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1.会认“匍、匐”等3个生字,会写“屡、毁”等8个生字。理解“屡次、惊天动地”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描写黄继光形象的词语。(重点)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黄继光(1931-1952):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屡lǚ摧cuī毁huǐ匍pú匐fú雹báo膛táng仇chóu屡次 摧毁 冰雹lǚ cuī báo鲜正黎明:
屡次:
摧毁:
匍匐: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一次又一次。
造句:芳芳屡次获得长跑比赛第一名,所以被学校推荐参加市里的比赛。
用强大的力量破坏。
造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敌人的阵地。
爬行。
造句:在野战训练中,战士们训练匍匐前进。海涛:
启明星:
惊天动地:
海洋上掀起的巨浪。本课指战士们冲向敌人的气势很大,像海上掀起的巨浪。
指日出之前,出现于东方天空的金星。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重大。本课指战士们的喊声很大。
造句:原子弹爆炸时会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战斗打响。综述上甘岭战役的激烈,以及夺下597.9高地时间的紧迫。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主动请战。写黄继光争取到炸敌人火力点的任务。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坚持战斗。写黄继光堵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夺取胜利。写战士们全歼敌人,占领了597.9高地。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说一说文中提到黄继光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精神?这篇课文主要写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试着说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1.读拼音,写词语。
lǚ cì cuī huǐ
pú fú bīnɡ báo
屡 次摧 毁匍 匐冰 雹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在朝鲜(xiǎn xiān)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我了解了许多鲜(xiǎn xiān)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2)仇(qiú chóu)彬是个纪检工作者,他仇(qiú chóu)恨那些贪污腐败的人。 √√√√....3.选词填空。
战斗 战役 坚定 坚决
(1)黄继光在上甘岭( )中光荣牺牲了。
(2)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 )了4天4夜。
(3)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 )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4)黄继光请战的态度非常( )。战役战斗坚定坚决4.把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 )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2)( )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 )会全部丢失。
(3)( )敌人的子弹像冰雹一样射向黄继光,( )他仍然慢慢靠近了火力点。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
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战士们占领了一个个山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继光注视着火力点。(扩句,最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敌人的火力实在太猛了。 我们的战士们一直没有攻下这个阵地。(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个山头被战士们占领了。 战士们把一个个山头占领了。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因为敌人的火力实在太猛了,所以我们的战士们一直没有攻下这个阵地。课件33张PPT。1.读课文,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重点)
2.感受黄继光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表达了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是动作描写。在如此艰难、受伤如此严重的情况下黄继光还在向前爬。“20米,10米”的数字描写,更加清晰地将黄继光前进的艰难及顽强的精神刻画出来。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继光的顽强和坚毅。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第一个感叹号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是出人意料的,后面两个感叹号着重强调了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他是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多么令人感动!连用三个感叹号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及作者对黄继光的称赞和深深的敬意。感叹号用法解密:巧妙运用感叹号什么是感叹号?
感叹号为标点符号的一种,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形式为“!”。
运用感叹号的作用是什么?
①用于感叹句的末尾。②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③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上了感叹号,表达出……语气,起到……效果。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是黄继光在负伤后第二次站起来。这一次他是在晕倒后醒来的情况下站起来的,其难度更大。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他势不可当的气势、热爱祖国的思想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黄继光英勇顽强,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是一个爱国主义战士,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读了本文后,你觉得黄继光是个什么样的人?1.一读:读课文,说说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向指导员请求任务的。进攻597.9高地的主峰时,受到了敌人火力点的疯狂阻击,如果不尽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黄继光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向指导员请求任务的。串珠问题:2.二说:说一说黄继光在冲向火力点的路上遇到的困难。①敌人疯狂射击,黄继光的两个战友一伤一亡,重任落在黄继光身上;②黄继光肩上腿上负伤严重;③扔出手雷,但只炸掉敌人火力点的半边;④时间紧迫。3.三思:黄继光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强枪口?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必须扫清战友们冲上高地的障碍。他感到战友们在期待着他,他想到的是祖国人民的重托。这时他身边也没有消灭敌人火力点的武器,只能用自己的胸膛来堵枪口。4.四探: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课文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先介绍了当时战场上的局势和黄继光所在营的任务;然后介绍了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难;接着作者详细记录了黄继光从“请求任务”到“英勇负伤”直到最后舍身堵住敌人的枪口、光荣献身的壮举;最后写了黄继光的牺牲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黄继光上级命令,夺下高地奋勇前行,堵住枪口进攻受阻,主动请战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歼灭敌人,占领高地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在朝鲜的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事,歌颂了黄继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件爆炸。显然,敌人已经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个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出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曹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淝(féi)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不败传说岳家背嵬(wéi)军、李世民的利剑玄甲军、明末真正的精锐夷丁突骑、成吉思汗的近卫军怯薛军、东晋门阀的雇佣兵北府兵。【中国古代的五支不败军队】课文渲染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出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也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他主动请缨时说的话,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舍身堵枪口的壮举,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1.想:速读课文,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再反复细读。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参考答案:“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句话写黄继光请战的情形。先写人物的动作,再写人物的语言。从动作和语言中感受到了他对敌人的恨、对战友们的爱,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他说的话既表达了他必胜的决心,也道出了他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2.说: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1)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2)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参考答案: (1)句是比喻句,“暴风雨”是喻体,是用来形容子弹多而密,从而突出黄继光的顽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句中“像海涛一样”是说明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气势不可阻挡。同时体现了战士们必胜的信念。
..........3.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点拨:黄继光的舍身堵枪口的行为令我们崇敬,在朗读时,我们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读,语调要上扬,铿锵有力,表现出形势的紧迫和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一、读拼音,写词语。
lǚ cì cuī huǐ pú fú
bīnɡ báo xiōnɡ tánɡ bào chóu屡 次摧 毁匍 匐冰 雹胸 膛报 仇二、为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①dàn 枪弹( ) ①zhònɡ 重复( )
②tán 弹簧( ) ②chónɡ 重任( )
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战役( )
A.需要出劳力的事 B.兵役 C.战争
2.启明星( )
A.开导 B.开始 C.陈述
①②②①CB......四、选词填空。
持续 继续 陆续
1.虽然这次考了高分,但是我不会骄傲,要( )努力。
2.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 )战斗了4天4夜。
3.电影结束了,大家( )走出电影院。
战斗 战争 战役 战场
4.1952年10月,上甘岭( )打响了。
5.这是朝鲜( )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6.许许多多的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 )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7.( )英雄黄继光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继续持续陆续战役战场战争战斗五、按要求写句子。
1.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冲上阵地。(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甘岭战役是阵地战。敌人的枪口被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 同学们像潮水一样涌向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