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教案+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12-21 12:23:52

文档简介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同步练习
1.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之和.有两个阻值分别为R1=6Ω和R2=3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总电阻为(  ) A.6Ω?????B.3Ω?????C.2Ω?????D.9Ω
2.下列四组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最小的是(  ) A.10Ω、2Ω??B.10Ω、20Ω?C.5Ω、5Ω??D.10Ω、10Ω
3.电阻R1=100欧,R2=1欧,它们并联之后的总电阻R的阻值范围是(  ) A.一定小于1欧???????????B.可能在1-100欧之间 C.一定大于100欧??????????D.可能等于1欧
4.在“创新实践”的活动中,小明同学修理电器时,需要一个150欧的电阻,现手边有阻值为600欧、200欧、120欧、80欧、70欧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阻值为70欧和80欧的两电阻串联来获得.还可选取阻值为 ______ 和 ______ 的两个电阻并联获得.
5.把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弯成等边三角形ABC,如图所示,图中D为AB边的中点,如果C、D两端的电阻为9Ω,则A、B两端的电阻是 ______ .
6.如图所示,将一粗细均匀,阻值为R的电阻丝弯成一圆环,A、B、C三点将圆环三等分,求A、B两点间的电阻值.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1.5A,请把右边方框内的电阻的连接情况画在虚线框内.现有2Ω、3Ω、6Ω、9Ω、12Ω的电阻各一个.
8.如图所示,电阻R1与R2并联,其总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表示,若R1<R2,试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以及欧姆定律等知识推证: (1)R=R1R2R1+R2??(2)R<R1<R2.
9.如图,R1=10Ω,R2是阻值为0~40Ω的变阻器,电源电压为12V.当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多大?当P在AB中点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多大?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8A.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 (2)电源两端电压U; (3)电阻R2的阻值.
答案与解析
1. 解:因为两电阻串联,所以总电阻:R=R1+R2=6Ω+3Ω=9Ω. 故选D.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电阻计算,是一道基础题. 2. 解: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两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R=R1R2R1+R2,则: 10Ω、2Ω并联后的总电阻:RA=R1R2R1+R2=10Ω×2Ω10Ω+2Ω≈1.7Ω, 10Ω、20Ω并联后的总电阻:RB=R1R2R1+R2=10Ω×20Ω10Ω+20Ω≈6.7Ω, 5Ω、5Ω并联后的总电阻:RC=R1R2R1+R2=5Ω×5Ω5Ω+5Ω=2.5Ω, 10Ω、10Ω并联后的总电阻:RD=R1R2R1+R2=10Ω×10Ω10Ω+10Ω=5Ω, 综上可知,A选项中的总电阻最小. 故选A. 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各选项中的总电阻,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电阻的并联,要注意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3. 解: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横截面积,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一个电阻,故并联电阻一定小于1欧. 故选A. 并联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电阻越并越小,小于其中任一个电阻.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阻的特点:电阻越并越小,小于其中任一个电阻,要灵活运用.
4. 解: 要获得150Ω的电阻还可以采用电阻并联来获得. 由于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选择的两个电阻都要大于150Ω,所以选择600Ω和200Ω的电阻并联, 它们并联的总电阻:R并=600Ω×200Ω600Ω+200Ω=150Ω. 故答案为:600Ω;200Ω.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即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并联部分的电阻关系,理解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一个是关键. 5. 解:设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的电阻为R, 则RDAC=RDBC=32R, C、D两端的电阻为RDAC和RDBC并联的总电阻, 根据并联电阻的规律可得:RCD=12×RDAC=12×32R=9Ω, 解得:R=12Ω; A、B两端的电阻是RAB和RACB并联的总电阻, RAB=R=12Ω,RACB=2R=24Ω, 所以,A、B两端的电阻:R并=RAB×RACBRAB+RACB=12Ω×24Ω12Ω+24Ω=8Ω. 故答案为:8Ω. △ABC为等边三角形,设一个边的电阻为R,C、D两端的电阻为DAC和DBC并联,据此可求一个边的电阻; AB两端的电阻是AB和ACB并联,根据并联电阻的特点求解. 本题考查了电阻并联的计算,能从图看出两点间的电阻为两端导线并联是本题的关键.
6.解:阻值为R的电阻丝弯成一圆环,A、B、C三点将圆环三等分,所以AB段的电阻为13R,ACB段的电阻为23R,两段导体并联后的总阻值,可根据公式1R总=1R3+12R3,得R总=29R; 答:A、B两点间的电阻值为29R. 7.解:由I=UR可知,R=UI=6V1.5A=4Ω; 6Ω和3Ω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值:6Ω×3Ω6Ω+3Ω=2Ω,可以使6Ω和3Ω的电阻并联后与2Ω的电阻串联; 6Ω和12Ω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值:6Ω×12Ω6Ω+12Ω=4Ω,因此可使6Ω和12Ω的电阻并联. 如下图所示: 8.解:(1)因为并联,所以I=I=I1+I2, 因为I=UR所以UR=U1R1+U2R2; 又因为U=U1=U2 所以1R=1R1+1R2 即R=R1R2R1+R2; (2)由R-R1=R1R2R1+R2-R1=-R12R1+R2<0,得R<R1,由题意知R1<R2,所以R<R1<R2. 9.解:(1)当P在B端时,R2的阻值为40Ω,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R1+R2=10Ω+40Ω=50Ω. 由欧姆定律I=UR=12V50Ω=0.24A. U1=IR1=0.24A×10Ω=2.4V. (2)当P在AB中点时,变阻器的阻值为:20Ω.则总电阻为:R=R1+R2=10Ω+20Ω=30Ω. 电源电压为12V.由欧姆定律:I=UR=12V30Ω=0.4A.电压表示数为:U1=IR1=0.4A×10Ω=4V. 答:当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4V.当P在AB中点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4A;4V. 10.已知:I干=2A,I2=0.8A,R1=10Ω 求:I1,U,R2 解:(1)∵R1与R2并联;∴I1=I干-I2=2A-0.8A=1.2A (2)∵I=UR;∴U=U1=I1R1=1.2A×10Ω=12V (3)∵U2=U1=12V;∴R2=U2I2=12V0.8A=15Ω 答;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1.2A,电源电压为12V,电阻R2的阻值为15Ω.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本节共分成二部分内容: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和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欧姆定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本节在例题的分析中引出串、并联电阻的关系。通过边思索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规律。
3.能进行两个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实验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学会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计算中公式的选择。

投影仪或多媒体(例题和训练题)。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现在手上有5欧、10欧、15欧、20欧的电阻,但是我现在实验中需要一个25欧和一个4欧的电阻,你该怎么办呢?
二、知识讲解:
如图所示,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
电路的状态不变,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与原来的相同,R就叫作这两个串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它的分电阻也存在这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一、欧姆定律的推理
探究1:串联电路的电阻
因为R1和R2串联,因此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设R1两端电压为U1,R2两端电压为U2,则有   ,   有:,   综合以上推导,有:,   因此可以得到有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   推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探究2:并联电路的电阻
因为R1和R2并联,因此它们的电压相同,设通过R1 的电流为I1,通过R2的电流为I2,则有   
有     综合以上推导,有      即 ,   推论: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探究3: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
通过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可以有推论:串联电路中,电阻阻值之比等于电阻两端电压之比,推导如下:            
探究4:并联电路电流分配规律
通过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可以有推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阻值之比等于通过各支路电流的反比,推导如下:            
二、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实际电路比较复杂,但可以简化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再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1.有关串联电路的计算
例题1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 Ω,电源两端电压为6 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50 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阻I;(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 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
教师要求:
(1)同学们先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试着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
解:(1)如图所示,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R的电流和通过电阻R1的电流相等,都等于I。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R两端的电压U2=IR2。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U=U1+U2,有
    U=IR1+IR2=I(R1+R2)。
可求得
    I===0.1 A。
(2)同(1)的分析一样,可求得滑动变阻器R,R1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
    I′===0.2 A。
教师总结:
由上面例题可以看出:(1)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各分电阻之和的商。(2)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
2.有关并联电路的计算
例题2 如图所示,电阻R1为10 Ω,电源两端电压为12 V。开关S闭合后,求:(1)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40 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3为20 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I′。
教师要求:
(1)同学们先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答的问题。
(2)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试着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解答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
解:(1)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均等于电源两端电压
    U=12 V。
由欧姆定律得I1===1.2 A,
通过变阻器R的电流I2===0.3 A,
所以总电流I=I1+I2=1.2 A+0.3 A=1.5 A。
(2)同理可求得
I′1===1.2 A,
通过变阻器R的电流I′2===0.6 A,
所以总电流I′=I′1+I′2=1.2 A+0.6 A=1.8 A。
教师总结:
由上面例题可以看出:(1)当并联电路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的电流会改变,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都不变。(2)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采用并联形式连接到电源上,就是利用了并联电路的这一特点。
三、课堂总结:
1.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结合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2.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结合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板书设计: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一、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二、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课件20张PPT。同学们现在手上有5欧、10欧、15欧、20欧的电阻,但是我现在实验中需要一个25欧和一个4欧的电阻,你该怎么办呢?引入新课如图所示,用一个电阻R代替两个串联着的电阻R1、R2接入电路 电路的状态不变,即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都与原来的相同, R就叫作这两个串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它的分电阻也存在这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以及电压分配规律;会利用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
2.知道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以及电流分配规律;会利用欧姆定律及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有关问题。II等 效由欧姆定律可知 R总=R1+R2又有:U总=U1+U2,即探究1:串联电路的电阻一、欧姆定律的推理结论:R总=R1+R2两电阻串联,总电阻等于两分电阻之和。思考:三个电阻串联能用这个结论吗?n个电阻串联呢?R总=R1+R2+R3R总=R1+R2+…+RnR总=nR0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呢?或:
I总I总等 效由欧姆定律可知即:
又有:I总=I1+I2,即I1 = U / R1 I2 = U / R2 I总 = U / R总U / R总 = U / R1 + U / R2 探究2:并联电路的电阻结论: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三个电阻串联:n个电阻并联呢?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呢?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探究3: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比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比探究4:并联电路电流分配规律 并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之比等于各用电器电阻的反比。如图所示,电阻 R1 为10 Ω, 电源两端电压为 6V。 开关S 闭合后,求:
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 R2 为50 Ω时,
通过电阻 R1 电流I;
(2)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R3 为20 Ω时,
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I′ 。【例1】 二、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1)如图所示,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电
阻 R2 的电流和通过电阻R1 的电流相等,都等
于I。电阻 R1两端的电压U1=IR1,R2两端的电
压U2=IR2。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U=U1+U2, 有
U =IR1+IR2=I(R1+R2)
可求得(2)同(1)的分析一样,可求得R3、 R1串联时,
电路中的电流【解】1.串联电路中通过某个电阻的电流或串联电路的电流,等于电源两端电压除以各分电阻之和。
2.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如图所示,电阻R1为 10 Ω , 电源两端电压为 12V。 开关 S 闭合后,求: (1) 当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 40 Ω时, 通过电阻R1的电流 I1 和电路的总电流I; (2)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为 20 Ω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流 I'。【例2】 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电阻R1和R2两端的
电压均等于电源两端电压 U=12V
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电阻R2的电流所以总电流 I=I1+I2=1.2A+0.3A=1.5A(2)同理可求得通过电阻R3的电流所以总电流 I'=I1'+I2'=1.2A+0.6A=1.8A【解】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的电流会变化,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不变。 1.如图所示,R2=30 Ω,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电压表的示数为12 V。求(1)R1的阻值;
  (2)并联电路总电流I ;
  (3)并联电路总电阻R。解:(1)
  (2)
 I=I1+I2=0.6 A+0.4 A=1 A
  (3)拓展知识:两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小于任一电阻。课堂练习  电路图  2.实验室中如果没有电流表,只有电压表。如何测量未知电阻?  因为Rx和R0串联 ,所以   测电阻的原理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将电压表指针调零;
  (2)闭合开关S测出Rx两端电压为Ux;
  (3)断开开关S,将电压表接到R0两端,闭合开关测出R0两端电压U0;
  (4)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I=I总=I1=I2 R总=R1+R2U总=U1+U2I总= I1 + I2U=U总=U1=U21/R总=1/R1+1/R2
课堂小结