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每年达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少部门、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中不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人为地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二是公民缺乏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意识薄弱,一旦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常造成人员伤亡。
(1)宣传活动在汛期开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分)
(2)各类地质灾害中,______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3分)
(3)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为了增强防灾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________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________体系。(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面对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宣传活动可以提高人们防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法律法规是减灾工作的重点任务。
答案:(1)提高防灾意识 (2)地震 (3)破坏植被 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植树造林和护坡等工程措施 (4)监测预警 政策法规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措施属灾害防御中的________性防御措施。(1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和________,此工程的建设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保护人口、财产的安全。(3分)
(3)除此图反映的方式外,该类灾害防御措施还有哪两种方式?(2分)
(4)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3分)
解析:此图为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中的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方式。另外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植树造林、加固房屋等工程措施,也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强度。加强灾害监测、研究,加强法制管理,提高公众环保和防灾减灾意识等。
答案:(1)工程 (2)滑坡 泥石流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的直接相遇 (3)改变地表环境;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 (4)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和防灾减灾意识等。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下面两图为20世纪后半期我国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年代变化图(图1)和泥石流灾害成灾频次年代变化图(图2)。
(1)试根据材料说明上世纪后半期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防御地质灾害?(4分)
解析:第(1)题,应结合图中信息从灾害发生频次、灾害损失、人类活动方面总结。第(2)题,地质灾害的防御既要采取工程措施,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
答案:(1)特点:滑坡、崩塌、泥石流成灾频次呈上升趋势,受灾损失越来越大,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气候异常,暴雨增多;人口增长快,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呈上升趋势。
(2)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实施护坡工程,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等。
4.(2011·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5分)
(2)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5分)
解析:第(1)题,由地面气压场分布图可知,成都南部为低压,先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即为成都的风向,成都北为高压,且等压线较密集,说明成都北侧的冷空气势力强,且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能带来大风、降温、暴雨天气。第(2)题,四川盆地边缘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流的自救要点:①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②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③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的两边跑;④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⑤扎营时,不能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及河道弯曲、支流汇合处扎营。
答案:(1)偏北风;冷锋;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5.(2012·青岛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1:中新网2011年3月10日电 2010~2011年冬季,共有4次强降雪天气影响新疆,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2: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哪里雪量最多?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3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3分)
(3)分析我国山脉的走向对寒潮南下产生的影响。(5分)
答案:(1)主要分布在山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
(3)东西走向的山脉,如天山、阴山、秦岭、南岭等,一方面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另一方面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使寒潮的势力越往南越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如太行山、巫山、横断山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寒潮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甚至海南岛。
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所出现的特征可以直接或间接在遥感图像上判读。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其发生过程。报告危害严重程度与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世界上有60个国家受蝗虫危害,世界粮农组织利用气象图像监测蝗虫繁殖区,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验证,作出灾情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蝗虫灾情。
(1)材料1中提到利用遥感技术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其原因是不同地物______________不同,同一地物的不同部位__________不同;遥感技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动态性强等特点。(6分)
(2)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利用最广泛的是( )(2分)
A.预测地震灾害
B.监测洪水灾害
C.天气预报
D.分析沙尘暴的成因
解析:遥感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信息获取,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
答案:(1)反射率 反射波长 观测范围广 信息获取量大
获取速度快 实时性好 (2)C
7.中新网2012年1月26日电,连续数次强降温、降雪寒潮天气使新疆雪灾灾情加剧,目前已造成140余万人受灾,致20人死亡。国家和当地致府已全力投入救灾工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5分)
救援与救助说法
是否可信
理由
①民政部从武汉救灾物资储备库调运40吨食品支援灾区
②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运救灾棉被4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③驻新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
④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电力、电信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
(2)你认为救援队员在救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3分)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__。(2分)
(4)我国减灾的管理体系是什么?(2分)
解析:第(1)题,①由图中可知西安物资储备库离灾区更近且交通更为便利。②由图中可知灾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1月份气温很低。③、④联系教材知识很容易回答。第(2)题,救灾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灾区居民居住分散、低温、交通不畅及次生灾害等。第(3)题,由教材及以上题目可知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保护应急交通线畅通。第(4)题,结合第(1)题内容和教材有关知识回答。
答案:(1)①—不可信 应从西安调运救灾物资
②—可信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1月份气温低,需要棉被
③—可信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 ④—可信 发生灾害时,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2)地广人稀,居民居住分散;气温低,积雪严重,交通不畅;雪崩、积雪性融水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
(3)储备救灾物资 保护应急交通线畅通
(4)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洪水、滑坡和泥石流、地震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还的希望。
材料2:
(1)材料2所示的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填名称),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____(填名称)。(2分)
(2)材料2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3)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正确的是(双选)(2分)( )
A.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
C.洪水围困时,应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D.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
(4)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多选)(3分)( )
A.若在商场、超市内,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出去
B.若在家中,要迅速转移到管道较多的房间
C.若在空间较大、人口拥挤的区域,可就地蹲下
D.若在空间较小的地方,尽量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等
E.若在公交车上,要迅速下车
F.若在室外,要躲避在高大建筑物的旁边
答案:(1)泥石流、山崩、地震 水灾 (2)①⑤
原因:①顺着泥石流的方向会被淹埋,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⑤房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3)AC (4)BCD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黑格比”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报。
材料2:台风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比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
(1)台风形成在________或________,温度在________℃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____ (中心气压很低)。(2分)
(2)该气象灾害全球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是________,该海区的热带气旋________最大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就称为台风,符合上述特点的热带气旋若发生在大西洋,则称之为________。(3分)
(3)加强对该灾害的________是减轻灾害的主要措施。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上述灾害的监测中起了哪些作用?(2分)
(4)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台风有哪些优势?(2分)
(5)我国在上述自然灾害防御中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1分)
答案:(1)热带 副热带 26 热带气旋
(2)西北太平洋海区 中心附近 飓风
(3)监测与预报 利用RS技术可以发现台风的形成过程,及时发现其中心位置,并将台风的这些信息迅速传送到地面接收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出台风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及时做出台风预报,以减轻台风灾害的危害。
(4)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势。
(5)沿海防护林工程,防风海堤、海塘。
10.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中新社北京2010年2月21日电 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偏高,中国西南地区出现秋冬连旱。 目前气象干旱范围已波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和西藏等十省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局部出现特大干旱。
材料2:云南干旱演变曲线图。
材料3: 2009年6月以来,中东太平洋海面一直增温,处于厄尔尼诺状态,受这种海温异常影响印度洋季风减弱。
(1)结合材料分析2009年入秋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2简要分析云南干旱等级和干旱范围随时间出现的变化。(2分)
(3)西南地区旱情的持续发展会对该地区造成哪些危害?(3分)
(4)对于该地区的旱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御?(3分)
解析:该题以西南的干旱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对重大问题进行关注,考查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以及对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西南季风带来的,而2009年入秋以来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西南季风减弱,输送的水汽减少,导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从而形成旱情。
(2)云南干旱从2009年8月下旬开始,干旱等级上表现出波动加重的趋势,从范围来看,干旱区域由东部开始,并向中西部不断扩展。
(3)对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影响人民生活用水,影响工业生产,水电发电量下降,引发森林火灾等。
(4)加大力度建设节水型社会;重旱区田间加强灌溉,轻旱区加强田间管理,保墒储墒;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根据有利天气形势及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