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物质科学 第三讲 空气[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篇 物质科学 第三讲 空气[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4-07 11: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三讲 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氧气、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2)说出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空气◆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
积分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
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 。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
侧液面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
性质是: ; 。考试细则:3.氧气、二氧化碳 (1)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说出实验室制备、收集氧气的原理、装
置及主要步骤
(3)举例说明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氧化性
(4)说出氧气的主要用途
(5)说明检测氧气的方法
(6)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
(7)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化学性质
(8)说出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
(9)说出实验室制备、收集二氧化碳的原理、
装置及主要步骤
(10)说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03年)现有烧杯、试管、量筒、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
集气瓶、玻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天平、玻棒,仅有这
些仪器(所需化学药品可任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 制取氧气 B. 粗盐提纯
C. 制取二氧化碳 D. 用氯化钠晶体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05年)现有氢气、甲烷、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如果用
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除用一盒火柴外,你至
少还需要下列试剂中的
A.浓硫酸 B.蒸馏水
C.酚酞试液 D.澄清石灰水4.臭氧层、温室效应 (1)说出臭氧层的作用
(2)列举保护臭氧层的一些措施
(3)说出温室效应的成因
(4)说出温室效应的利弊
(5)说出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相关措施 5.空气污染 (1)列举空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说出一些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3)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本讲主要的知识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 (1)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表现为有助燃性
和氧化性。(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氧气的制备:
实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 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氧气(或空气)(2)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5、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饮料是怎样进入口中的?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时,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药滴滴出后,瓶内的
空气压强会变小的。
如果压强太小,药滴
就不能继续滴出。插
入针头后,可以及时
给瓶内补充空气。用吸管吸时会使吸管
内部的压力下降从而导
致大气压推动水向上进
入吸管。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最先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是很大的。大气压的大小空盒气压计 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空盒气压计的优点:携带比较方便。1毫米汞柱=1.33百帕 水银气压计的优点:测量比较精确。水银气压计内有一支
细玻璃管,管内水银
柱的高度会随着大气
压的变化而变化。水
银柱的高度为多少
毫米,大气压即为多
少毫米汞柱。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于1.01×105帕,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760毫米汞柱托里拆利实验: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约1米长的一端封口的玻璃管里注满水银,把开口的一端用姆指按住管口,倒立在水银槽中,当手指放开以后,管里的水银下降下,但降到760毫米的地方就不再下降。这就是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的缘故。水银气压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测量气压的。6、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总结:气体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流速
的减小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