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华书局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教学设计
课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通过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3)通过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历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看右图:斯达汉诺夫,前苏联采煤工人,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创造采煤的最高纪录。在他的影响下,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那么,苏联人民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观看图片,进入探究新知阶段。 通过问题探讨法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师: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章。第一篇章 退一步探索新道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师:我们先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课件展示背景:见第4张PPT。教师补充: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国内有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也掀起叛乱,国外有帝国主义发动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出现三年内战时期(1918—1920年),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的社会经济政策。(2)内容:①农业:②工业:③商业: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实行的特殊的临时性的社会经济政策,这项政策有什么影响呢?(3)评价:教师明确:a.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敌人,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中央贡献。b. 随着国内革命威胁的消失,农民不再拥护这项政策。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师: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明确: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苏俄又实行了什么政策呢?2.新经济政策:(1)背景:教师明确: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②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2)时间:(3)标志: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呢?(4)内容:①农业:②工业:③商业:师: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呢?④特点:教师明确: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引导非社会主义成分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3.苏联的建立: 师:苏联建立的时间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苏联的成立与发展,见第10页PPT。教师补充: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的首都是莫斯科。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比较两种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课件展示图表:见第11张PPT,比较两种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教师明确: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过渡: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是怎样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第二篇章 苏联速崛起成强国师:我们先认识一下斯大林吧!课件展示图片:斯大林,见第13张PPT。教师补充: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而努力奋斗。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二、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成就呢?1.社会主义工业化:(1)措施:教师明确:①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②1928—1937年,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师:苏联采取这些措施后,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呢?教师明确: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教师明确: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2. 苏联为了避免落后挨打,要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师:我们去看看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图片吧!课件展示图片:苏联“一五计划”重点项目,见第16张PPT。师:为了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2.农业集体化:(1)目的:(2)方法:教师补充:(1)目的: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2)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3)成果:教师明确:①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运动结束。②消灭了农村的剥削制度,为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相当数量的资金积累。课件展示图片: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见第18张PPT。教师补充: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师:理想与现实从来不能等同,可是苏联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却把理想与现实演绎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做到了,而且是那么成功,如同一个神话。是什么使苏联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豪情万丈,见第20张PPT。1.斯达汉诺夫以冲天的热情工作6小时,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2.甜菜种植员玛丽以每英亩21吨的产量创出了新的记录。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过渡: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具有开创性,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是什么弊端呢?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第三篇章 斯大林模式现弊端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师: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背景是什么呢?教师补充:它是在苏联外有资本主义世界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的情况下形成的。师: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呢?(2)标志:(3)特点:教师补充: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师:斯大林模式有什么作用呢?(4)作用:师:回答得很好。我们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来了解吧!课件播放视频:斯大林模式,见第23张PPT。师:我们观看视频后,对斯大林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有哪些弊端呢?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政治:(2)经济:教师明确:政治:权力高度集中,领导干部由上级委派,终身任职,不受群众监督,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现象。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手工业严重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呢?教师明确:1. 利: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弊: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等。2. 启示:① 我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 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教师明确: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巩固提升。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农业 C.轻工业 D. 商业 答案:A2.1937年,苏联的工业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3.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领导人物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马克思答案:B4.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答案:D5.右图是一幅反应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6.“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回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齐读第一篇章名称。学生观看课件内容,熟知背景。生:实行余粮收集制。生: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生: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生:1921—1927年生: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生: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生:允许多种经济并存,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生:允许自由贸易,实行商品买卖,废除实物配给制。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生:1922年。学生观看图片。学生观看图表,思考问题。齐读第二篇章名称。学生观看图片。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观看图片。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观看图片。学生朗读。学生互相讨论。齐读第三篇章名称。生: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生: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学生观看视频。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所学回答。学生结合所学回答。学生结合图片回答。学生结合材料回答。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制定的情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所了解。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设历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对第二篇章形成整体感知。学生对斯大林的主要活动有所了解。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能力。学生能对第三篇章形成整体感知。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战胜重重困难,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了由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过渡,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观看课堂小结内容。 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板书 1.共产主义政策:列宁对社会主 背景、内容、评价:义道路的探索 2.新经济政策:背时间、标志、内容、作用3.苏联的建立苏联的社 1.社会主义工业会主义建 苏联二三十年 措施、成果设的成就 代社会主义建 2.农业集体化:目的设成就 方法、成果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 标志、特点: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经济 学生默记板书内容。 有利于学生概括、记住所学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历史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下
导入新知
请看右图:斯达汉诺夫,前苏联采煤工人,他以冲天的劳动热情创造采煤的最高纪录。在他的影响下,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那么,苏联人民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斯达汉诺夫
新知讲解
第一篇章
退一步探索新道路
新知讲解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
也掀起叛乱
帝国主义发动对苏俄的武
装干涉
一方面,加强红军建设
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年内战(1918—1920)
新知讲解
①农业:
②工业:
③商业:
(3)评价:
实行余粮收集制
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2)内容:
a.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敌人,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中央贡献。
b. 随着国内革命威胁的消失,农民不再拥护这项政策。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新知讲解
读一读: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新知讲解
(1)背景:
2.新经济政策:
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②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
(2)时间:
(3)标志:
1921—1927年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新知讲解
①农业:
②工业:
③商业:
④特点: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私人企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内容:
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引导非社会主义成分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允许自由贸易,实行商品买卖,废除实物配给制
新知讲解
(5)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尝试。
3.苏联的建立: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新知讲解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新知讲解
知识探究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工业 国有化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比较两种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知讲解
第二篇章
苏联速崛起成强国
新知讲解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而努力奋斗。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斯大林
新知讲解
二、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社会主义工业化:
(1)措施:
①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果: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②1928—1937年,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cnjy.com
新知讲解
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你知道吗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2. 苏联为了避免落后挨打,要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新知讲解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苏联
“一五计划”
重点项目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新知讲解
2.农业集体化:
(1)目的:
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2)方法: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①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运动结束。②消灭了农村的剥削制度,为工业化的开展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相当数量的资金积累。
(3)成果:
新知讲解
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新知讲解
理想与现实从来不能等同,可是苏联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却把理想与现实演绎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做到了,而且是那么成功,如同一个神话。是什么使苏联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新知讲解
豪情万丈
读一读:
1.斯达汉诺夫以冲天的热情工作6小时,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
2.甜菜种植员玛丽以每英亩21吨的产量创出了新的记录。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新知讲解
第三篇章
斯大林模式现弊端
新知讲解
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
(1)背景:
(2)标志:
(3)特点:
(4)作用:
它是在苏联外有资本主义世界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视频:斯大林模式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政治:
权力高度集中,领导干部由上级委派,终身任职,不受群众监督,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现象。
(2)经济:
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手工业严重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知讲解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呢?
1. 利:对苏联的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弊: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等。
2. 启示:① 我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 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分组讨论
新知讲解
归纳总结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巩固提升
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
A.重工业 B.农业 C.轻工业 D. 商业
2.1937年,苏联的工业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C.制定工业化总方针后 D.斯大林模式形成后
A
B
巩固提升
3.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领导人物是 (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马克思
4.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
D
巩固提升
5.右图是一幅反应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C
巩固提升
6.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特点是什么?
(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课堂小结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战胜重重困难,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了由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过渡,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板书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社会主义工业化:措施、成果
2.农业集体化:目的、方法、成果
1.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评价
2.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标志、内容、作用
3.苏联的建立
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特点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经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