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课时,重基础,有意图)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课时,重基础,有意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A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19 22: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两课时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瘫、痪、侍、捶、憔、悴、膳、豌、诀”9个一类字,会读“瘫、痪、侍、捶、憔、悴、膳、诀”8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景物描写理解句子含义,进而感悟深沉无私的母爱,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这种情感的体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熟练运用“要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继续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文中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抓住关键字体会人物情感。
5、能够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的人物或令人感动的情节。运用本文学到的细节描写方式写一个表现父爱或母爱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通过对字、词、句的品析体味人物情感。
教学难点:1、结合史铁生的人生境遇,借助景物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情感。
2、运用本文学到的细节描写方式写一个表现父爱或母爱的片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多媒体、学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瘫、痪、侍、捶、憔、悴、膳、豌、诀”9个一类字,会读“瘫、痪、侍、捶、憔、悴、膳、诀”8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熟练运用“要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通过联系文章写作背景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检测预习??扎实基础
1、教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①生字检测(教师叫写学生易错的词语);
②对子同学相互批阅,举手汇报得分情况;
③组长组织交流,逐组进行 “错字盘点”,教师随即点评,注意区分。
“侍”的读音是四声, “诀、决”“侍、待”字形的区别。
(设计意图:因为高年级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独立识字能力)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呈现两段文字,请学生朗读:
“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个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你们读后,觉得写这话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这篇文章正是写于作者最艰难、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通过课前预习和阅读以上两段文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作者的生活离学生很远,创设上述的阅读情境,能带领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体会当时作者的心境。)
三、明确目标???确定任务
指读学习目标,
教师强调本节课重点任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读、教师强调重点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明确学习任务。)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对子同学对读,并相互点评。
2、集体读: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参加班上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对读、集体读检验学生预习过程中朗读情况,也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奠定基础。)
五、尝试探究??例中学知
1、多媒体出示探究题:
本文讲述了我双腿瘫痪以后,变得( 暴躁无常)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起因);身患绝症的母亲体贴入微、真挚无私地照顾(我)(经过);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重新燃气生活的(信心)。(结果)
2、合作探究:
① 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有序讨论交流;
②记录员及时在自己学案上作好记录;
③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环节旨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学习支架,概括文章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预设交流结果:
1、教师至少挑选两个小组在班内展示,其余小组倾听、质疑、补充。
2、教师点拨:
①遇到故事情节比较明显的文章可以用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时注意两点:语言简洁;内容全面,重点找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此环节旨在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教师的恰当点拨对学生的认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实践悟理,拓展提升
1、布置实践活动:请你运用刚才学过的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默读《无言的父爱》一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
要求:
①给2分钟自己读书思考时间,在学案上做简单的记录。
②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班内展示。
2、组织交流展示:
主要内容:《无言的父爱》主要讲父亲无力购买价格昂贵的玩具来满足孩子的要求;(起因)陆续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日夜辛苦劳动;(经过)在父亲和孩子共同努力下造了一间木头玩具屋。(结果)
(设计意图: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运用用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八、归纳总结,盘点收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做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九、布置作业,巩固训练
课下阅读《金翅雀》,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可以这样概括:
1、先在语文课本上勾画出小男孩找鸟窝的语句。
2、借助导学案上的提示进行概括。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巩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而形成一种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文中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抓住关键字体会人物情感。
2.感悟深沉无私的母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这种情感的体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能够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的人物或令人感动的情节。?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在双腿瘫痪后变得怎样?
(设计意图:直入主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整体感知人物形象,为品读奠定基础。)
二、明确目标,确定重点
学生读目标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学习任务:
①继续学习综合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或品质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并学会运用以上细节描写方式刻画人物。???
②能够有理有据地评价文中的人物。
③能够把体悟出的情感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课前明确学习任务,旨在课上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三、尝试探究,例中学知
教师出示探究题:
1、请同学们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把面对我的悲观、绝望,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等行为表现的语句圈划出来,在勾画语句旁做上批注。
提示:我从(?????)一句中,体会到了母亲(??????),我是抓住了(?????)关键词体会出来的,这一句是对母亲(??????)的描写。
2、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预习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浏览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细节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并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体会其它细节描写当中。)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例中学)
过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相关的语句进行品读。下面就分享你们的收获(教师点出重点体会语言描写句段)
1、小组展示交流。
2、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预设:
动作描写: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引导学生抓住“躲、偷偷、悄悄、红红”等细节描写来体悟母亲细腻入微的母爱。)
语言描写:
(2)“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引导学生抓住“总是”一词体会母亲对我的处境的担心。)
语言及动作描写: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引导学生抓住母亲“扑”“抓”的动作及母亲的语言,体会母亲对我的极度担心,希望我能鼓起对生活的信心。)
4、教师相机指导,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在点拨学生抓关键词品悟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借助读展示体悟的程度。)
五、实践感悟,巩固所学(实践悟)
过渡语:.母亲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即便她已经病入膏肓。
1、出示实践悟探究题:
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把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等行为表现的语句圈划出来,在勾画语句旁做上批注。
出示重点语句: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语句: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写出了母亲当时的表情和神态的变化,其爱子之情跃然纸上。)
(“挡”体现了母亲不想让“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叶而伤感。“央求”去看菊花,是想让儿子散散心,好好活下去。)
(2)“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母亲“喜出望外”是因为“我”答应去看菊花,母亲以为我的心情变好了,感到高兴。)
(3)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不忍心让瘫痪的“我”“触字”伤情,尽量不提与“腿”有关的让“我”敏感的字眼。)
2、感情朗读。
3、学生谈体会。
4、教师相机点拨,总结方法。
六、归纳总结,盘点收获
1、学生围绕目标谈收获(用思维导图画出来)
2、教师点拨:刻画人物形象时,恰当的细腻的动作、语言、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后要学会运用。
(设计意图:再次总结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时的作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收获,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运用跳读的方式找到文中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句段,挑选其中一处体会这样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景物描写理解句子含义,进而感悟深沉无私的母爱,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这种情感的体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运用本文学到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写一个表现父爱或母爱的片段。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1.回忆《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出示: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与(????????)。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
2、回忆上节课品悟人物性格时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方式来刻画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内容、人物描写方法,为本节课结合创作背景及景物描写理解、感悟情感奠定基础。)
二、明确目标,确定重点
??学生读目标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学习任务:
1、通过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及景物描写理解句子含义,进而感悟深沉无私的母爱,体悟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这种情感的体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运用本文学到的细节描写方式写一个表现父爱或母爱的片段。
(设计意图:课前明确学习任务,旨在课上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三、探究写法,例中学知
导语:又是秋天,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母爱。
1、出示最后一个文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在灿烂的菊花中,“我”读懂了母亲当初没有说完的话,读懂了母亲那句“好好儿活”,“我”究竟懂得了应该怎样好好活?(引导学生从描写菊花的句子中去体会。)
3、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汇总
5、全班展示交流,总结作者的写作方式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6、激情朗读。
7、教师点拨:史铁生先生在《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文末,运用景物描写,抒发了对母亲深切地怀念和因母爱而获得直面苦难的勇气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合作交流、激情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感悟中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实践感悟,巩固提升
过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抒发了情感,其实史铁生的好多作品中都有这样的写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我们第二课时阅读的那篇《我与地坛》,请同学们阅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学完成以下小题:
1、出示题目:
(1)用横线勾画出这一段描写的具体景物。
(2)结合上文及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体会这段文字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
4、全班展示汇报:
5、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方法。)
四、迁移运用
过渡:“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方法,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情感,能让我们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就尝试着运用以上写法来写一个片段吧。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每一天我们都在感受着来自父亲、母亲的爱,请你选择一件典型的事情,运用我们本课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个表现父爱或者母爱的片段。
(设计意图: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实践读写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第三课时预习导学案
课前预习导学:
1.回忆《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课文讲了(???????)事,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怀念与(????????)。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
尝试探究:
1、在灿烂的菊花中,“我”读懂了母亲当初没有说完的话,读懂了母亲那句“好好儿活”,“我”究竟懂得了应该怎样好好活?
巩固拓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每一天我们都在感受着来自父亲、母亲的爱,请你选择一件典型的事情,运用我们本课学到的细节描写方式及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个表现父爱或者母爱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