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2-19 20: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西晋的建立1. 背景:
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2.建立: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3.西晋的统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司马懿晋武帝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司马懿奉命辅佐魏国年幼的皇帝司马懿逐渐控制魏国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控制魏国大权司马懿的两个儿子死后,他的孙子废掉魏国皇帝,建立西晋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西晋快速灭亡原因1、统治集团腐朽,
2、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
3、八王之乱使西晋国力衰弱
4、内迁各族乘乱反晋王衍,历任中领军、尚书令,职务很高,却不干实事,“口不论世事,唯咏玄虚”。……西晋的官员们“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当官的不干实事,办事又不认真去办,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每天乐此不疲的就是清谈《傻瓜皇帝》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
大臣:启奏陛下,近几年闹灾荒,各地都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司马衷:“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背景: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同姓诸王,又派遣他们据守州郡重镇。
含义: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二、八王之乱1. 背景: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且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且掌管民事,势力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等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强烈反抗,起兵反晋。2.爆发: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其在位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主要地点:洛阳一带
4.影响
1)“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敕

川  阴

下天


庐笼


野天




茫风





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敕勒歌》上方的歌曲反映了什么?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时期:东汉、魏、晋时期2 路线 1)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3 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4 “十六国”的出现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氐族的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王猛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