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沙漠里的“船”》说课稿
一、说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能给课文换题目,进一步理解“沙漠里的船”的含义。
3.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以及在沙漠里骆驼能帮人们做很多事,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根据课文的内容填写表格,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产生爱动物的感情。
2.理解“沙漠里的船”的含义。
三、说学情、教法学法:
由于我们的语文课文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但是由于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是不相同的。这样,我们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由题眼“船”入手,辐射全文。“生理特点——特殊本领——用途”,清晰的文章脉络会使本课的教学环节十分清晰。主要是围绕问题为什么把骆驼称作“沙漠之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练笔。
四、说教学策略:
本课可以采用“问题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从而获得知识。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每一次读前,教师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着重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说教学流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谜语导入,激趣学文。
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依据这以教学理念,在本课教学伊始,我采用谜语导入新课学习,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学习骆驼的生理特点及作用
提示方法。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通过两个问题: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方便下面的学习。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边看图边问学生:骆驼生活在哪里?你看到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的?(学生可能回答:沙漠一望无际,气候干旱,很少下雨,缺水,气温变化大,时常刮大风,卷起黄沙,沙漠地带植物稀少,动物也不多。)
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呢?请学生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想想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学生自己读懂的基础上,教师运用课件,有条理地列出骆驼的生理特点及作用,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认识。
(三)学习骆驼的特殊本领
通过精读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简要地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说明它适于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让学生知道课文分两部分写。第一部分写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是按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的。第二部分写骆驼的用处和它与人们的关系。由于作者对骆驼很熟悉,所以能抓住骆驼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又由于作者观察仔细,而且有顺序,所以文章写得有条有理。
(四)品读感悟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课文题目采用了比喻的方法称骆驼为“沙漠里的船”,形象生动。文中采用准确的语言,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以及在沙漠中骆驼能帮人们做好多事,因而人们称它为“沙漠里的船”,照应课题。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