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3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正常人体血液的总量,宣传义务献血的意义。
2.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3.根据各血液成分的正常含量,能看懂常规血液化验单。
4.学会制作血液涂片,尝试借助显微镜观察血细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液成分的正常含量。
难点:制作血液涂片,借助显微镜观察血细胞。。
教学器材准备:
75%的酒精、采血针、滴管、载玻片2片和显微镜。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述)食物中的营养被人体吸收后,通过小肠壁进入循环系统。
(设问)在循环系统中,这些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中去的呢?
(讲述)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流向全身。
【合作讨论交流学习】
(指导阅读)课本P130血液
(谈话)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多少?
2估算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人的血液总量约为多少?
3一个体重50千克的健康成人一般一次献血多少?这样做并不会影响健康。
4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和各种血细胞。
(多媒体显示)血液及血细胞
(实验)学习制作血涂片并观察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细胞?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如何?
(讲述)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指导阅读)课本P131第一段至第三段并圈划重点(红细胞的特点和功能、白细胞功能、血小板功能特点)
(谈话)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因含血红蛋白而使血液呈红色。运输氧气、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细胞大。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最小。可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阻止细菌入侵。
(讲述)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例……,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讲述)正常成年人在健康状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基本稳定。
当人的年龄、生活条件等发生改变或在患病时,血液中的血细胞含量会发生变化,例……。
医生常会参考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情况进行诊断。
(讲解)某病人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病人哪些指标不正常?可能得什么病?
(讲述)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
(讲述)综上所述,血液具有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防御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练习)[详见练习卷]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各成分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在身体中的位置。
2.说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熟悉心脏的工作原理。
4.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心脏的结构、三种血管的特点。
难点:心脏的结构。
教学器材准备:小鱼、湿纱布和显微镜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跳动的心脏。
(谈话)你的心脏的大致方位?
(设问)心脏有何作用?
心脏工作的能量来自哪里?
【合作讨论交流学习】
(讲述)心脏工作起来就象一只水泵,将血液泵入血管流向全身。
(讲解)读图4-24心脏外形,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一个人如果冠状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就会导致冠心病。
(指导阅读)图4-25心脏结构④左心室(心腔)与主动脉(血管)相连
(多媒体显示)心脏跳动
(练习)1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
2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而每个腔分别与血管相连。
①右心房(心腔)与上下腔静脉(血管)相连
②右心室(心腔)与肺动脉(血管)相连
③左心房(心腔)与肺静脉(血管)相连
(谈话)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讲演)当左、右心房同时收缩,左右心室舒张时,如图4-26,便会将心房的血压入心室,而房室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当左、右心室同时收缩,左、右心房舒张时,如图4-27,左心室便会把血液压入主动脉送到全身各部分,右心室便会把血液压入肺动脉送到肺部。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指导阅读)图4-28心房、心室舒缩时间的关系
(讲述)心脏每收缩和舒张1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如图所示,心脏收缩后能得到充分时间的舒张,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也有利于心脏持久地工作。
(多媒体显示)人体血液循环视频
(讲述)人体内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
(讲解)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管壁较厚,弹性大。
静脉: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管壁极薄,官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
(实验一)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血液流动的情况
①根据红细胞排成单行逐个缓慢通过,找到毛细血管
②再根据血液流向和管径大小来区别小动脉和小静脉
(实验二)动手做一做
①在你左手的前臂,找一条显现的静脉(青筋)
②用右手中指紧压住这条静脉,右手食指沿静脉用力向心脏方向推压一段距离。
③移开食指,中指仍紧压,别放松,观察静脉
④移开中指,你再观察静脉,此时的状态又说明了什么
(讲解)你可看到食指推压过的一段静脉干瘪下去,不充血,说明静脉中的血液不能倒流,移开中指后即可看到这段静脉马上充血,恢复正常,说明静脉中血液只能单向流动。
【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练习)[详见练习卷]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和血管。
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而每个腔分别与血管相连。
①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
②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③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
人体内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种。
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管壁较厚,弹性大。
静脉: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管壁极薄,官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
第四章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主要功能。
3.区别动脉血和静肪血。
4。知道心率、脉搏、血压的概念,学会测量它们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肪血。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和静肪血的转化。血压的测量。
教学器材准备:血压计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
【合作讨论交流学习】
(谈话)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血液循环: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血液地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指导阅读)课本P136图4-34血液循环模式图
(谈话)1体循环的途径?
2肺循环的途径?
3哪些心腔和血管内流动脉血(红色)?
(讨论)1流入左心室、左心房的血和流入右心室、右心房的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2假若血液离开肺后直接流向身体的其他部分,而不流回心脏,会有什么后果?
(讲解)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处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练习)有人脚受伤了,在上肢静脉注射药物要经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到达受伤的脚呢?
(指导阅读)P137“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发现”
(讲解)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成年人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分,正常范围60-100次/分。
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沿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的动脉受到压力,形成脉搏。脉搏与心率是相同的。
(教师演示 学生模仿)测脉搏的方法:把手指按在腕部的桡动脉处触摸。
(讲解)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最高的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的值叫舒张压。一般用分式表示人体血压。如14/9千帕,表示收缩压14千帕,舒张压9千帕。血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高血压: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低血压: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
(学生实验)课本P138“活动”用秒表测脉搏
(谈话)运动前后脉搏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练习)[详见练习卷]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主要功能。
区别动脉血和静肪血。心率、脉搏、血压的概念,测量它们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