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海燕
高尔基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这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1913——1923年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 《童年》和《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作品: 回忆录《列宁》也是其重要作品。 散文诗:
是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手法多样;直抒胸臆,以意为主;形散神聚;但语言凝练,内容的跳跃性更大,具有一般诗歌所要求的意境,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隐含着丰富的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散文诗不分行,也不一定像诗歌那样押韵;句子整散不一,错落有致,不必向一般诗歌那样讲究比较严格的音节。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欧洲发生工业危机,蔓延到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斗争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
海燕的写作背景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听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缓急的处理。
听完后,请说出文中的形象都有哪些?海燕、海鸥、海鸭、企鹅 《海燕》这首散文诗是按暴风雨到来的时间为顺序,以海面上景物的变化为线索,组成三幅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壮丽画面,请同学们跟着朗读读课文,找出这三幅画面:
暴风雨来临之前
逼近之时
即将来临整体感知:
结合此散文诗中的形象和这三副不同的画面,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想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关键字、词∶
英勇无畏 凶恶残暴 无产阶级
黑暗势力 人们力量 分析课文,探讨海燕这一形象,了解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及修辞方法.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 声
形
色 叫 喊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黑色的闪电(分析其他形象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有什么反映?与海燕形象有什么关系?)逼近之时海
燕形式越来越严峻: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波浪在与狂风争鸣由叫喊 --------大笑、号叫飞翔 --------掠起、飞舞 比较海燕前后的不同表现,对表现海燕这一形象有什么好处?即将来临海
燕发出两次疾呼: 大海与闪电进行了殊死的搏斗,革命斗争进一步激化,最终是大海胜利了,显示出大海的气势和磅礴。 点出了海燕“预言家”的本质特征。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的渲染推向高潮,最终完成了海燕形象的塑造。象征手法:
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体)。
象征始于形似,止于神似;不拘泥于形似,着意于神似。理解《海燕》一文的象征意义象征乐观,自信,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那些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巨浪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
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海燕》一文的象征意义21、象征是一种写作手法,是就篇章而言;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
2、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拟人中的双方都是具体的。象征手法和拟人、比喻手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