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章末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章末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20 09: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宣传周内,全国中小学校、城乡基层社区将组织开展主题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防汛应急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据此回答1~4题。
1.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属于 (  )
A.工程性防御
B.非工程性防御
C.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
D.以上选项都不对
2.下列防护林工程以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是 (  )
A.沿海防护林体系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C.平原防护林体系
D.城市绿化带
3.“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4.实施减灾防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 (  )
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
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
D.四川盆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据此回答5~7题。
5.关于此次日本地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此次地震为浅源地震
B.东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中距陆地近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与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
6.地震灾害发生时,最佳逃生方式是 (  )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逃到室外
②若在车站、商场内,应迅速离开危险的区域
③若身处楼房,应迅速从电梯下楼逃生
④若身处街道上,应护住头部,远离高大建筑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7.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
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影响
减灾防灾的核心是“减”,即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损失。为此,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据此完成8~11题。
8.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有 (  )
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②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③在高山陡坡修筑梯田 ④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②严禁开发山区 ③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 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泥石流是山崩的一种形式,常造成山区严重灾害。若要设计泥石流预警系统,则下
列哪项因素可作为预警的主要根据 (  )
A.气压 B.风速
C.雨量 D.温度
11.目前防御台风、地震、寒潮等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营造防护林 B.修筑防洪堤
C.加强监测预报 D.沿海居民内迁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害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则该基
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13.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日报网2012年6月6日讯: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气象部门6月6日向民众发出警报,称未来几天泰国所有地区将迎来降雨,部分地区会遭遇强降雨袭击。气象部门警告各地民众做好抵御洪水准备。据材料完成14~15题。
14.对于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 (  )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 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④准备逃生物资
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5.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者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 ②划船去救人 ③游泳去救人 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1年入汛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次,江南、华南、西南、东北和江淮等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汛情发生早,洪涝灾害种类多,受灾程度重。为准确了解灾害,人们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16~18题。
16.要准确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  )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17.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的是 (  )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
B.把房屋建在高处,修筑河堤
C.加强全流域的绿化,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壮大经济实力
18.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  )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
C.观测洪水受灾的面积
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据此完成19~20题。
19.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
A.推测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状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0.叠加2006年与2010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能够 (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了解退耕还湖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材料二 下面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和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1)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早期救援工作中启动的应急交通方式主要是哪一种?试分析其合理性。
(2)影响灾中应急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根据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判断,2010年2月,在渤海沿岸遭遇了三十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情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________。
22.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防护林体系工程是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连线表示出下列各防护林体系工程及对应的主要功能。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①保持水土
B.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②抵御台风
C. “三北”防护林体系 ③防风固沙
D. 沿海防护林体系 ④防治盐碱
(2)“三北”防护林为何要建成一个“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3)滑坡、泥石流防御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面沉降整治城市分布在________地区,简析地面沉降的原因。
23.图1为“我国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分布示意图”,图2为“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_流域、__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遭受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省市有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及江苏南部和上海市。
(3)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流域。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的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5)为了减轻旱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所出现的特征可以直接或间接在遥感图像上判读。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其发生过程,报告危害严重程度与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世界上有60个国家受蝗虫危害,世界粮农组织利用气象图像监测蝗虫繁殖区,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验证,作出灾情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蝗虫灾情。
材料二 火灾是造成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可建立森林火灾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林火蔓延速度、范围和火场内各点温度变化的趋势以及预报灾后苗木的恢复状况。
(1)材料一中提到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其原因是不同地物__________不同,同一地物的不同部位__________不同;遥感技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态性强等特点。
(2)材料二中提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遥感技术可以发现森林火灾的成因
B.遥感技术可以直接分析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C.可以显示地震灾情的大小
D.可以监测洪水的水位变化
(4)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利用最广泛的是(  )
A.预测地震灾害
B.监测洪水灾害
C.天气预报
D.分析沙尘暴的成因
答案
1.B 2.B 3.C 4.D 5.D 6.D 7.D 8.A 9.D 10.C 
11.C  12.D 13.C 14.C 15.A 16.B 17.C 18.A 19.A 20.C 
21.(1)航空。地震灾区地形复杂,铁路、公路遭到破坏,对外联系中断;拯救生命是首要任务,符合航空运输的急需原则。
(2)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3)天津
22.(1)A—“三北”防护林体系—③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① C—沿海防护林体系—② D—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④(连线略)
(2)“三北”防护林建设范围大,地跨西北、华北和东北,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可以使防护林的物种多样化,生态系统复杂化,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西南 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坡度陡,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暴雨集中,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4)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23.(1)华北(黄淮海) 长江中下游 珠江 四川 (2)广东 福建 浙江 (3)华北 长江中下游 珠江
(4)东部季风 夏季风 (5)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加强工程措施,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强化非工程措施,对洪泛区和干旱多发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4.(1)反射率 反射波长 观测范围广 信息获取量大 获取速度快 实时性好
(2)着火林木和未着火林木的辐射波长不同
(3)CD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