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综合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综合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19 15: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中国新闻网2011年6月17日报道 连日来的强降水促使贵州、湖南等地出现罕见的旱涝急转,据不完全统计,洪涝已造成望谟县14人死亡,35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5 500公顷,洪水冲走轿车30余辆、摩托车500余辆,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灾害(  )
A.属人为灾害
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
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D.是战争造成的
2.材料中的灾害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毁灭 D.环境受到污染
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的是(  )
A.自然作用
B.人类活动
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
D.人类和人类社会
【解析】 本题组以时事材料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基本构成要素。材料中的灾害是由强降水造成的,其致灾因子为纯自然作用,主要造成的影响是财产损失,对于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答案】 1.B 2.B 3.D
4.关于下图中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滑坡、泥石流都发生在山区,读图可知该地7月份前后,滑坡、泥石流成灾频次都很高,说明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答案】 C
5.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直接造成的损失是(  )
A.人体伤残、死亡的生理伤害
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
C.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的损失
D.对道路、机场等破坏造成交通营运损失
【解析】 自然灾害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其直接损害包括人体伤残、死亡等生理伤害,也包括财产损害,而人体的心理伤害和由一损害导致另一个损害时,其为间接损害。
【答案】 A
(2016·济南质检)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6题,城市建设后,降水下渗减少,地下水有减少的可能;地表径流缺乏了植被的阻挡、吸收等作用,地表径流会迅速汇集起来而流出本城市;也正是如此,降水最多的汛期洪峰流量会增大;城市各种土地的含水少,可提供蒸发的水量少,所以蒸发量也小。第7题,城市建设后,自然土地地面多数变成了水泥或各种地砖地面,阻止了地表水的下渗,才使得地表径流的数量增大,流动速度加快,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过程缩短。
【答案】 6.D 7.C
8.环太平洋地带灾害集中的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②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山地地质灾害
③沿海地带多水文灾害
④暴雨集中,滑坡时有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环太平洋灾害带正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地带,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吻合,多火山、地震灾害。环太平洋灾害带又位于海陆交接处,受海洋灾害影响大,多风暴潮、海啸。
【答案】 D
商报北京消息:5月的乌拉特草原黄褐色的地表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洞。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统计,全区草原鼠害危害面积9 821.68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4 245.96万亩。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鼠害的危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B.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C.破坏森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
D.造成农作物减产
10.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解析】 第9题,鼠害的危害不仅是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而且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森林病虫害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第10题,灭鼠工作应该采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措施,A项会使鼠类抗药性增强,同时会杀灭其天敌。B项单靠人力捕捉远远不够,C项不利于生态保护。
【答案】 9.C 10.D
二、综合题(共40分)
11.(2016·福建三明5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咸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千米)和5.6级(震源深度10千米)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影响地震破坏性大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等)、社会经济因素(建筑物、人口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抗震措施等),结合材料中信息分析即可;第(2)题,减小地震灾害的损失,可从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 (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2.(2016·济宁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中新网2010年5月7日电 近日,中国多省市遭遇暴风雨,广东、湖南、江西、贵州、重庆等地出现了强降水,并引发洪涝。截至目前,这次灾害已造成25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100千公顷,因灾死亡65人,失踪14人,倒塌房屋0.99万间。
材料二 2007年7月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事件相关资料图
(1)简述我国夏季分布最广泛的灾害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图文信息,概括描述2007年7月我国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
(3)2010年5月,重庆发生风雹、暴雨后遭受了严重洪水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年来城市洪水危害不断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4)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二及我国气候特点分析可知,受季风气候及强对流天气影响,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灾害。第(2)题,从图中我国气象灾害类型及分布和灾情统计可知,我国气象灾害类型多,灾情严重。第(3)题,城市洪水灾害加剧,主要是城市化加快后,地面性状发生了改变,硬化面积加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加大。第(4)题,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流域水文水系特征、植被状况及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灾害类型:暴雨。
成因: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暴雨灾害;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强,易形成暴雨天气。
(2)灾害类型多、分布地区广;发生频率高、具有关联性;生命、财产损失重等。
(3)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硬化面积扩大,暴雨发生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加剧。
(4)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还可以从地形特征、水系特征、植被状况、人文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