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章末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章末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20 09:0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征的是 (  )
A.灾种特点——种类多、频次高
B.分布特点——分布范围广
C.地域差异特点——地域差异显著
D.灾种特点——现代火山活动频繁,地震频发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
A.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界处,灾害多发
B.经济快速发展,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
2010年是最近10年来我国地质灾害灾情最重、重大灾害事件最多、死亡失踪人数最多的一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 670起,造成人员伤亡的382起,致使2 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读图完成3~5题。
3.①~④中,发生地震灾害的可能性最低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③地很少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根本原因是 (  )
A.远离板块交界处,地壳稳定
B.远离海洋,降水较少
C.地形平坦,缺少形成滑坡、泥石流的地形条件
D.土体结构松软,缺少石块等碎屑物质
5.①~④中,相同烈度的地震造成损失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读图完成6~8题。
6.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海洋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7.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8.华北平原暴雨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A.降水多 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10.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准噶尔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1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4.7度,东经97.9度,震源深度约1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县城电力、通讯中断,天缘超市、永胜宾馆及多处民房倒塌,城区大部分围墙倒塌。截至10日23时30分,已经造成25人死亡,250人受伤,其中134人重伤。房屋倒塌1 039户、3 147间,严重损坏4 994户、22 054间,轻度损坏7 532户、24 950间。据此回答13~14题。
13.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14.此次地震在当地农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15.下图为自然灾害与中国奶牛业发展示意图,关于草场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
B.草原水灾、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
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
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16.读“国家海洋局2010年2月24日16时发布风暴潮Ⅲ级警报图”,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
(  )
A.热带风暴潮 B.温带风暴潮
C.寒带风暴潮 D.季风风暴潮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17~18题。
17.自2009年冬至2010年3月,阿勒泰地区与常年相比可能 (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18.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
①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②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③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④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鼠类除了盗取粮食外,还会造成 (  )
①农作物减产 ②破坏森林和草场 ③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 ④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20.森林病虫害多发的危害有 (  )
①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②森林工业经济损失严重
③森林枯死,林木生长量减少 ④病虫害蔓延,严重威胁农作物生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哪里?为什么?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暴发时,应如何躲避?
(3)夏季在山区露营时,如何选择露营地才能有效防止泥石流的侵害。
(4)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造成约24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人民币)。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截至4月17日,地震已造成1 144人遇难,损失预计达8 000亿元。分析地震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2.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中反映了近几十年我国旱情在不同区域、
不同季节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⑤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5)“四季无寒暑”是⑤区气候的写照,试分析其原因。
23.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24.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影响上图中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何突出特点?
(2)上图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哪一种?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国家之一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的人为原因。
答案
1.D 2.A 3.C 4.C 5.D 6.C 7.C 8.B 9.A 10.C 
11.D 12.A 13.C 14.B 15.C 16.B 17.D 18.D 19.D 20.A
21.(1)云贵高原。夏季暴雨诱发;坡陡谷深(山区)、岩石破碎;地震导致岩石松散破碎引发泥石流;人类不当的活动破坏植被、开挖山脚、乱采滥挖乱堆等。(答三点即可)
(2)沿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高处跑;要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躲避。(答两点即可)
(3)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4)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灾情严重;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震引起的死亡人数不断下降,而经济损失上升。
22.(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均最高(或②区的B和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4)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
(5)冬季风因地形的阻挡难以到达,气温比同纬度气温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
23.(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24.(1)旱涝。连锁性。
(2)地质灾害。
(3)①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②国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③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④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答三点即可)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