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分析历史史实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等形式,认真分析观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直观认识战役的简要过程,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学习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知识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时间:
内容:
1947年1、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 ,团结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文件:《中国土地大纲》
结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更本性变化。
意义: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贫雇农中农材料:原热河有80%的地区农民共分得土地240万亩;冀南、冀东、渤海地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贫雇农均获得了大量土地财产。思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知识点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夏部队(人物)晋冀鲁解放军
(刘邓大军)影响: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2、三大战役
决战的条件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
战役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林彪 罗荣桓东北人民
解放军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47万55万52万解放了
东北全境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一决胜负140天歼灭154万 结合材料,说一说,为什么最先打响的是辽沈战役?①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②东北敌军已被解放军包围。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林彪罗荣桓材料二材料一: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斯大林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60万战胜80万,奇迹,奇迹。”想想看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中所述奇迹是如何创造的?①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②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徐州陈官庄碾庄双堆集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江
苏山 东河南安 徽毛主席给傅作义将军的亲笔信想想看 结合所学知识,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①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
②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40天歼灭154万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土地改革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西柏坡会议1949.3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不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3.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 江安徽江 苏江 西渡江战役示意图 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疑难探究疑难探究疑难探究疑难探究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利弊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知识小结课堂训练课堂训练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