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飞夺泸定桥》课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9 17:11:43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1.会认“渡、援”等12个生字,会写“党、派”等12个字,理解“宿营、心惊胆寒”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重点)援yuán党dǎnɡ派pài 淋lín泼pō宿sù 营yínɡ攻ɡōnɡ杀shā弹dàn雄xiónɡ召zhào调diào渡 妄 诡 饥 撤
瓢 疯 dùwàngguǐjīchèpiáofēng号召    诡计zhào guǐ 号弹更增援:
妄想:
击溃:
诡计:
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多用于军事)。
狂妄地打算。
造句:他妄想能逃过法律的制裁。
打垮;打散。
狡诈的计策。
造句:他早就识破了对手的诡计。关键:
狼狈:
工事:
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造句: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上课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造句:我今天外出遇到大雨,弄得狼狈不堪。
保障军队发扬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形容非常害怕。
造句:我独自一人在旷野里行走,突然听到了几声狼叫,我顿时心惊胆寒。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造句:黄果树瀑布坠入山谷,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
浩浩荡荡: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造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终于从快要倒塌的楼房里冲了出去。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水势壮阔的样子。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
造句:大部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准备痛击敌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红军北上,必须渡河。简要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敌人阻拦,四团受命。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日夜兼程,抢占先机。写红四团抢时间飞速前进,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6-8自然段)英勇作战,夺取天险。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泸定桥,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顺利渡河,奔赴前线。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继续前进。“飞”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
“夺”字突出了红军的勇敢。
“飞夺”的行动来源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结合课文说说“飞”和“夺”的含义。 本文记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试着说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增 援泼 水党 派进 攻1.读拼音,写词语。
zēng yuán dǎng pài pō shuǐ
jìn gōng yīng xióng hào zhào

sù yíng gōng dǎ
英 雄 号 召  宿 营攻 打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宿弹召sù宿营xiǔ一宿dàn子弹tán弹簧zhào召开shào召陵3.把词语补充完整。
(  )惊(  )寒 震(  )欲(  )
千钧一(  ) 奋不顾(  )
高(  )峻岭 水流湍(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水流得很急。(     )
(2)又高又陡的山岭。(     )
(3)爬过很多山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辛苦。
(     )
(4)水势壮阔的样子。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
(     )水流湍急高山峻岭翻山越岭浩浩荡荡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高声答话:“我们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座桥是泸定桥。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敌人的诡计早就被我军看穿了。战士高声答话,他们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课件31张PPT。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重点)
2.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从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来看,占领泸定桥面临着各种困难;泸定桥简直就是无法拿下的桥,而红四团硬要拿下,所以只能用“夺”字,有从敌人手里“抢”过来的意味,“占”或“取”字都没有这层意味。这三段是围绕“飞”字展开的。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来:
第一,二十多个小时需急行军240里,28日早上出发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第二,战士们不但要用顽强的意志克服饥饿、困乏、山高路险、天黑、路滑等困难,沿途还要击溃“阻击的敌人”。
第三,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也就是说一天一夜的时间,红四团走了240里路。这都体现了“飞”字。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课文是通过描写“飞夺”的过程来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的。
如“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突出了“飞夺”的必要性。课文是如何通过“飞夺”来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的?“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写出了抢时间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向桥下一看……涛声震耳欲聋”,写出了泸定桥的险要与夺桥之难。
“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1.一读:读课文,说说飞夺泸定桥有什么战略意义?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的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能否夺下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串珠问题:2.二思:红军夺桥有哪些困难?红军夺桥困难重重:第一,时间紧,路程远,而且天又下起了大雨;第二,敌人沿路阻击造成行军困难;第三,泸定桥桥险、水急,只有铁链,没有木板,叫人心惊胆寒;第四,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严密把守。3.三品: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首先,红四团赶到泸定桥后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其次,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然后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最后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4.四括:从夺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红军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第一,有坚强的领导;
第二,队伍上下团结一心;
第三,红军战士英勇无畏。飞夺泸定桥北上必经之路——起因——结果继续前进接受命令——发展勇夺泸定桥——高潮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勇往直前本文记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草帽计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
  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都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这时,蒋介石的一团反动军队从后面急急赶来。白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这支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白军毫不介意,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可敌人的飞机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这一回,一看地上的军队都戴着草帽,草帽上都印有红五星,顿时喜出望外。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地俯冲下来,对着这批“红军”,轰隆隆一阵狂轰滥炸,机枪横扫,直打得这一团白军血肉横飞,叫苦连天,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人人拍手叫绝,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刘克庄)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歇后语】1.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2.踩着高跷(qiāo)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3.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4.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 原本就简陋的铁索桥,又被敌人抽掉了木板,通过这样一座桥的困难可想而知。可是红军战士却奇迹般地夺桥成功了。红军战士这种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讨论:默读课文,说一说,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参考答案:(1)抢时间。①自然环境的困难(山高路险、黑夜大雨);②敌人造成的困难(沿路阻击);③红军队伍本身的困难(饥饿与疲劳)。
(2)夺天险。①泸定桥的“险”让人心惊胆寒,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②过桥的艰难衬托出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③穿过大火与敌人搏斗的激烈场面,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这些场面描写得真实生动,读来有如临其境、惊心动魄的感觉,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2位英雄( )着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拿背带冒攀说:复述第七、八自然段。点拨:复述时最好先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项复述。提纲:团长、政委亲自指挥—二连担任突击队—三连随后铺木板—冲到对岸被大火包围—奋不顾身激战—夺下泸定桥。一、下面每组加点字的读音中都有一个是错误的,请在错误读音的下面画“×”
1.妄想(wǎnɡ) 渡过(dù) 号召(zhào)
2.疯狂(fēnɡ) 饥饿(ji) 撤退(chè)
3.进攻(ɡōnɡ) 瓢泼(piāo) 杀害(shā)×××?????????二、读拼音、写词语。
lín tòu pō shuǐ zēnɡ yuán
sù yínɡ dǎnɡ pài yīnɡ xiónɡ淋 透 宿 营泼 水党 派增 援英 雄三、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
2.形容非常害怕。(     )
3.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事态极其危险。
(     )
4.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震耳欲聋心惊胆战千钧一发奋不顾身四、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明明,显然  ②清楚
1.他这个人公私分明,从不占国家便宜。(  )
2.这分明是在干涉我国的主权。(  )
②①﹒﹒﹒﹒五、按要求写句子。
1.红四团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了后面。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