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综合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综合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20 09: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2分)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4分)
解析:第(1)题,据图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应对该区域滑坡多发的措施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固稳定变形土体等工程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2.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哪里?为什么?(4分)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爆发时,应如何躲避?(4分)
(3)夏季在山区露营时,如何选择露营地才能有效防止泥石流的侵害?(3分)
解析:第(1)题,可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归纳。第(2)、(3)题,可从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分析,山谷是泥石流和洪水运动的地区。
答案:(1)云贵高原。夏季暴雨诱发;坡陡谷深(山区)、岩石破碎;地震导致岩石松散破碎引发泥石流;人类不当的活动破坏植被、开挖山脚、乱采滥挖乱堆等。
(2)沿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要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躲避。
(3)不要选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3.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中反映了近几十年我国旱情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3分)
(3)⑤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3分)
(4)“四季无寒暑”是⑤区气候的写照,试分析其原因。(3分)
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可回答。第(2)题,②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夏季风还未影响本区,因此降水少;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蒸发旺盛,造成②区春旱严重。夏秋季节,③区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降水少,形成伏旱。第(3)题,⑤区位于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第(4)题,由于该地地势较高,纬度较低,冬季风影响弱,气温高;夏季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故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1)②区。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均最高(或②区的B和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
(4)冬季风因地形的阻挡难以到达,气温比同纬度气温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
4.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热带气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广东省位于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4300千米,是中国热带气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每年因热带气旋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根据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下图为1951~2006年初旋(a)和终旋(b)登陆位置的时间序列图。
说明:纵坐标1—8分别代表海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浙江、上海和江苏等省区。
材料2:下图表示1949~2006年登陆各省初旋(a)和终旋(b)各月所占百分比以及不同长度台风季(c)的分布。
材料3:台风灾害链是指台风发生之后,由它诱发的其他自然灾害事件,如狂风灾害链、风暴潮灾害链、暴雨灾害链等。下图表示台风产生的狂风灾害链成灾的系列情况。
(1)根据材料1,1951~2006年初旋主要登陆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位置集中在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终旋登陆范围则向__________扩展到__________。(4分)
(2)根据材料2,对比六省区分析发现,近58年来初旋__________(省区)最晚;海南终旋比例最高出现在__________月份。(2分)
(3)根据材料2,对比六省区分析发现,台风季长度平均最长的是__________(省区),平均最短的是__________(省区)。影响中国台风季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填入字母代号)。(4分)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气相互作用 D.人类活动
(4)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台风造成的风暴潮所形成的灾害链。(4分)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3)题,可以从材料1和材料2中获取相关的信息。第(4)题,应体现出各种灾害之间的联系。
答案:(1)广东、海南和台湾 台湾海峡及其以南(或东南沿海) 北 浙江(上海)
(2)浙江 9
(3)广东 浙江 BC
(4)风暴潮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内可使海堤决口,海水倒灌侵入城镇乡村,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海水淹没农田,污染淡水资源,破坏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台风巨浪严重影响海上捕捞和海洋开发,危害渔民和海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风暴潮形成的特殊沉积过程,造成沿海港口的淤积,对海洋运输产生影响;由于风暴潮使海面水位升高,如果沿海堤围不牢或高度偏低,则会引起海水倒灌灾害,海水倒灌造成的土壤盐渍化也给沿海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后果。

5.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气候是自然环境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展,已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很多方面。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鲁西和豫北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之一。但受大气环流和周围地形的影响,这里是春旱的多发区,影响了夏粮作物的生长;秋季作物生长也同样深受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寒潮和台风入侵路线的方向。(1分)
(2)图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南方地区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图中气象灾害大致发生在同一季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影响范围较大的气象灾害是由__________天气系统发展所致,我们对此应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鲁西、豫北地区一般年份形成春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该地对农业采取抗旱保收的措施叫__________,采取这种措施抗旱的原因是__________;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好处是__________。除了这种措施,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知识及区域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答案:(1)略。(寒潮指向东南,台风指向西北)
(2)寒潮 干旱 暴雨 洪涝 台风
(3)暴雨 洪涝 台风 热带气旋 利用气象卫星、雷达进行监测、预报;加固堤坝,加固建筑物、户外装饰、广告牌等
(4)春季鲁西、豫北一带降水少、风力大、升温快、蒸发旺盛,形成春旱 套种 麦收前耕地被植被覆盖,水分蒸发少,土壤墒情相对较好,使作物有较好的出苗率 能较充分地利用光、热等气候资源 培植耐旱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建设防护林等。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表示了我国部分地区两种水文灾害严重的地区,一种是洪涝,另一种最有可能是________。(1分)
(2)图中A处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该处历史上虫神庙较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图中B处常见害鼠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区鼠类危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的类型及其关系,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图中A处多洪涝灾害,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暴发,历史上人们崇拜虫神较盛行。
答案:(1)风暴潮
(2)小麦锈病 棉铃虫病 历史上A处蝗灾较多,人们崇拜虫神较盛行
(3)褐家鼠 小家鼠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7.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毫米。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4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4分)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较早登陆,冷暖气流交会次数多,气流不稳定,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冰雹的危害主要从损伤农作物、击伤人畜、损毁建筑物等方面思考。防御雹灾主要从加强预警预报、人工防雹等方面思考。
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8.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8分)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解析:第(1)题,台风中心是低压,台风中心过境前A地气压降低,过境后气压升高;台风到来时伴随狂风暴雨,过境后风速减小。第(2)题,台风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A地位于沿海,地势低平,台风在该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是风暴潮;B地位于山地,台风带来的降水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护坡固坡、植树种草等。
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工程措施: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9.结合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多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省,该省区灾害点数约为________,主要分布在该省的________和________。(2分)
(3)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______地区发生特大型山崩最少。(1分)
(4)我国中南地区发生的山崩、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1分)
(5)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解析: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其成因。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一般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地形,地形上坡度陡险、山谷深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二是植被覆盖情况,植被覆盖好的地方一般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因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三是岩石状况,岩石比较破碎、松散的地方易发生泥石流;四是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的地方易引发泥石流。
答案:(1)西南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覆盖差;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多暴雨或冰雪融水的影响
(2)四川 102 西部地区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东部地区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3)华东
(4)东部地区的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
(5)开山采石,必然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须慎重。
10.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影响上图中I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什么?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何突出特点?(2分)
(2)上图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哪一种?(1分)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严重国家之一的原因。(3分)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的人为原因。(3分)
解析:第(1)题,Ⅰ地区为黄淮海平原地区,旱涝灾害频繁。Ⅳ地区多地质灾害,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第(2)题,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第(3)题,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海岸线漫长并处于两大地震带交会处,使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第(4)题,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是近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多的主要原因。
答案:(1)旱涝。连锁性。
(2)地质灾害(地震灾害)。
(3)①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②国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③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④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答三点即可)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