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寓言四则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四则》,看看能获得哪些人生经验。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多次转卖,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作者简介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长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关于寓言字词注音赫拉( ) 庇护( )
爱慕( ) 添头( )
躇步( ) 跐蹈( ) hèbìmùtiānchúcǐ dǎo
合作探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赫尔墨斯为什么来到人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3、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1、赫尔墨斯为什么来到人间? 因为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价格,大有和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尊重些。3、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赫尔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的价格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思考:这则寓言生动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赫尔墨斯形象?课文寓意是什么? 生动刻画一个妄自尊大、爱慕虚荣者的形象。 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合作探究《蚊子和狮子》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通过这则故事,你懂得了哪些道理?1、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粘住。蚊子:冲、咬扬长避短
胜狮子:抓蚊子:吹、唱蜘蛛:抓骄傲自满
败2、通过这则故事,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对比探究比较《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1、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不同点:①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做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②描写方式:《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吕氏春秋》又称为《吕览》,是吕不韦集合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著作。全书二十六卷,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作者简介疏通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打井浇田待,等到打井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听到这件事讲述使知道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就去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派向回答的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合作探究1、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开端)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用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发展)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结局)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合作探究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①凡是都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③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④看待一件事,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⑤所有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写作方法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得”(得到、需要)两音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杞人忧天》 列子,名御寇,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作者简介疏通文意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担忧无,
没有依托,依附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
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
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他于是开导译文: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积聚的气体你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如果光亮,光辉应当译文: 那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
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怎么办都是踩踏的意思聚积的土块译文: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白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四方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译文: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什么故事?寓意是什么? 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 传统认为,杞人的做法完全是庸人自扰,无根据的担心。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合作探究2、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课文小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接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