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0 20:17:26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着地”指接触地面。“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指两个铁球在同一时间接触地面。这是伽利略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一次实验。本文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实验结果为题,强调了这一结论的重要性,宣传了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吧!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信奉、违背、宣布、胆大妄为”等词语。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重点)伽利略:1564年出生,1581年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1589年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伽利略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主要著作:《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腊là哲zhé
违wéi释shì宣xuān斜xié胆dǎn脱tuō伽 磅 证 妄jiābàngzhèngwàng忍不住 的确 违背
哲理 解释rěn dí wéi zhé shì 答校着世纪:
信奉:
固执:
胆大妄为:
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信仰并崇奉。
造句:基督教徒信奉上帝。
(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
造句:老王这个老头很固执,谁劝都不听。
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造句:这几个歹徒真是胆大妄为, 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他人财物。惊讶:
磅:
结论:
解释:
宣布:感到很奇怪;惊异。
造句:他做出如此轻率的举动,让人感到十分惊讶!
英美制质量或重量单位,1 磅合0.4536 千克。
从推理的前提中推论出来的判断。
造句:在学术方面,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地下结论。
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造句:校长让小强对这件事做出解释。
公开正式告诉(大家)。
造句:张校长宣布了获得发明奖的学生名单。违背:
消息:
辩论家:
怀疑:违反;不遵守。
造句:我们不能违背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造句:战士们耐心地等待着胜利的消息。
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
①疑惑;不很相信。②猜测。
造句:对于这个结论,谁也没有怀疑。违背 违反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不遵守、不依从的意思。
“违背”的使用范围广,除“ 违反” 的使用范围外,还可用于决议、义务、诺言、良心等。“违反”只用于纪律、制度、指示、原则、精神等。
1.共产党员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2.我们不能违反交通规则。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伽利略不寻常。写伽利略是17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读书时被同学称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伽利略推理。写伽利略对当时科学界都信奉的亚里士多德的话表示怀疑。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实验成功。写伽利略通过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定论。提示:要做一个善于动脑,敢于提问,勇于探索的人。说一说从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17世纪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贡疑人人信 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并通过反复实验求证之后,在人们的嘲笑声和猜疑声中走上了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的事。1.根据拼音写词语。zhéxuéxuānwéibèibùɡùzhidǎndàwànɡwéijiěbiànlùnshì哲学宣布违背解释妄为胆大辩论固执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着
更zháogēng gèng zhē为wéiwèi( )( )( )( )( )( )着急看着更替更加作为因为3.将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用文中词语代替。
(1)那时候,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
允许改变的真理。(    )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毫无顾忌地胡作
非为。”(    )不容更改胆大妄为4.选词填空。
信奉  信任  信服
(1)这些证据令人(  )。
(2)同学们非常(  )王小红,所以都选她当班长。
(3)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  )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信服信任信奉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
(2)两个铁球重量不一样,但落下的速度一样。(   )
(3)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
的。(   )
(4)伽利略是17世纪希腊伟大的科学家。(   )×√√×6.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真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话人们都不敢违背。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人们当作真理。人呼喊。课件36张PPT。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重点)
2.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伽(jiā)利略是17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写伽利略在学校念书时就很不寻常,为下文写他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作铺垫。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wéi)背人类的真理吗?”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表现出他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 磅(bàng)重,一个10 磅重,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照应了开头伽利略爱提问题的习惯;敢质疑权威人士的话,表明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态度。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shì)呢?这两句话运用心理描写,把伽利略心中的疑问写了出来,他以假设这句话正确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体现了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证(zhèng)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反复”“许多次”说明伽利略反复地做了许多次实验,正是这种执着更加突显了伽利略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写人们对伽利略的嘲讽,从侧面表现出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勇敢、执着精神,也说明他是在双方地位比较悬殊的情况下,冒着很大的风险来做这个实验的。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dǎn)大妄(wàng)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写出了什么?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说明实验后人们的态度有了质的转变,同实验前人们的态度形成了对比,从侧面证明了伽利略的质疑是正确的。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tuō)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对比的方法什么是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写作方法。
有什么作用?
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
答题模式: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伽利略是一个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执着地探求科学真理的人。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一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向权威亚里士多德发起挑战,通过实验取得胜利的事。串珠问题:2.二思:伽利略为什么要做公开的实验呢?伽利略要做公开的实验是很重要的,因为他在自己的求证下,已明确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如果只是在实验室里判定出谁对谁错,其范围很小,也没有轰动效应,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不但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更主要的是纠正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三探:伽利略是怎么证实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先经过认真的思考,从理论上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错误的。然后,他又在实验室里经过多次实验来验证他的想法,最后才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让人们都看清实验的结果,从而让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4.四悟:作者写伽利略,主要采用了哪两种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伽利略时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刻画人物,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读者对伽利略的认识更加全面。善于提问——被称为“辩论家”
怀疑(权威的话)——不迷信权威
分析(不同的结论)——善于思考
实验(同时着地)——实事求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敢于挑战权威
执着追求真理课文记叙了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青年时代向权威亚里士多德发起挑战,通过实验取得胜利的故事,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疑问,以认真科学的态度寻求真理的精神。为真理献身的布鲁诺在科学发展史上,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
两军对垒,但确有人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
命。布鲁诺(1548—1600)就是一个舍身成仁
的天文学家。
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家庭,
15岁进修道院,在那里他读了很多书。24岁成为牧师,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他逐渐对宗教产生怀疑。他大胆地批判《圣经》,因而冒犯了罗马教廷,只好逃出意大利,到法国、英国等地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说。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在太阳以外,还有无数个类似的恒星系统。太阳不过是一个恒星系统的中心,而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把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由于布鲁诺广泛宣传他的先进哲学思想,引起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1592年,罗马教廷采用欺骗手段,把他骗回意大利,并立即逮捕。刽子手们使尽了种种威胁利诱手段,想让布鲁诺屈服,但他坚贞不屈地说:“我半步也不退让”。经过八年的折磨,他被处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布鲁诺面对行刑的刽子手,庄严宣布:“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恐惧!”布鲁诺被处死了,他的科学精神永存!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立起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苑·
政理》刘向)解析: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靠,看到的不如亲自去实践可靠。比喻实践经验很重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解析: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辩证地去看问题。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关于实践的谚语】(1)说了一句不实践,百句千句都是空。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俗语】1.跳进黄河洗不清。
2.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见棺材泪不流。 本文恰当的运用了典型事例这一写法,通过介绍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质疑,以及通过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错误的,从而表现了伽利略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他不为困境、勇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一、读一读,写一写。答案:zhé xué wéi bèi jiě shì xuān bù
哲 学 违 背 解 释 宣 布
xié yáng dà dǎn jiě tuō xī là
斜 阳 大 胆 解 脱 希 腊二、找一找,连一连。伽利略 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文学家
泰戈尔 生物学家
达尔文 画家
达·芬奇 物理学家三、默读。
点拨:默读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好办法。
1. 默读可以边读边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句都画出来。
2. 通过默读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语言环境来理解课文内容。
3. 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四、讨论交流
小华:课文为什么要写实验前人们的议论?
小丽:说明人们很迷信权威,也为出现意外结果作铺垫。
小英:伽利略为什么要做实验?
小文:伽利略想用事实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小新:实验成功后,人们又会说伽利略可真是了不起,大哲学家的话也会有错误。
小壮:伽利略是怎样一个人?
小可:他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善于动脑、勇于探索的人。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着陆(zháo zhuó) 更改(gēng gèng)
的确(de dí) 磅秤(bàng páng)
伽利略(jiā gá) 证明(zhèng zèng)......√√√√√√二、读拼音写词语。在 古 家亚里士多德的人看来,伽利略是一个 、  
真理、 己见的人。但在观看了
斜塔上的实验后,才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bǐ  sàxìn fèngxī   làzhé  xuédǎn  dà wàng wéiwéi  bèigù  zhí比 萨信 奉希 腊哲 学胆 大 妄 为违 背固 执三、将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用恰当的词语代替,写在
括号里。
1.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仰崇奉亚里士多德。
( )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 )信奉胆大妄为四、巧填关联词。?
尽管……还是…… 不是……而是……
之所以……是因为……
1.( )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说他固执,但伽利略
( )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实验。
2.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
高处落下来,( )一前一后着地,( )同时着地。
3.斜塔周围的人们( )惊讶地呼喊起来,( )
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尽管还是不是而是之所以是因为五、 缩写下面的句子。
1.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是科学家。人呼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