约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甲处白色斑点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场”,其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漩涡”。
(1)描述“垃圾场”分布的大致位置。
(2)指出“垃圾漩涡”旋转的方向,并简要分析说明大量塑料垃圾在甲海域聚集的主要原因。
(3)概括说明控制甲海域“垃圾场”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或副热带海区中部)。
(2)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入北太平洋海域的塑料垃圾,被洋流带入北太平洋环流系统中。由于该系统处于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带中,中部海域风力小或无风,因此海洋塑料垃圾大多在洋流系统内部汇聚并缓慢地旋转。
(3)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依法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②加强对塑料垃圾的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③加强国际协作,共同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