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一双手(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一双手(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0 20:32:48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有一位叫张迎善的林业工人就靠一双手,已经栽了26万多棵树了,真厉害啊!你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和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年轻的育林功臣吧。第 一 课时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姜孟之:笔名马齿苋。1938 年生于山东乳山,曾任《绿地》编辑部主编,中国林业文协第一届副秘书长。199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有《马齿苋苦斗记》《黄牌警告》《飞龙飞飞》等。均jūn裹ɡuǒ胶jiāo栽zāi拣jiǎn磨mó介jiè绍shào局 讶 皂 茧 铸   
厘 岔júyàzàojiǎnzhùlíchà不计其数 厘米 栽树shù lí zāi只磨惺忪:
采访:
素常:
瞬间:
惺忪:形容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造句:每天早晨,我还睡眼惺忪的时候,爸爸已经去上班了。
采访:搜集寻访,调查访问。
素常:平日,平素。
瞬间:转眼之间。惊讶:
得逞:
功臣:
不计其数:感到很奇怪,惊异。
(坏主意)实现,达到目的。
有功劳的臣子,泛指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点击
听朗读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采访前。交代采访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第 3-18 自然段)采访过程。在采访过程中,“我”通过握、看、对话、量等方式,感受到了张迎善的手粗糙坚硬。
第三部分(第 19、20 自然段)侧面了解。通过林业局负责同志介绍知道张迎善的手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通过“一双手”我们学到什么?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惊讶(yā yà ) 老茧(jiǎn jiǎng) 
岔路(cà chà ) ﹒√﹒﹒√√2.看拼音写词语。
zāi shù tiāo jiǎn mó cā
jiè shào jūn yún ɡuǒ zhù
jiāo bù栽 树摩 擦挑 拣介 绍均 匀裹 住胶 布3.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
A.穿(衣服)。 B.卷;夹带。 C.包扎;缠。
(2)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 磨透了。(  )
A.摩擦。 B.消耗时间。 C.使受痛苦;纠缠。CA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   )
(2)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
(3)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
(4)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   )
设问比喻比喻拟人对比5.按要求写句子。
(1)我去采访。(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串串闪光的珍珠,美丽极了。我看见的是眼睛吗?仿佛是两潭清水。课件38张PPT。第 二 课时1.朗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手的特点,体会他质朴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怀。(重点)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作者通过描写 “这双手”刻画了张迎善怎样的形象?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是谁的手,从这双手上你想到了什么。
2.二画:画出文中运用借代手法的句子,并说一说这一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3.三思:作者对这双手的初步印象与了解以后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4.四悟:作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可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1988 年 5 月,小兴安岭上的雪化净了,树木睁开了惺忪(xīng sōng)的睡眼,林区人肩镐(gǎo)上山造林了。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工人内心对树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工人们的勤劳。作者交代时间着眼于雪化、树木苏醒、林区人造林,把读者带入被采访劳动生活的环境中。品析: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 : 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写“我”的惊讶,几乎不能相信“握的是手”。“半截老松木”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这只手的粗糙、坚硬。品析: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先写手的颜色是“木色”,再写“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照应了上文“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特别强调这双手是“认真地洗过”的,可见平时更看不出皮肤原来的颜色。品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把“掌面”比作“鼓皮”,写出了手掌硬的特点。“老茧布满每个角落”说明这是一双久经劳动的手。把一个手指比作“三节老干蘑”,形象地写出手指粗的特点,比喻贴切。品析: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十指连心,我们可以想象被磨掉指甲的过程该有多么疼痛!而且磨掉了指甲又受伤。“刻” “黑且深”“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说明了伤痕很深,而且重复受伤,没好过。品析:“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用。”通过谈话,“我”知道了张迎善这双手与众不同的原因:“栽树是手活”,需要拣草根、石块,还需要“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一天重复做三四千次这样的动作,贴了胶布就得掉,涂了油也会立刻抹掉,所以贴胶布、涂手油都不管用,张迎善只能用线缠缠关节处,就算“治手裂”了。探究: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手比钢铁还结实。张迎善的手已经是伤痕累累了,可是他为栽树坚持把受伤的手往土里一次次地插,伤痕叠着伤痕……终于,“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了,“老茧布满每个角落”,不再怕磨了,比铁铸的还结实了。这个过程,是多么痛苦,需要多么大的忍耐力啊!说“我”的感叹,主要是赞叹张迎善比钢铁还坚硬的意志。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 24 厘米,宽 10 厘米,厚 2.5 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我”量手是为了强调张迎善的手“大”,这里的“大”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张迎善的手,付出大,贡献大,体现的精神伟大。理解: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 26 万多棵。仅在1981 年至 1985 年间就造林 33 垧(shǎng),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 44.5 垧。这双手生产木材 1300 立方米,枝丫 3500 层积立方米。这几句话通过具体的数字真实地记录了张迎善栽树多,工作辛苦。同时照应前文张迎善每天把手插入多少次的数字,显示巨大的成绩背后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巨大的艰苦努力。品析: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这双手让这位 32 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这双手”是借代的手法,代指张迎善。作者通过这双手背后的事迹和这双手的奉献,展现了张迎善的敬业、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核心问题:作者借助“这双手”刻画了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工作、默默无闻、勤劳无私、乐于奉献、淳朴实在的劳动者形象。作者通过描写 “这双手”刻画了张迎善怎样的形象?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是谁的手,从这双手上你想到了什么。《一双手》向我们展示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从这双手上可以想到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也可以体会林业工人为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串珠问题:2.二画:画出文中运用借代手法的句子,并说一说这一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这双手栽的树……由浑变清。 这双手让这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代指张迎善。作者通过这双手的奉献,展现了张迎善的敬业、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3.三思:作者对这双手的初步印象与了解以后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作者对这双手的初步印象是:活像半截老松木,看上去很丑陋。经过采访了解以后认为:这是一双创造美的手、造福后代的手、造福人民的手、创建“绿色金库”的手。4.四悟:作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可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本文构思新颖独到,颇具匠心。张迎善是个埋头苦干的工人,他用双手“干”出了了不起的成绩,让他大段地“说”,难以表现这个人物的精神世界。作者抓住张迎善的一双手近距离描写,由此追踪这双手背后的事迹和这双手的贡献,把张迎善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双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双手采访前:握手、看手、对话、量手从手说起,交代采访的时间和地点张迎善的手所做出的贡献侧面了解:采访过程:意志坚强
无私奉献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发烫的手指
二百多年前,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一个旅客正躺在床上,闭目欣赏从楼上传来的钢琴声。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这是谁呢?弹得这么好,他想。突然,一滴水掉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察看。这时,又有一滴水掉落下来。天花板怎么会渗水呢?他很疑惑,就轻手轻脚走上楼去。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因为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
“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地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关于沟通交流的四字词】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循循善导
劝善规过 礼尚往来 直言不讳
吞吞吐吐 循循善诱 谆谆教导【小兴安岭】亚洲东北部兴安岭山系山脉之一,是中国重点用材林基地。红松蓄积量占全国红松总蓄积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红松故乡”之美称。【古人勤劳的典范】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西汉匡衡家中贫穷没钱买灯烛,他在墙壁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后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二人为好友,常常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来用“闻鸡起舞”指志士及时奋发。 本文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由衷敬意。参考答案:张迎善的手是一双粗糙、坚硬、与众不同的造福人类的手。他的手会成为这样是大量栽树的缘故。要用手拣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而且一天栽一千多棵树,已经栽了26万多棵!参考答案:课文第 19 自然段中的“26 万”“33垧”“44.5 垧”“1300 立方米”“3500 层积立方米”等数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些数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zhào zào)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2.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gān gàn)蘑。
3.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zhù zhòu)造的,怕也是磨(mò mó)光、磨透了。﹒√√√﹒﹒﹒√二、我会拼,我会写。
píng jūn guǒ hǎo jiāo bù

tiāo jiǎn jiè shào平 均裹 好胶 布挑 拣介 绍三、汉字巧变身。(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____(    ) ____ (    )   
____(    ) ____ (    )
____(    ) ____ (    )   
____(    ) ____ (    )厘胶栽铸筹备筹涛声涛裁缝裁装载载郊外郊学校校狐狸狸理想理四、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我们见面和素常采访一样,礼节性地先握手。(  )
素:①本色,白色;②本来的;③素来,向来。
2.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
亏:①受损失,亏折;②多亏;③亏负。③﹒﹒②五、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树木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
2.张迎善的手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
3.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拟人比喻对比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森林。这难道不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吗?这真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呀!七、标点小专家。(我能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1.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   我问 
2.张迎善获得了全国  五一  劳动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