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 第五单元 16 猫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 第五单元 16 猫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7 1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猫郑振铎图片欣赏:课题图片欣赏:图片欣赏:图片欣赏:2 猫郑振铎(duó)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体验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 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散文集《山中杂记》。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 虐待
红绫 相称 怅然 惩戒 凝望 蜷伏
诅骂 怂恿 妄下定语
读准字音sǒng yǒnglíngchàngchènníngchéngzǔ
wàng
quánnǜe整体感知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来)从隔壁要来舅舅家抱来张妈捡来的 花白 黄色花白很瘦不好看毛被烧脱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不活泼忧郁懒惰肥胖理解课文内容,填表格:宠物宠物若有若无都不喜欢病死亡失冤死一缕酸辛怅然愤恨难过
愧疚 (二) 细读课文,体会技巧1、三次养猫经历,哪次详写?哪次略写?这样安排的道理?2、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深刻,找出相关语段分析品味。
品一品,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说一说它好在哪里,让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二) 细读课文,体会技巧2、描写语段示例: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运用比喻、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猫的颜色、可爱、活泼的状态,表达了对它的喜爱及与它玩耍时的乐趣。 (二) 细读课文,体会技巧2、细节描写语段示例:
(2)、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通过“树上——墙上——街上”活动地点的变化,还运用“跃”、“跑” 等动作描写,突出了猫的活泼、好动、顽皮。2、细节描写语段示例:
(3)、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二) 细读课文,体会技巧抓住动作、神情描写,突出猫的机警、灵活。传达出“我”的喜爱之情。3、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伏笔: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作者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事或物做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3、找出伏笔句子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
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与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耐人寻味语段示例:
“至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情感体味:
这些耐人寻味的语句,往往蕴含着作者不愿言表的更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不能忽视语句之间的细微差异。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偷猫的人太气人,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最后猫也死亡了,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忧郁懒惰可怜猫,
少时被弃大无好。
受冤客死别家瓦,
只因凝望芙蓉鸟。 什么因素导致我妄下断语? (三) 质疑探究,剖析内蕴怎样理解“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忏悔之意?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赞扬了)______感情(品质,精神等),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启示 (五)练笔提升,一课一得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
对于本文的______________,
我想说: 。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拓展延伸——加深体会推荐阅读书目:
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