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2.1食物中的营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科学上册2.1食物中的营养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2-21 08: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9张PPT。食物中的营养 健 康生活蔬菜是健康食品,那么我以后都只是吃菜了。NO人体要吸收不同的营养,
故饮食要均衡,不可偏食。 每天坚持喝6-8   杯流质食品。 YES水能溶解物质,帮助消化,足够的水份对身体健康是很重要。饮食以五谷类食物为主。 YES五谷类食物提供热量
给身体所需,是最基本的食物类。 保持心境开朗是健康之道 YES能维持稳定规律的生活,
如早睡早起的习惯,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身体更能抵抗疾病的侵袭。 评定食品营养价值的意义
1.全面了解各种食物的天然组成成分
2.了解加工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和损失
3.指导科学地选取食品和合理搭配营养平衡膳食
好吃的食物胖瘦健康定时、定量饮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一般的做法是:一日三餐。因此一定要保证吃好早餐,午餐适当多吃点,质量要高一些,晚餐要少吃。
饮食要避免暴饮暴食,否则的话一次吃的热量太多,就会转化为脂肪积存下来。还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食物营养搭配维+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食品的分类(classification)
来源与性质: ⑴ 动物性食品
⑵ 植物性食品
   ⑶ 各类食品的制品  
营养学特点:
(1)粮谷类
(2)豆类及其制品
(3)蔬菜、水果类
(4)畜、禽肉及鱼类
(5)奶及奶制品
(6)蛋及蛋制品
合理营养:
每日膳食中应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符合机体生理需求。
营养素功能
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需要。
供给热能。
维持和调节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食物的酸碱性1、食物的分类食物体内代谢
产物的性质酸性食物碱性食物 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与化学上的酸碱性不同。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碱性食物酸性食物:
在人体内,其最终
代谢产物是酸性物
质的食物碱性食物:
在人体内,其最终
代谢产物是碱性物
质的食物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谷类谷类包括
细粮:水稻(大米)、小麦.
粗粮/杂粮:玉米、小米、高粱、薯类(包括马铃薯、红薯、木薯等)等
特点
1)我国人群的主食(占膳食重量百分比多在50%以上),能提供热能的50-70%,Pro 55%
2)一些无机盐、B族维生素、部分膳食纤维
3)加工烹调方法对营养素含量影响大谷粒结构与营养成分13%~15%
纤维素
半纤维素蛋白质、磷、
B族维生素 淀粉,蛋白质83% 2-3% 蛋白质、脂肪、可
溶性糖和B族维生素谷类食品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燕麦等
谷类的结构和营养分布 谷皮:纤维素、半纤维素、灰分、脂肪
糊粉层:B族维生素、磷等无机盐
胚乳:淀粉、蛋白质
胚芽:脂肪、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谷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二)碳水化合物
淀粉 :集中在胚乳
直链淀粉:易溶于水,较粘稠,易消化使血糖升高幅度小
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相反谷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三)脂肪
2%左右,且都是不饱和脂肪酸
米糠、麦胚、玉米胚,用作榨油原料
玉米胚芽油:亚油酸60%
谷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四)矿物质
磷、钙:
位于谷皮和糊粉层 ——加工中丢失
与植酸结合 ——影响吸收
谷类的营养成分及特点(五)维生素
主要含B族维生素:VitB1、VitB2、尼克酸、泛酸、吡哆醇等
主要分布在糊粉层和胚芽谷类食物缺点与不足1 蛋白质生物价相对较低
2 加工、烹饪过程中营养素易丢失
3 植酸影响无机盐的吸收
4 碳水化物的吸收利用
5 谷物中酶的作用:麦芽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植酸酶提高谷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互补作用
氨基酸强化
基因调控加工、烹调及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谷类加工
加工精度高,出粉(米)率低,淀粉含量高,粗纤维低,蛋白质、脂肪、VitB族损失多
加工精度低,出粉(米)率高,营养素损失少,感官形状差,消化吸收率降低
营养强化、改良加工工艺、粗细粮混食加工、烹调及贮存对谷类营养价值的影响谷类烹调
淘米(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
搓洗次数、浸泡时间、用水量、温度
l维生素B1损失率为40%?60%;
l维生素B2和尼克酸损失率为23%?25%;
l无机盐损失率为70%。
应尽量减少淘洗次数,一般不应超过3次
不要用流水冲洗或沸水烫洗,更不要用力搓洗 谷类贮存
相对湿度大,温度高 霉变
避光、干燥、通风、阴凉谷类的合理利用在各类食物中应以谷类为主,而且必须注意粗细搭配;
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北京心肺研究中心证实,每日食用50克燕麦片,可使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从而可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粮食粗细搭配可以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大豆类:黄豆、黑豆、青豆
其他豆类:豌豆、蚕豆、绿豆、小豆、芸豆等大豆的营养成分及特点(一)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高 35%~40%
优质蛋白
富含赖氨酸——与谷类蛋白质互补
蛋氨酸(第一限制氨基酸)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特点(二)脂肪 15%~20%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85%),亚油酸最多
较多的卵磷脂大豆的营养成分及特点(三)碳水化合物 25%~30%
淀粉、阿拉伯糖、半乳聚糖和蔗糖
——可供利用
棉籽糖、水苏糖
——不被消化吸收大豆的营养成分及特点(四)矿物质
磷、铁、钙含量丰富
——抗营养因子 消化吸收率不高大豆的营养成分及特点(五)维生素
丰富的B族维生素其它豆类的营养价值及特点蛋白质 20% 左右
脂肪极少
碳水化合物 50%~60%
其它营养素与大豆类似豆制品非发酵:豆浆、豆腐、香干、百叶
发酵:腐乳、豆豉、臭豆腐
豆芽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加工处理后,明显提高了消化吸收率
破坏了抗胰蛋白酶,去除大部分纤维素
充分加热、煮熟,加工成豆浆、豆腐,65%->92~96%
经发酵工艺,蛋白质分解,更利于消化吸收
营养素含量的增加
豆芽发芽:淀粉->葡萄糖->抗坏血酸
豆豉发酵:微生物合成核黄素
2.大豆中的抗营养因素**
影响食欲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1)蛋白酶抑制剂
2)植酸
3)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4)豆腥味
5)胀气因子
6)皂甙和异黄酮 蔬菜、水果类一、蔬菜水果的营养成分
(一)碳水化合物
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
糖含量:水果>蔬菜
水果含糖种类、数量与种类、品种有关
(二)维生素
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2、叶酸的重要来源(三)矿物质
含丰富的无机盐,如钙、磷、铁、钾、钠、镁、铜等。是膳食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
(四)其它
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是低热能食品
(五)芳香物质、有机酸、色素及生物活性物质
1.赋予蔬菜、水果良好的感官性状、香味、色泽
2.促进食欲,有利于消化
3.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分类叶菜类 
洋白菜, 椰菜, 菠菜
根茎类
马铃薯, 胡萝卜
瓜茄类
黄瓜, 番茄
鲜豆类 
菜豆, 毛豆 蔬菜
水果
仁果类
核果类
浆果类
柑桔类
非营养性成分:
⑴ 芳香物质:
油精(醇、醛、 酯、酮等),
可以糖苷、 氨基酸结合状态存在。
⑵ 有机酸:
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
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等
⑶ 生理活性物质:
萝卜中的淀粉酶;无花果中的蛋白酶
    大蒜中的植物杀菌素和含硫化合物;  
    洋葱、甘蓝中的类黄酮;
     南瓜、苦瓜的降糖作用
⑷ 天然色素加工烹调的影响注意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及无机盐
的损失与破坏
烹调、加工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蔬菜:洗涤方式、切碎程度、用水量、PH、
加热温度、烹调时间等有关
水果:生食可避免烹调的影响 蔬菜的分类(按结构及可食部分不同)叶菜类:白菜、菠菜、油菜、卷心菜、苋菜、韭菜、芹菜及蒿菜等
根茎类:萝卜、马铃薯、藕、甘薯、山药、山药、芋头。藕和甘薯
瓜类与茄果类:冬瓜、南瓜、西葫芦、丝瓜、黄瓜、茄子、西红柿和辣椒等
鲜豆类 :毛豆、豌豆、蚕豆、扁豆、豇工和四季豆等 水果的分类鲜果
干果蔬菜水果的主要成分(一)碳水化合物
糖 水果含糖较蔬菜多
果糖为主:苹果、梨
蔗糖为主:桃、李、柑橘
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葡萄、草莓
淀粉 根茎类蔬菜(土豆、藕)
膳食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
蔬菜水果的主要成分(二)维生素
维生素C
深色蔬菜 > 浅色蔬菜
叶菜类 > 瓜果类
鲜枣、草莓、桔、猕猴桃
胡萝卜素 绿色、黄色、红色蔬菜
胡萝卜、南瓜、苋菜
芒果、柑橘、杏
蔬菜水果的主要成分(三)矿物质
含丰富的无机盐:
钙、磷、铁、钾、钠、镁
草酸:影响钙、铁的吸收
蔬菜水果的主要成分(四)芳香物质、有机酸和色素
芳香物质(精油):醇、酯、醛、酮
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为主
增进食欲,有利于消化
稳定维生素C
蔬菜水果的主要成分(五)生理活性成分
酶类
萝卜中的淀粉酶:有利于消化
杀菌物质 大蒜中的植物杀菌素
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理活性成分
含硫化合物:蒜素等
类黄酮: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预防肿瘤
南瓜、苦瓜中某些成分:降低血糖叶 菜 类 胡萝卜素、核黄素、抗坏血酸和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良好来源;
我国人民膳食中核黄素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为1%?2%;
脂肪含量不足1%;
碳水化物含量为2%?4%;
膳食纤维约1.5%。
根 茎 类 蛋白质含量为1%?2%;
脂肪含量不足0.5%;
碳水化物含量相差较大,高者可达20%以上;
膳食纤维的含量较叶菜类低,约1%;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丰富;
胡萝卜中含胡萝卜素最高,每100g中可达4130?g;
大蒜、芋头、洋葱等根茎类蔬菜中硒的含量最高。 瓜 茄 类 瓜茄类蔬菜因水分含量高,营养素含量相对较低;
蛋白质含量为0.4%?1.3%;
脂肪微量;
碳水化物0.5%?3.0%;
膳食纤维含量1%左右;
维生素含量差异较大,南瓜、番茄和辣椒中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辣椒、苦瓜中抗坏血酸含量较高。
鲜 豆 类 鲜豆类蔬菜与其他蔬菜相比,营养素含量相对较高;
蛋白质含量为2%?14%,平均4%左右,其中毛豆和上海出产的发芽豆可达12%以上;
脂肪含量不高,除毛豆外,均在0.5%以下;
碳水化物为4%左右;
膳食纤维为1%?3%;
胡萝卜素含量普遍较高;
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锌、硒等;
核黄素含量与绿叶蔬菜相似。
水 果 类
鲜果种类很多,主要提供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矿物质,还含有多种有机酸;
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以品种不同而异;
新鲜水果含维生素C较多,如鲜枣、山楂、柑桔、柠檬、猕猴桃等;
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水果是芒果、杏及枇杷;
水果中的无机盐以钙、钾、镁、钠等为主。 蔬菜水果的合理利用
选择新鲜蔬菜、水果,低温储藏
凉拌时加少许醋,溶解植酸,漂烫去除草酸
加工和烹调,避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流失、氧化
先洗后切
急火快炒
适量加醋
加工对水果的影响:维生素损失
当心蔬菜中毒 鲜芸豆:又名四季豆、刀豆。鲜芸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前者存于豆荚表皮,后者存于豆中。食生或半生不熟都易中毒。芸豆中的有毒物质易溶于水中且不耐高温,熟透无毒。
鲜木耳:鲜木耳含有一种啉类光感物质。人食后,这种物质会随血液分布到人体表皮细胞中,受太阳照射后,可引发日光性皮炎,暴露皮肤易出现疼痒、水肿、疼痛,甚至发生局部坏死。这种物质还易被咽喉粘膜吸收,导致咽喉水肿。多食严重者,还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而晒干后的木耳无毒。
未腌透的咸菜:萝卜、雪里蕻、白菜等蔬菜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无毒硝酸盐。腌菜时由于温度渐高,放盐不足10%,腌制时间又不到8天,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使无毒的硝酸盐还原成有毒亚硝酸盐。但咸菜腌制9天后,亚硝酸盐开始下降,15天以后则安全无毒。
青西红柿:未成熟的青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可被胃酸水解成番茄次碱,多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畜、禽肉及鱼类营养价值畜禽鱼一、畜肉类的营养价值
(一)蛋白质
10-20%,主要在肌肉中,基本上是优质蛋白质
间质蛋白因色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含量很低,利用率低。含一些水溶性非蛋白含氮溶出物 ? 肉汤鲜味
(二)脂肪
脂肪酸含量高,少量卵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胆固醇 ? 动物内脏(三)碳水化合物
以糖原形式存在于肌肉和肝脏中,含量极少
屠宰后由于酶的分解 ? 逐渐↓
(四)矿物质
0.8-1.2%。钙含量低,7.9mg/100g
铁、磷较多。铁绝大部分以血色素铁形式存在
(五)维生素
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内脏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二、禽肉的营养价值
包括鸡、鸭、鹅、鸽、鹌鹑等的肌肉、内脏及制品
营养价值与畜肉相似
脂肪含量低,熔点低(23-40℃),其中含20%亚油酸,易于消化吸收
蛋白质20%。质地较畜肉细嫩,含氮浸出物多 ? 汤较畜肉鲜美二、鱼类的营养价值
(一)蛋白质
15-25%。营养价值与畜、禽类近似。但色氨酸偏低,肌纤维短,间质蛋白少 ? 组织软、细嫩 ? 更易消化
含氮浸出物主要是结缔组织、软骨中的胶原、粘蛋白?鱼汤冷却后 ? 凝胶(鱼冻)(二)脂肪
1-3%。肌肉组织中低 ? 主要在皮下、内脏周围
主要由PUFA组成(占80%),熔点低 ? 消化率高(95%)
含有较多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海鱼)如EPA、DHA
胆固醇100mg/100g,鱼子含量高(鲳鱼子含量为1070mg/100g),虾子896mg/100g(三)矿物质
1-2%
钙含量>畜禽肉
海鱼含碘丰富
(四)维生素
维生素 B2良好来源,海鱼肝富含维生素A、D
奶及奶制品营养价值一、奶的营养价值
(一)蛋白质
3.0%(较人奶高约三倍)? 酪蛋白79.6%、乳清蛋白11.5%、乳球蛋白3.3%,为优质Pro。
(二)脂肪
3.0%,吸收率97%,油酸30%,亚油酸5.3%,亚麻酸2.1%,还有少量卵磷脂、胆固醇
(三)碳水化合物
主要为乳糖,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降低肠道pH、促进乳酸菌生长、促进钙吸收。(四)矿物质
0.7-0.75%,富含钙(100mg/100g)、磷、钾,是钙的良好来源。但铁含量低
(五)维生素
含人体所需各种Vit,含量与其饲养方式有关。维生素D含量不足 二、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包括消毒鲜奶、奶粉、炼乳、酸奶、奶油、奶酪等
(一)消毒鲜奶
鲜奶 ? 过滤 ? 加热消毒(含超高温瞬间灭菌法,137.8 ℃,保持2′? Vit B1、Vit C有损失,其它营养素与原奶差别不大 ? 可强化Vit D、A、B1。二、奶制品营养 (一)消毒奶 (二)奶粉 (二)奶粉
1.全脂奶粉
2.脱脂奶粉
3.调制奶粉
(三)酸奶
鲜奶 ? 发酵 ? 乳糖 ? 乳酸、并含大量乳酸菌(有些同时或单独加入双歧杆菌)营养丰富、易消化、调整肠道菌群、防止腐败胺类产生、预防乳糖不耐症。(四)炼乳
1.甜炼乳:加15%的蔗糖,浓缩至原体积的40%。不宜用于喂养婴儿
2.淡炼乳:又称蒸发乳、无糖炼乳鲜奶消毒低温真空下蒸发浓缩至原量的1/3。可以用于婴儿(五)复合奶
脱脂奶粉+无水奶油?混合后+50%的鲜奶?营养与鲜奶基本相似
(六)奶油
含Fat80-83%,含水量<16%奶粉
全脂奶粉:鲜奶经加热、喷雾干燥而制成的奶制品。按重量1:8或体积1:4加水
脱脂奶粉:脱脂
调制奶粉:以牛奶为基础,加以调整和改善酸奶(yogurt):鲜奶+乳酸杆菌,乳糖 乳酸
奶油:由牛奶中分离的脂肪制成,含脂肪80~83%,喝牛奶的误区五则 (1)饮袋奶不加热:牛奶极有利细菌繁殖,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袋奶采用85℃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这部分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繁殖极快。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2)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用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使内部的营养素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喝牛奶最好与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3)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4)喝牛奶的时间安排不当:经验表明,喝牛奶以早、晚为宜。因为清晨饮用牛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使精力倍增;晚上睡前喝牛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并能充分消化吸收
(5)偏爱高加工牛奶:并非高加工的牛奶营养都比鲜牛奶好。牛奶还是选用接近天然状态的为佳期。因为经过多次加工,加入了多种其它成分,如微量元素或无机盐类对身体并非均为必需,有时还会过量。其实喝些价廉物美的普通鲜奶,便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了。
蛋类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约含12.8%,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量,是理想的天然优质蛋白?参考蛋白
2.脂肪集中在蛋黄,并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和较高的胆固醇
3.铁、磷、钙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D、B1、B2等集中在蛋黄
4.一般加工营养素损失不大
5.生蛋清中存在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不能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